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模拟考试测试(二)
第 I 卷
选择题。有35个小题,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大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例中序号代表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回答1~3题。

1.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A.①工业区②文教区③居住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
B.①工业区②商业区③仓储区④居住区⑤文教区
C.①居住区②工业区③文教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
D.①商业区②仓储区③工业区④居住区⑤文教区
2.从影响该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市中心远近对①功能区影响最大
B.③功能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
C.交通通达性对④功能区影响不大
D.⑤功能区受行政影响因素最大
3.④功能区的特点是
A.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B.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小
D.部分区域垂直方向存在明显分异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4~6题。
4.根据图中信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图中景观
A. 受自然环境影响明显 B.没有时代性
C. 是精神文化景观 D.空间性不明显
6.(接第4题)学者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种植从原产地到图示地区的过程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下图是四个国家的部分地区,据图完成7~9题。

7.关于四国间贸易的正确叙述是
①甲国从丁国进口铁矿石 ②丁国从甲国进口煤炭
③乙国大量出口小汽车到丙国 ④丙国大量从乙国进口粮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8.对四国的综合国力对比评价,正确的是
A.甲国“神七”成功发射,综合国力最强
B.乙国08年10月19日当选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说明外交最有优势
C.丙国目前受经济危机影响,综合国力较弱
D.丁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发达
9.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日出时间相同,气候类型相同
B.从①地到③地的最近航线要经过北极上空
C.②、④两地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也相同
D.自转线速度③地最大,因为该地海拔最高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I 、II、II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
11.关于I 、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气候干旱起决定性作用
B.II区太阳能、地热能、风能丰富,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优越
C.III区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发展农业所需水源充足
D.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Ⅰ区东西差异、Ⅱ区垂直差异、III区南北差异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回答12—14题
12.《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
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四周,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13.对右图中出现的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次世界大战有利于日本、美国在远东的扩张
B.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实力已超过美国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D.导致日本和美国争夺中国的矛盾日益突出
14.近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因中国大规模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
B.都实行过野蛮的屠杀政策
C.在国际上都得到英美的支持
D.最终都被中国政府(或人民) 击败
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不断抗争探索的历史。回答15—19题
15.中国近代史的演变过程是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过程,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下不能体现这个特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7.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论战的实质是
A.清政府内部对西方科技态度不同 B.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
C.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交锋 D.彻底否定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
18.下列应属于1915年中国流行词语的是
A.八国联军、南昌、阿Q B.三民主义、武昌、退位
C.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 D.新青年、实业救国、抵制日货
19.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 曹、章、陆去。”这段材料的历史价值是揭示了
①工人阶级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②五四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
③青年爱国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先锋作用 ④五四运动具有果断的斗争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回答20—23题
20.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下列党的发展过程,其先后顺序是
①分析国情,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②投身农村,点燃革命“星星之火”
③独立自主,解决党内“左”倾错误 ④确定目标,决定推翻资产阶级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21.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我党在农村开展了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B.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C.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D.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2.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掀起大生产运动
23.右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图中刘伯承对邓小平说:“渡过黄泛区,挺进大别山。”邓小平说:“这是大转折啊。”邓小平说的“大转折”,在当时具体是指: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
B.由战略相持到战略决战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24.美国2吨钢的生产时间=0.5吨羊毛的生产时间;澳大利亚1吨钢的生产时间=1吨羊毛的生产时间。在此条件下,美国与澳大利亚的最佳贸易选择是
A.美国既出口钢材,也出口羊毛,发挥绝对优势
B.澳大利亚出口钢材,进口羊毛,发挥比较优势
C.美国进口羊毛,澳大利亚进口钢材,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D.两国尽可能减少进口,保护民族经济发展
近一二十年来,在我国居民的家庭开支中,用于购买商业保险的费用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保险业也因此而蓬勃发展。回答25-27题。
25.我国居民用于购买商业保险的费用之所以会出现上升的势头,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A.自然灾难频繁发生 B.意外伤害事故越来越多
C.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 D.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
26.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目的在于
A.避免天灾人祸造成财产损失 B.保障企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C.弥补意外损失保障生活稳定 D.积累资金支援国家建设
27.2008年8月6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公告称: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08年记账式(十四期)国债。从筹资的角度看,国债与股票最大的区别是
A.国债筹集财政资金,股票筹集企业资金 B.国债筹资成本高,股票筹资成本低
C.国债筹资安全性强,股票筹资风险大 D.国债转手出让轻易,股票转手出让难
28.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影响,2007年8月21日,100美元兑换760元人民币,假设出口企业A生产的商品M当时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20元,到2008年10月30日,100美元兑换684元人民币,而这时的商品M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企业A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A的商品M出口到美国的价值用美元表示约为
A.14.04 美元 B.13.50美元 C.14.62美元 D.15.79美元
29.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领导者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这一政治现象的意义在于
①是实现公民权利、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 ②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权利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④有利于政府部门听民意,聚民智,科学决策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回答30—31题。
30.据统计,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工农占18%,知识分子占21%,干部占32%,民主党派人士占16%,解放军占9%,港澳占2%,归国华侨占1%。从代表的构成中,我们不能得出下列哪一结论
A.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人大代表都是由我国公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C.人大代表能代表人民的意愿行使国家权力
D.人大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1.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必须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正确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两个手段,加强房价监管和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以上措施体现了
①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②国家行使经济职能
③国家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国家行使政治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全国政协在过去的59年中,通过观察和建议,推动了包括三峡工程、引大济黄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在内的经济建设,促进了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这体现了
①政治协商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之一 ②人民政协是我国各党派政治协商的政权机关
③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有利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及其实施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33.人民政协在开展联络联谊,促进祖国统一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各委员利用自己非凡的海外关系,加强与台湾同胞的交流,让更多的台湾同胞了解大陆的对台政策和建设成就。从性质的角度来看,政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B.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政治组织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D.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34.党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这因为
①党群关系是党在新时期的中心工作 ②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③执政党都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②党的主张通过党代会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中国共产党正确履行国家经济职能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第Ⅱ卷
综合题。有4个小题,共160分。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Ⅱ上。
36.(36分)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等值线的值,且a>b>c。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主要平原有哪些?(8分)
(2)假如图中等值线对应某一气候要素,这一要素最有可能是什么?说出判定理由。(4分)
(3)①、②、③、④四段铁路中,单位里程造价最高的是 ,原因是 。(4分)
(4)④铁路段经过的地区与⑤地区发展农业有相似的限制性因素,如多 、 等。这两种问题都可以通过建设 体系来减轻危害,这两种问题中,能通过调节土壤中的水盐运动来治理的是 。本次月考所在的季节,④铁路段经过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的特点是 。(10分)
(5)⑥所在地形区的成因是 ,有效地治理该地形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模式是 ;目前已实施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中,对该地形区影响较大的有哪些?(10分)
37、(32分)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予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珍贵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珍贵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8分),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10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9月以来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引发了“金融海啸”,迅速波及世界。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举行座谈。温总理说,中美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保持美国经济金融稳定,对美国有利,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中方愿与美方加强协调与配合,克服困难,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材料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2007年,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自10月9日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后再次下调0.27个百分点,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离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材料三 面对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救市举措,全球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温家宝总理说: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非凡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与美国加强包括金融在内的各项经贸合作的经济学依据。(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央行调整有关货币政策的必要性。(12分)
(3)根据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所应该采取的措施。(9分)
39.(60)我国中部六省区图并结合相关资料( 2004 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 H1 、 H2 、 H3 三条河流中的 。(2分)
(2)图中六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省区名称),人均 GDP 最高的
是 (省区名称)。(4 分)
(3)图中P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该城市有利于商品流通的交通条件具体表现为:
① ② ③ (6分)
(4)图中 Q处是 山(旅游胜地)。简要说明该山区在旅游活动中应避免哪些环境问题。(8分)
为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的历史和现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汉口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俄人乃在此建立其砖茶工厂。
——摘自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
材料二 包括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冯天瑜在内的众多与会学者指出,晚清武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位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张之洞功不可没,他督鄂18年间,创办汉阳铁厂、督办粤汉铁路,创设自强方言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从工商业、军事、文教乃至市镇建设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武汉地区现代化的基础。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关系研讨法》
摘自《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化》
(5)根据材料一可知,1861年汉口对外开放。 指出汉口开放的条约依据。(5分)
(6)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张之洞督鄂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结局以及造成该结局的根本原因(9分)。并依据材料二谈谈张之洞督鄂对湖北近代化造成的客观影响。(6分)
材料四 中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中部腹地,承东又启西,照南又顾北。中部地区的每一个发展步伐的外溢效应都能惠及东部和西部,“中部崛起”的每一个发展步伐的收益都会落在国境内。综合分析中部地区就会发现,“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就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装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
——《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为什么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7)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性。(8分)
材料五 在联合国发表各国城市发展前景报告中,武汉在“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中排名第六。新任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同志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结大会上”强调:武汉市的发展应归功于党的领导,在今后的科学发展中,我们应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
(8)结合材料五,从政治常识角度来看,武汉市委应如何带领全市人民将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第四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12分)
徐水一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A |
B |
D |
C |
A |
D |
B |
D |
A |
C |
D |
C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B |
B |
B |
C |
C |
D |
D |
D |
C |
B |
C |
C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D |
C |
A |
C |
C |
B |
A |
B |
D |
B |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