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
|
|
|
|
该表反映了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 33.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 D.20世纪70年代末 34.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面对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①美元的优势地位明显 ②世界经济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③西欧、日本共同阻止美国经济的扩张 ④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简析甲国A地区沙漠广布成因。(6分) (2)①、②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对比分析其不同的区位条件。(8分) (3)乙国B平原水灾频繁。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方面分析当地洪涝灾难频繁的原因。(8分) (4)甲、乙两国都属本地区重要的人口大国。分析其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6分) 3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2006年3月,广西成立了北部湾经济区,它包括广西南宁、北海、钦州及防城港4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把玉林和崇左两市的交通与物流纳入经济区统一考虑,形成“4 2”的格局,这样,经济区陆域面积就达7.27万平方公里,占广西的30.7%。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2053万人,约占广西总人口的42%。 材料二
材料三 2007年,中国第四个航天基地——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建设(位于上左图 = 3 \* GB3 ③处),该中心位于海南岛东北部, 航天城占地20平方公里,包括航天发射港、太空主题公园、火箭组装厂以及指挥中心等一系列项目,航天城有望在2010年前投入使用。这个岛更出名的是农业和建立在阳光、沙滩、海洋上的旅游业。 (1)相对于我国其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太原、西昌和酒泉),海南文昌在火箭运输、卫星发射等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劣势?(8分) (2)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6分) (3)广西新成立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有哪些?(8分) (4)为加快海南岛的交通发展,拟完善岛内铁路,简述方案和理由。(6分) 38.(1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凝聚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宏大水利工程,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根据国家文物局及有关部门的要求,都江堰尽可能地被保护、修复。 (1)请从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角度阐述对都江堰保护、修复的理由。(7分) (2)文物的保护和开发是辩证的关系。请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文物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6分) (3)假如让你制定都江堰的修复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3分) 39(36分).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心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材料一:《决定》强调“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但目前的现实: 我国国情是人均耕地非常稀缺。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的40%。而一些地方在巨大的利益及发展的冲动推动下,挖空心思,打政策的“擦边球”,以租代征,变相圈占土地。 材料二:《决定》中提出了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其中,政治目标: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材料三:30年前由小岗村18位农民搞起的“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被认为是1952年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实现了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温饱甚至是小康。30年后,中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中国农村即将翻开新的更加美好的一页。 (1)指出材料一中的现实问题,并从市场经济角度探寻其产生的原因。(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在保护耕地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8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农村改革政治目标提出的政治学依据。(12分) (4)就材料三中有关农民与改革的信息,分析其中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10分)
40.(27分)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认为,最初的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爱琴文明(希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哈拉帕文明、中华夏商周文明。请按要求填写下表。(6分)
| 文明名称
| 政治特色
| 经济特色
| 文化特色
| 中华夏商周文明
| ①
| ③
| 百家争鸣(礼乐制度)
| 希腊文明
| ②
| 工商业发达
| ④ |
(2)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大阶段。举例说明工业文明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3分)推动工业文明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分)
(3)在世界历史上,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这些国家在生产方式、经济思想方面的创新成果。(5分)
(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针、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方面发生的转变。(10分)
41. (25分)产生于19世纪的铁路交通在近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路交通的发展不
仅促进了人类交通运输的革新,而且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哩的速度行驶3l哩,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9分)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 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210
372
617
760
105
169
224
284
93
175
331
402
8
16
34
60
2
5
9
20
2
8
19
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8分)
(3)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试分析这一时期中国铁路获得发展的基本因素。(4分)
-(4)新中国建国初期,把铁路交通发展的重点放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其主观目的是什么?(4分)
地理部分答案
1.B 2.A 3.A 4.B 5.C 6.B 7.D 8.D 9.D 10.A 11.C
36(1)位于南亚内陆地区,西南季风难以到达,故干燥少雨。另外,历史上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也加重干燥程度。(6分)
(2)①城市位于高原地区,气候凉爽,交通便利;②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雨热同期等。(8分)
(3)位于西南季风的上风地带,降水较多;地势低平;多条大江大河交汇下流地带,河流汛期集中夏季,径流量大等。(8分)
(4)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压力大;人口文化素质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6分)
37(1)优势: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2分)②海运便利,利于运输大型火箭;(2分)③安全性高,四面临海,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2分)劣势:降水丰富,大气能见度低,不利于发射。(2分)
(2)自然原因:海南岛全年高温,热量充足,水源比较充足,可不间断生产。(2分)社会经济条件:北京对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大;(2分)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2分)
(3)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东盟(东南亚)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2分)②交通便利:除了陆上交通联系内地和东南亚,还拥有北海等优良港口群;是西南地区的出海大通道,交通优势明显;(2分)③石油、渔业等海洋资源、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2分)④劳动力丰富,腹地广阔,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巨大。(2分)
(4)修建环岛铁路东线,与原有铁路相连。(2分)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工业、港口集中;(2分)沿海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而中间为山地,不利于建铁路。(2分)
政治试题答案
12.D 13.B 14.B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A 22.B 23.D
38.(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对都江堰进行保护、修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分) ②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作为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 对都江堰进行保护、修复,可以推陈出新,使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2分) ③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凝聚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宏大水利工程,对都江堰进行保护、修复,可以展现、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分)
(2)①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对立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2分) ②文物的保护和开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保护和开发存在一定的对立。另一方面,保护和开发具有统一性。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为以后的更好开发提供可能;适度开发,可为文物保护提供经济支持。应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将文物的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4分)
(3)调查研究。(1分)对都江堰受损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统计、分析,查找和核实有关都江堰的原始资料,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渠道听取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走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2分)(要求至少写出两项。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9. (1)材料一中的现实问题:我国人均耕地少,而一些地方存在乱占耕地现象,说明我国耕地有减少的趋势。(2分)
原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但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一些地方违规乱占耕地,导致我国耕地有减少的趋势。(4分)
(2)经济手段: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有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出现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现象;提出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2分) 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土地治理等法律法规;严把土地闸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3分) 行政手段:严格对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审批;加强建设用地监管。(3分)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基层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民主治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2分)注:考生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给12分。
(4)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5分)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5分)
高三文综历史答案
24. C 25. A 26.C 27.D 28. A 29. C
30. B 31. B 32. D 33.A 34. C 35. A
40.(27分)
(1)①宗法制、分封制(2分)②城邦制度、民主政治(2分)③农业经济(1分)④人文精神(1分)
(2)主要特征:政治上实行代议制;经济上机器生产,工业主导;思想上平等、民主、自由。(每点1分,共3分)
扩展因素:贸易往来、政治交往、殖民扩张、落后国家的学习和借鉴。(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共3分)
(3)生产方式:股份公司;工厂制度;垄断组织。(每点1分,共3分)
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每点1分,共2分)
(4)经济建设方针: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由自力更生到对外开放;由注重积累到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注重改善民生。(每点2分,共6分)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2分)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1.(25分)(1)条件: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革新运输工具的要求;蒸汽动力的推广使铁路运输的出现成为可能。(4分)
原因:铁路本身具有速度快、价格低廉的特点;(1分)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铁路运输的发展;英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代议制的完善)使政局稳定,为铁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4分)
(2)特点: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区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欧美地区,非凡是美洲地区发展最为迅速,亚、非、澳等地发展落后)。(4分)
成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从而带动了铁路交通向全球的延伸;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地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4分)
(3)列强为扩大对华侵略,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政府为巩固统治所作的改善交通运输的政策调整;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而作出的努力。(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完善交通布局;发展民族经济,加强民族团结。(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