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南朝庾肩吾、陈叔宝等也都有著名的七夕诗。当然,质朴而亲切的是古诗十九首里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十九首里的孤独感、失落感、寂寞感,充满了现代意识,我一直想写一个小册子专论之。
七月七日夜晚,牛郎、织女于天河相会,故称“双星节”、“星期”、“双七”、“七夕”、“双夕”。
《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晚间,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钻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因此是夜又称“巧夕”。
我河南新郑人杨朴《七夕》诗曰:“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不必举例了吧,故事从东边出现,故事从西边出现,我们之间的巧遇已经足以浮起那条银河。
由于农历七月称兰月,故习称是月七日这夜为“兰夜”。南朝齐谢跳《七夕赋》云:“嗟兰夜之难永,泣会促而怨长。”感慨牛郎织女好景不长,会面匆匆。正是明代谢榛《七夕留别》所言:“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