福州秀山中学 吴雪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赏析描写雪后西湖奇景的文字。
2、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明人的生活态度。
德育目标
文中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句子。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雪,大自然给人的礼物,也是天与地的对话。雪的世界,银妆素裹,纯洁美好,特别令人神往。特立独行的张岱,在大雪三日之后,黎明破晓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这足以显示雪的魅力。这篇小品文,全文仅160字左右,环境渲染得清灵绝美、人物刻画生动丰富、情节完整而有起伏。今天,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文字,与作者共同体验湖心亭看雪的情境。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
2、教师补充
年少时的张岱是个十分喜爱热闹繁华的人,他原是一个大家子弟,一直过着富贵奢华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才“避迹山居”。明亡之时,张岱“年至五十”,所谓“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痴人说梦,遂有《陶庵梦忆》,内中皆为忆旧之文,可谓对他过去繁华生活的片段记录,颇多感慨。湖心亭看雪,是崇贞五年,也就是明亡前十五年。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
板书:
(1)给下列字注音。
更(gēng)定 毳(cuì)衣 一芥(jiè) 雾凇沆(hàng)砀(dàng)
(2)积累文言词语。
A、余拿一小船(数词“一”,译为“一个”“一叶”)
“一”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数词“一”,译为“一个”)
C、上下一白(副词,全)
客此(动词,客居)
2、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画出疑难句。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4、请二位学生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5、理清文章思路,指导学生熟悉课文。
提示:全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描写湖心亭雪景。第二段,交代湖心亭奇遇。
四、走进“湖心亭雪景”,感受白描手法,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人组合作讨论:
1、这段文字中的三个“与”能否省略?
2、这段文字中的四组数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3、这段文字虽是写景文字,其中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提示:此句用白描手法,以生动传神的15个字,描绘出了大雪三日后奇特的夜间雪景。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成一片,造成了一种苍茫的浩大气象,与后文的“上下一白”,共同描绘出雄浑阔大的背景。第二句,用了四组数量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勾画出作者眼中的湖上景物,与第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极其渺小,好象要融入苍茫宇宙的味道。读过之后,我们不难想见作者独行于茫茫雪夜中所感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悟。
五、走进“湖心亭奇遇”,联系上文,理解作者的情怀。
四人组合作讨论:
1、“金陵客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此人”是哪种人?想想张岱会如何回答?
2、饮酒之前,不问对方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从这里,我们能不能明白张岱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呢?(结合文章的其它文字加以说明。)
提示:只愿融入大自然,而不愿进入世俗的生活中。
3、从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体现作者形象的词语?并说出理由。
提示:“痴”。比如,“是夜更定”时,“独往湖心亭看雪”。
六、课外拓展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提示: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七、教学小结
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美景,同时字里行间展示了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如此形神兼备的小品文,忙碌不堪的现代人,在空闲之余,不妨拿来读一读,肯定会让疲惫的神经得到暂时的解脱。
八、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对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重点应放在字词解释,但本文是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且本文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写法,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课确立的重点除了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外,还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明人“明月清风”式的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