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在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之后的一个教学片断: (出示多媒体课件1: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一栋小鸭住的房子。) 师:同学们,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想说什么? 生:小鸭家门前的小路真漂亮呀! 生:这条小路真美呀! 生:这条小路多干净、整洁! (出示多媒体课件2: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一只小兔和小鹿。) 师: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它们会说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生:啊,多美的小路啊! (学生回答完毕,出示多媒体课件3:啊,多美的小路啊!) 师:当时的兔姑娘、鹿先生会怎么说呢?大家练一练,喜欢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 (学生练读) 一生:读兔姑娘的话。 一生:读鹿先生的话。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觉得小路美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挺好的,他们把多美读得较重,我觉得小路很美。 师:范读,谁再来赞美这条小路。 (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这条小路真是太美了,朋友们都喜欢在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过不了多久,小路怎样了? (出示多媒体课件4: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飞舞。) 假如同学们走在这条小路上,最想说什么? 生:这条小路太脏了。 生:这条小路怎么有这么多垃圾? 生:这条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师:是呀,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出示多媒体课件5-1: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生:读句子。 (出示多媒体课件6:在这条肮脏的小路上,走来了小兔、小鹿、小鸭。) 师:在这条脏兮兮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他们会怎么说?大家自由读五至八自然段,可以边读边演。读完后,分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 (学生合作练习表演) 生:四人小组戴头饰表演。 师:大家觉得谁演得好。 生:我觉得鹿先生演得好,他捂上了鼻子。 生:我觉得兔姑娘演得好,兔姑娘的问话读得好。 (出示多媒体课件5-2: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师:他的问话确实读得好,小兔觉得奇怪,大家觉得怎么样?谁再来问。 生:读。 师:大家问得好,你们还觉得谁演得好? 生:我觉得鸭先生演得好,他叫了,还拍了脑袋。 师:出示“脑袋”。 生:读词。 师:他们都演得不错,哪个小组敢向他们挑战? (生表演,评选最佳演员。) 师:看了他们的表演,小鸭为什么会说“这都怪我!”请大家不要忙着回答,先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我们校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现在明白了小鸭为什么说“这都怪我!” 生:因为鸭先生把垃圾乱扔。 生:小动物随手扔果皮纸屑。 师:小鸭感到后悔了,他决心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出示多媒体课件5-3: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生:齐读 [评析]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学生的表演是那么贴切、自然。这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三、开放实践,合作交流。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当学生充分朗读、尽情表演之后,产生了疑问: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小鸭忽然一拍脑袋,“这都怪我”。小鸭为什么说“这都怪我”,教师不是忙着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合作交流课前调查的“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的”。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也突破了本课阅读教学的难点,又体现了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整合。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