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湖心亭看雪 >> 正文

 

《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及评点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执教 平远县铁民中学 陈云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的语言风格。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2、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学媒体】电教平台

【课时安排】1.5课时 。

(前半个课时朗读课文,利用注解口译课文,并在同桌及小组内互相纠正,做到字词落实,然后小测检查翻译程度,最后将课文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后一课时实录):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般的杭州,有美丽的西子湖。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已学过不少,还能记住吗?

学生吟诵: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2、见过西湖的人,很多人为它的美景所陶醉。下面让我们在《雪之梦》的音乐中欣赏一组西湖美景图。(多媒体出示配乐西湖图景,学生欣赏。)

西湖的景美吗?如果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在上节课熟悉课文、翻译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3、介绍作者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官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反复诵读,感知文章

1、听录音并思考:

要知道作者笔下,冰雪中的西湖到底怎样,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先听录音,并思考两个问题。

(1)都说这篇短文里有一个地方前后矛盾,你能找出来吗?

(2)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来评价张岱。

2、师生交流,朗读分析。

都说这篇文章作者犯了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是什么?(生惊诧好奇)

生1:“独往湖心亭看雪”应该是一个人,后文却出现了一个舟子在说话。

生2:“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相矛盾。

师:同学们眼光很敏锐!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是不是张岱的数学没学好数不清人数啊,是不是应该和张岱商量让他改改?

生3:我认为先不急,等咱们理解了课文再说,说不定其中另有奥妙呢!

师:嗯,大家同意吗?(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我们来分析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来评价张岱。

生4:痴。(学生纷纷表示赞成,师板书:痴 )

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

生5:傻,笨。

生6:呆,行为举止不同常人。

师:对,张岱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女生把课文朗读一遍,要读出感情。(全班女生齐读)

三、细读品读,探究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女生朗读得不错,男生是不是能读得更好呢?男生把课文读一遍。(全班男生齐读)。读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张岱的“痴”?

(2)张岱“痴”的原因是什么?

(3)找出文中的写景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踊跃讨论后,纷纷举手)

(1) 分析第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张岱的“痴”?

    生1:“是日,更定矣。”他居然在凌晨的时候去看雪,真不可思议。

    生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人驾船去的,胆子可真大。(众笑)

    生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看雪

师:说得真好!(多媒体出示答案)古人以三为多,大雪三日就是大雪多日。文中说“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表达如何?

生(想了想):万籁俱寂。

师:说得好,现在我采访一下同学们,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你会在家干什么?

生1:缩在被窝里睡懒觉。

生2:上网玩游戏聊天。

生3:烤火。

生4:一边喝茶一边和家人聊天。

……

(2)第二个问题:张岱的举动正好反映了他“痴“的一面。可是他“痴”的原因是什么?

生1:好山水。(对,作者痴迷于山水。板书:山水)

生2:痴迷于西湖。

不错,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西湖。或许,我们能从《西湖梦寻》中找到答案。出示《西湖梦寻》序,第一、二组同学读: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西湖梦寻》自序)

作者说他离开西湖28年了,但是西湖每个晚上都走进了他的梦中,可见,他对西湖是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

(3)问题三:文中哪些是写景句?谁来把它读出来。

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另一学生再将写景句用现代汉语作描述。

3、赏析写景句,了解文中的白描手法。

你看这二句写景句,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形象,这样的描写手法叫“白描”。

出示白描的概念,第三、四组同学齐读: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白描,在哪里学过?

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师:对,《天净沙·秋思》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黄昏凄凉的景象。苏轼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描”其实就是“淡妆”。

4、想象文中的奇景。

同学们不妨想象这样的奇景,我叫一个同学朗读白描语句,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准备好了吗?(一生有感情地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想象)

师:这样的景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1: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生2:大雪铺天盖地卷来,有一种意境美。(板书:意境美)

生3:我觉得天与云与山与水,全都连成了一片,有一种画面美。(板书:面美)

生4:我觉得还有语言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极有韵味。(板书:语言美)

5、师生互动,质疑解难,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

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的想象还是很丰富的,这样的景象作者写得实在太精彩了。同学们都了解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生1:老师,这里我有点不理解,“天与云与山与水”,用了这么多“与”,不知有何用意?

师:对啊。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与”,古人不是说要惜墨如金吗?其他同学怎么看?

生2:“与”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一起了,如果去掉,好像它们有界限似的。

生3:我觉得“与”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

生4:我认为“与”把四个景物连成一块了,天、云、山、水好像在动,有一种动态美。

师:好样的,有眼光!(板书:动态美)

生5:老师,我也有个问题不理解,这几个量词“一痕”、“一点”还说得过去,后面的“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用错了?

师:对啊。这里是不是用错了,谁来帮她回答?

生6:我觉得没有错。舟如“芥”,人如“粒”,这是从天空或高空的俯视,置身其中的人,正如沧海之一粟。这样用词,更显得天地之苍茫。

生7:没有错,我觉得在苍茫的天地中,景啊,人啊,它们都似有似无,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感觉。

师:(惊喜地)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啊!人融入了苍茫的天地中,让我们感觉到它的语言美。让我们再把这二句写景读一遍。咱们要读出天地苍茫的景象。(全班齐读)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板书:天人合一)。写景是为了抒情,在这一刻,张岱有什么情趣?(板书:情趣)

生8:清高、高雅。

生9:超凡脱俗。

师:不错,这个超凡脱俗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板书:超凡脱俗)那么,舟子对这样的做法理解吗?(生齐说:不理解)谁来把舟子说的话读一遍?(一生读:“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更”表惊奇,指对这种行为百思不得其解。毕竟,舟子是凡夫俗子理解不了。文中还出现了一个“更”字,是哪句?

生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师:此人,指哪种人?咱们用文言文说出来。(学生踊跃地举手)

生2:湖中焉得更有此雅兴之人。

生3:湖中焉得更有此豪情之人。

生4:湖中焉得更有此志同道合之人。

生5:湖中焉得更有此超人。(众大笑)

师:说得太好了,大冷的天,一般人是无法做到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

生6(抱拳):彼此彼此。

生7(鞠躬):幸会幸会。(生笑)

师:同学们想象还是蛮丰富的,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老师心中也有一个疑问:他们饮酒前不问姓氏,饮酒后才问,却避而不答。只说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姓名不留地址,这段奇遇,张岱是不是处理得太率了?

生1:我觉得都是痴人,何需留名,一留名反而就俗了。

生2:金陵是明朝的故都,说明张岱怀念前朝怀念故都。

师:说得不错,张岱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明朝灭亡的伤感情绪。这样看来,张岱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啊?

生3:他不愿和人深交,只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生4:他只愿融入大自然,他的心是属于自然的。

师:我们现在来看最初我们发现的那个矛盾,是张岱数不清人数吗?是张岱一不小心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吗?

生5:我懂了,根本就不是失误,因为他“眼中无人”,知音尚且不顾,何况舟子。

师:对,张岱就是这么一个痴人,痴迷于山水,希望融入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痴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情趣。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师:世人都说张岱“痴”,而同学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痴迷的事情,说说看。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师:是啊,大家也许觉得张岱很神秘,“痴”得离奇。平凡之人,也有“痴”的时候,也都会“痴”得可爱。刚才同学们说到了,曾经在如瓢泼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浇个透湿也毫不在乎;曾经把自己关进小屋里,独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乐;曾经长久地抬头仰望星空,不为别的,只为感受那份寂静。在今天这个日渐忙碌和功利的世界里,我们周围有太多疲于奔命而日渐忙碌沧桑的面容,然而,人活着不仅要有柴米油盐,还要有闲情逸致,所以我们感谢张岱,是他让我们感受到那份静谧,感受到那份痴迷,感受到人间的至情至性。

五、作业布置

就“说‘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课后练笔。

 

附: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山水:   天人合一                     

     意境美

痴                                面美

                                    语言美

                                     动态美

        情趣:   超凡脱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湖心亭看雪,张岱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及评点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2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3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4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5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6
    《湖心亭看雪》教学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7
    《湖心亭看雪》说课设计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5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9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诗的小品 小品的诗 ──读张岱《湖心…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原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8
    【古诗文今译】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更定”到底为何时?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3
    《湖心亭看雪》赏析
    文学欣赏.“湖心亭看雪” (清)张岱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10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6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7
    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
    王君:《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
    《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2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 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张岱)
    湖心亭看雪 张岱(赏析)(原文)(译文)(…
    张岱散文《湖心亭看雪》
    语文教案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赏析2
    明 张贷《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赏析3
    《湖心亭看雪》赏析4
    课文湖心亭看雪研讨
    赏析《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赏析5
    复习《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译文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4
    《湖心亭看雪》课时训练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说课设计
    《湖心亭看雪》说课设计
    《湖心亭看雪》电子教材
    《湖心亭看雪》整体把握
    《湖心亭看雪》问题研究
    西湖十景
    《湖心亭看雪》教学建议
    《湖心亭看雪》赏析
    解读《湖心亭看雪》
    诗的小品  小品的诗──读张岱《湖心…
    冰雪世界 孤高情怀──谈张岱的《湖…
    《湖心亭看雪》教法指引
    不可忽视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湖…
    笔墨精炼 情致深长──《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课后记
    《湖心亭看雪》导读
    《湖心亭看雪》课文简析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学法指导
    西湖十景景目出处
    《湖心亭看雪》课文结构分析
    《湖心亭看雪》重难点突破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练习说明
    《湖心亭看雪》课文背景知识
    《湖心亭看雪》课文写作特色
    《湖心亭看雪》素质教育新学案
    《湖心亭看雪》课本习题提示
    《湖心亭看雪》典型例析
    《湖心亭看雪》参考译文
    《湖心亭看雪》课标解读
    作者简介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的线索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学习扩写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基础知识题
    《湖心亭看雪》课内语段阅读题
    《湖心亭看雪》课外语段阅读题
    《湖心亭看雪》同步达纲练习
    《湖心亭看雪》疑难解析
    《湖心亭看雪》字词综合运用
    《湖心亭看雪》学法导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