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近体诗六首

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活动设计2】研习课文《登高》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啸哀婉;江中的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回旋。(让学生口述首联大意。)

〖问题〗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急 高 哀 清 白 飞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追问〗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

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三峡秋景图。时当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 长江三峡多猿猴凄厉叫声。《水经注· 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所以说“哀”;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用字遣词都极其贴切。“天高”“沙白”“猿啸” “鸟飞”,这些又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意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起笔便有悲凉的气氛。面的惨淡,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两个细节,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心理写照。

首联对仗起笔。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板书:首联:描写秋江的景物和各自特点。)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远望无边的落叶萧萧地坠下,俯视奔流不息的江水滚滚而来。(让学生口述首联大意。)

〖问题〗颔联写了什么景物?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边讲析边板书:

落木 长江



感伤 悲怆



旷远 悲怆 雄浑 宏伟

写远眺之景,从大处落笔,上句写山景,承首句;下句写江景,承次句。山上江中,往复交织,构成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深秋风大,所以闻落叶之“萧萧”,峡深流急,所以见波涛之“滚滚”,“落木”以“无边”来形容,则见其境界之阔大;“长江”以“不尽”来形容,则见大江之无穷。在极其萧杀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两句这还能看出诗人那激荡不已的心情: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韶光易逝,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是了(板书:感伤)?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也许诗人超越时空,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共痛(板书:悲怆)。两句诗又多用双声迭字,读来音调铿锵,充满着声韵之美,所展示的境界,也极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板书:颔联:绘出一幅更辽阔的秋景,气象宏伟。——借落叶、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鉴赏颈联:“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经常飘泊万里,作客他乡,更添悲秋情绪,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让学生口述首联大意。)

〖问题1〗“秋”在诗人的眼中为什么是含“悲”的?

一悲:离家万里;二悲:秋风萧瑟;三悲:长年漂泊;四悲:年岁已高;

五悲 :百病缠身;六悲:孤独登台。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高远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由上文写景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就空间方面说的,即所谓“横说”。 “常作客”,生动地再现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就时间方面说的,即所谓“纵说”。“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作客登台,已有游子思乡之意,加上万里漂泊,百年多病,则孤零悲苦之情便得到更进一层的描写。秋风萧瑟,已令人触景生哀,更何况又值垂暮之年抱病登台呢?“登台”前着一“独”字,已见其孤零;“秋”前加一悲字,足见其悲苦。由于采用了这种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蕴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便更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了。(板书:颈联:写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抒情)

鉴赏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国难家忧,命运艰难,可恨两鬓又白发增多,穷途潦倒志不得伸,因病戒酒不举杯,悲愁更难排遣。(让学生口述首联大意。)

〖问题2〗“艰难”指什么艰难?为什么会让他愁白了头?诗人为什么戒酒?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艰难”指国家多难、自身潦倒。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正是时势的艰难,命运的坎坷,深恨巨痛使诗人愁白了双鬓,再加上因病戒酒,悲愁就更难排遣。这两句把穷途潦倒的根源,归结于社会的动荡,时势的艰难,从中也可以看出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由此可见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因而第七句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尾联两句诗分承五六两句诗 ,更深沉地表达了悲秋的情怀。诗人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足见诗人的矛盾心情。此联虽气势上不如前三联,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似未为不称也”。( [明]胡应麟《诗薮》)。(板书:尾联:归结穷途潦倒的根源。——抒情 主旨:全诗写登高所见秋色,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活动设计3】概括艺术特色:

1.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感受诗人借落叶、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颈联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抒发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板书: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2.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2.对仗工稳,音调铿锵。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四、导入对课文《蜀相》的学习。

《蜀相》是杜甫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时写的。“蜀相”即诸葛亮。诸葛亮曾帮助刘备振兴汉室,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刘备死后,他辅佐后主刘禅治理政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带兵讨伐司马懿,出师未捷,就病死在军中。后人在成都为他建立了祠堂,即今武侯祠。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十二年(759年)十二月到成都定居,第二年春天(上元元年(760年),他走谒了武侯祠,写下《蜀相》这首咏史名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既感慨当年朝廷中缺少像诸葛亮这样的匡时济世之才,又痛感于自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在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的同时,又叹惋他的壮志未酬,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痛苦。

五、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1】研习课文《蜀相》

1.鉴赏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在什么地方呢?在成都城外一片郁郁葱葱的翠柏之中。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一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二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正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和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近体诗六首,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实录:善待生命(本站论坛稿)
    《与朱元思书》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本…
    《劝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
    一堂亮点闪烁的作文课——“我说我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空城计》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第八课《人生寓言》
    诗五首《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
    第十课《论语十则》
    议论类“作文三步曲”教案
    《伤仲永》教案
    《在山的那一边》
    《茶馆》(节选)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
    这个世界的音乐
    鸿门宴
    《赠汪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即兴一例(实录…
    《故乡》
    单元活动课:话说广告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神奇的极光》
    美猴王(语文版七上)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第七课《第一次真好》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论语》六则(语文版七上)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语文版七上)
    基因畅想(语文版七上)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劝学》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竹林深处人家(语文版七上)
    济南的冬天(语文版七上)
    (语文版)《选举风波》教案
    (语文版)《走进纽约》备课资料1
    意到笔随显真情,平凡之中见新意——…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
    《登高》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结课即兴拓…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哦,香雪》导读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卖油翁(语文版七上)
    新闻两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
    英雄潇洒走苍穹
    哈姆莱特(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
    访李政道博士

    《段太尉逸事状》
    《归去来兮辞》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水墨唐诗300首—柳宗元《渔翁》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小溪流的歌(语文版七上)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东方风来满眼春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人生寓言》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南京大屠杀》不能撤!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话题作文和而不同讲评教案
    巴东三峡
    《周庄水韵》教学方案设计
    青海湖,我梦中的湖
    戴震难师
    诗五首《江南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包容”话题作文教案
    教案设计>
    等待戈多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沁园春·雪》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探究性教学设计
    第六课《理想》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课堂实录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雅舍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走过去与逗留
    《兴贤》教案
    《在太空中理家》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
    给女儿的信
    给布特勒的信
    “错过”话题作文指导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案例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城南旧事》教案
    泪珠与珍珠
    人间有情——走进亲情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庄周买水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沁园春·长沙》实录(本站论坛稿)
    《拣麦穗》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本…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亲近诗歌》课堂实录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与微之书》教案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
    丰富的人物描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不朽的失眠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本站…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增小之《对联讲座》(本站论坛稿)
    柳宗元《渔翁》课例(本站论坛稿)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