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图]高三文综第六次月考试题
|
查询文科综合的详细结果
|
高三文综第六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共1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给分,每小题4分,共144分)
图1是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2米、0.3米、0.5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200W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盆冰块。分别在玻璃柜顶部和下部悬垂纸条M、N(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纸片M、N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某一地理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模拟的是 ( )
A.大气温室效应
B.大气热力环流
C.地壳物质循环
D.海陆间水循环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纸条的偏动方向是 ( )
A.M、N都向左偏
B.M向左偏、N向右偏
C.M、N都向右偏
D.M向右偏、N向左偏
下图表示冬至日地球上的三条线,其中ac线表示完整的一条经线,mn线表示一条完整的昏线,ede线表示一条完整的纬线。b为ac线中点,Q为mn的中点,三条线交汇于d点。若该日d处日出时间为0:50,日落时间为9:50(均为国际标准时间),回答3—5题
3.bQ间经度差和ede线上最大太阳高度可能为( )
A.15° 15°26′
B.30° 23°26′
C.22.5° 26°34′
D.45° 66°34′
4.关于d处的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B.春季低温阴雨威胁早稻播种
C.所在国峡湾地貌广泛发育,人口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
D.地形为冲积扇,有世界最大锡矿带
5.若此时某人造卫星正好从mn线中的d点开始沿mn线所在的圆绕地飞行,周期为90分钟,则飞船第二次到达d处时,对应的地面点的位置大约为
A.40°N 30°E B.45°N 122.5°N
C.45°N 105°E D.40°N 77.5°E
右图是地处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现有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欲对该岛进行开发。该岛盛行较强的东南风,有流速较大的河流及森林。据此并结合右图分析完成6—7题。
6.拟在该岛平原地区建一个小型农场,如图所示,
则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热带迁移农业
7.关于该岛屿的开发与发展设想合理的是( )
①在乙地建设小城镇,大力开发森林资源
②在丙地建设盐场比甲地更合适
③在丁处建设港口和城镇
④在戊处建设风能发电站,并营造海防林
⑤逐步建设环岛公路和铁路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8~9题。
8.该国人口增长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
A.Ⅰ B.Ⅰ和Ⅱ C.Ⅱ D.Ⅲ
右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
的是 ( )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B.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C.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D.②处比③处岩石坚硬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面四幅图组合正确的是( )

A.甲一III B.乙一Ⅳ C.丙一I D.丁一II
12.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
A.可能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 B.河口滩涂增速变缓
C.一定会造成库区四周土地盐碱化 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变幅增大
1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难,中心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定,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秦、唐、明 C. 秦、元、清 D. 汉、宋、明
14.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人的勤劳聪明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②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③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对文中所说的三者熟悉正确的是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16.假如你生活在民国初年的福州,不可能碰到的生活现象是
A.普通居民有人居住在四合院里 B.偶然乘有轨电车上街购物
C.穿西装、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D.电话进入平常百姓家
17.“往者,忧世之士亦鼓吹工业主义,以拯救时艰,而无效也。”民国建立后,他们认为“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民族资产阶级认为“往者”“无效”的原因是
A.列强的侵略 B.中国民族工业的软弱
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D.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18.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重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19.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下是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①聚族而居 ②小农经济的基地 ③有一定的防御功能④近代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

客家嗣龙屋 客家椭圆楼 城堡闸楼 东西合鉴式围楼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0.伯里克利时代,有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雅典,你是一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雅典
A.经济富庶 B.对外战争大获全胜
C.疆域辽阔 D.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21.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22.“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气,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给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C.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D.实行粮食税制度
23.2007年12月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期间,特意去山东曲阜参观,并作了以下题词。这一题词的深刻寓意是:
A.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
B.日本人民非凡崇拜中华文明
C.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今天仍然是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础
D.中日两国人民要继续友好交流传统,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2008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根据相关内容回答24~25题
24.2008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北京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国家在峰会上敦促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B.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逼使亚欧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C.只有依靠中国、印度参与才能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经济体需紧密合作
25.本届首脑会议的举行正是世界经济处在危难的时刻,中国政府表示将与国际社会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这表明
①当今世界的主题发生了变化 ②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④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多起食品和药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因生产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全国最大的奶制品企业三鹿集团不得不破产清算,企业原老总也被法庭审判。据此回答26~27题。
26. 三鹿集团的破产案说明
A.必须加强反垄断,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
B.必须健全以法律为支撑、以道德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C.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D.市场机制已经失灵,必须发挥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7.“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影响恶劣,但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我国的食品产业。这一观点的唯物辩证法依据主要是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假日的增多,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回答28~29题
28.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78亿人次,同比增长22.1%;实现旅游收入796亿元,同比增长24.2%。这一事实表明
A.消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B.消费结构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C.消费是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9.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武夷山景色美丽,当地旅游部门根据山形山势,形象地编绎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赋予大自然更多的灵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这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世界上没有不可熟悉的事物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30.2009年初,我国国内各地惊现以HD90编号开头的百元假钞。世界各国对制造、贩卖假币都进行果断打击,但仍有不法分子制造和销售假币,从经济学角度看,不法分子制造和销售假币原因是
①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的缺陷 ②国家宏观调控不力 ③不法分子惹事生非 ④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天空没有星子照耀,她会黯然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回答31~32题
31.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A.社会文明和哲学发展密不可分
B.价值判定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在实践中熟悉和发现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3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D.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33.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这集中表明
A.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
B.各民主党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D.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34.2008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新时期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利于
①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民族关系问题
③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续和发扬
④各民族学生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5.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全球汉语学习热。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近3000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全球汉语学习总人数达4000万。这表明
A.汉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只有走出去才有价值
B.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文化产业大国
C.学习汉文化越来越成为外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D.举办世界体育活动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36. 右图为福建某地民俗剪纸作品《金牛迎春》。对剪纸的熟悉正确的有:
①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③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④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⑤剪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第Ⅱ卷(共156分)
本卷包括必答题和选答题两部分。第37~3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0~4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做答。
【必答部分】(116分)
37.右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37分)
⑴、据图分析E所在省的地形、地势特点。(6分)
⑵、A、D、E三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⑶、从土壤和生态的角度描述乙河流域农业发展存在 的问题。(6分)
⑷、B湖泊水源补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分)
⑸、甲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B湖泊产生什么影响?(6分)
⑹、A所在省南部地区在吸引台商投资方面有哪些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不足?(12分)
38. (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他说:“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能够明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再来解决社会问题那才很轻易。”他进一步解释道:“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进化之中可以分作三级。第一级是需要。人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说是半死不活。所以第一级的需要,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人类得了第一级需要生活之外,更进一步便是第二级,这一级叫做安适。人类在这一级的生活,不是为求生活的需要,是于需要之外更求安乐,更求舒适……得了充分安适之后,再更进一步,便想奢侈。”孙中山将人的生活分为“需要”、“安适”、“奢侈”三个等级,未必科学,但是,他实际上是在说,人的需要是不断增长、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正是人的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以他说:“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
——《新华文摘》 2007年第2期《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
(1)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不能解决当时民生问题的原因。(8分)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闻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4分)
材料三 1940年11月2日,罗斯福在竞选第二次连任总统的演说时呼吁:“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福利”他说:“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 那里的工人不会在风华正茂时被一脚踢开,那里的人们不会世世代代受穷,那里的穷苦农民不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那里的青年不会在垄断的淫威下乞讨工作。”“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 那里的全体人民有极好的文化教育机会。”“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 那里的劳工界进入暮年之人能够安度余生,养老金和保险金将理所当然地颁发给这些为国家忙碌了一生的人。”
——岳西宽、张卫星译:《历届总统就职演说集》
(3)指出罗斯福政府切实保护低层民众的措施,并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其原因。(10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党首先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生产生活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执政实践的第一位。正如当时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所说:“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要害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4)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较好解决广大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5分)
材料五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5)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10分)
39.(42分)材料一:福建省A.B市有关发展指标
地区 |
年度(增速) |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
财政收入(万元)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出口总额(万美元) |
A |
1978年 |
95400 |
440 |
10647 |
209 |
350 |
60 |
2007年 |
15834500 |
63226 |
1562049 |
7737 |
16285 |
397172 |
年均增速(%) |
14.8 |
14.8 |
18.8 |
13.3 |
14.2 |
38.1 |
B |
1978年 |
42000 |
417 |
8050 |
74 |
351 |
133.5 |
2007年 |
3329000 |
32664 |
330575 |
6619 |
13806 |
104764 |
年均增速(%) |
14.6 |
14.1 |
13.7 |
16.8 |
13.5 |
25.8 | |
(1)简要说明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材料二:A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以对外开放总揽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对台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体制创新和特色产业培育,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市,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和农业共同繁荣.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2)结合材料,说明A.B两市的做法对福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什么启示?(10分)
(3)材料中A.B两市的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9分)
材料三:B市党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等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注重通过专家座谈.网上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意见;在引进企业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并依据《村民自治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一支能够发挥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4)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党委是如何执政的?(9分)
材料四:A市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和谐事件。某知名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给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伤害。而通览该事件中企业的表现,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该事件的发生引发了A市群众对企业信用和企业经营者道德良知的大讨论。
(5)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10分)
【选答部分】(40分)
40.(15分)请考生在第A、B、C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做答时填写清题号。
A. [地理—海洋地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这条航线穿越的闻名海峡共有 个。(1分)
(2)航行途中经过的闻名渔场是 ,其成因是 。(3分)
(3)沿这条航线,海洋表层水温逐渐变 ,原
因是 。与同纬度大洋相比,上海四周海
区表层盐度较 ,主要原因是 。(5分)
(4)近年来,围绕北冰洋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简述
这些国家竞争的主要原因。(6分)
B.[地理—自然灾难与防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冷冻灾难是指气温骤降在 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难的总称。
材料二 1954年~2000年我国冷冻灾难频次分布图。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难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3分)
(2)北方冷冻灾难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冻灾难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应对冷冻灾难,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
C.[地理——环境保护](15分)
下图是某垃圾焚烧厂工作流程示意图,读后回答
(1)请根据该厂工作原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写出其与图中①②③相对应位置的字母(6分)
a.垃圾分类 b.废水 c.废热 d.堆肥利用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由于垃圾焚烧并不是一种最佳方法,该地预备对垃圾焚烧厂进行改造,请提出你的改造设计方案。(3分)
(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图示中垃圾的处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公众的参与程度,试说明其理由。(6分)
41.(15分)请考生在第A、B、C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做答时填写清题号。
A.[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国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6分)
(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4分)
B.[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重的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哪些共同的基本思想? 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8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3)以上三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那些?(5分)
C.[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康熙是我国古代闻名政治家,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其文治武功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盛世——“康乾盛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过去,一个王朝的建立,多半是通过一、二次决定性的大战争而解决问题的,清朝则不是这样。清朝是在入关以后,经过短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长时期的小规模战争,将近二十年才逐渐完成了全国统一。清初的军事时期较长,而军事行动又反映了民族矛盾。
——《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材料二

康熙帝 康熙为北京孔庙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材料三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所划定中俄边界示意图
请回答:
(1)试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康熙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面临哪些矛盾或问题?(3分)
(2)为解决上述矛盾或问题,康熙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文化、军事、外交等)(8分)
(3)概括这些措施的重大意义。(4分)
42.(10分)请考生在第A、B二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做答时填写清题号。
A.[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07年12月13日,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共同签署《里斯本条约》,欧洲一体化进程迈入要害性一步。但在2008年6月13日举行的全民公决中,爱尔兰公民投票否决了《里斯本条约》,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再遭重创。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欧盟一体化建设的三大支柱是什么?(3分)
(2)你如何看待欧盟一体化建设的进程?(7分)
B.[政治——科学思维常识]
我国古代有个断案故事,大意是:妻子杀死了丈夫,再放火烧掉房子,诡称丈夫被火烧死。夫家怀疑,告到官府,死者之妻不服。主审官取来两口情况相同的活猪,一口先杀死,一口不杀,再一同放在柴草上烧。他发现活猪被烧死后在口鼻内留下大量烟灰,而先杀死后焚烧的猪的口鼻内没此现象。所以他认为前者口鼻内留下大量烟灰,是猪被活活烧死的现象。由此,他又推想人若被火活活烧死也会在口鼻内留下大量烟灰。据此,他对死者验尸,发现死者口鼻内没有留下大量烟灰,因而断定死者不是被火烧死,而是死后被焚烧。经过审问,死者之妻终于服罪。
请分析主审官在其中运用哪些种类的推理,并写出这些推理。(要求:写出推理及过程)(10分)
2009年第六次月考文综试题
一、选择题:
1—12 BDCAD BDDDC AB
13-24 BCADC ACDBB DC
25-36 DCCAC DCCAB DB
37.(37分)
⑴、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6分)
⑵、A 位于(武夷山)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3分)
⑶、红壤的改良问题 水土流失的治理(6分)
⑷、大气降水 河流水(4分)
⑸、①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塞,调蓄功能减弱 ②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任选两点)(6分)
⑹、优势:与台湾隔海相望,交通近便;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相似;为许多台商的祖籍地
不足:科技力量较为薄弱;劳动力素质较低;市场较小,辐射能力有限(12分;每点2分)
38.(37分)
(1)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不能把握政权;民生主义思想缺乏广大人民的理解与支持;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要求;北洋政府反动统治的阻挠。(答对两点即可得分)(8分)
(2)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
(3)鼓励恢复与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实行社会救济,提供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劳工权利。(6分)原因:经济大危机造成美国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尖锐,美国政府迫切需要稳定社会,以巩固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二战爆发后,美国与日本等国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威胁临近,可借此动员民众。(4分)
(4)新中国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积极开展土地改革,推动互助合作运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稳定物价,尽快恢复发展国民经济。(5分)
(5)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综合国力增强。(6分)
原因:①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坚持内战独裁,内战全面爆发。②文革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分)
39.(42分)
(1)图表反映了山东A.B两市改革开放30年来,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城市居民收入方面都逐年增长,年均增速在10%以上;(2分)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很大;(1分)出口总额年均增速分别超过20%.30%以上,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1分)
(2)①A.B两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环境保护和城乡互动,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②A市对外开放总揽全局,大力发展对韩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这告诉我们应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广泛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分)B市创新农业生产方式,靠农民富民,这启示我们应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促进山东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2分)③A.B两市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生产方式创新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告诉我们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3分)
(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联系(3分)
②矛盾具有非凡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开拓创新。(3分)
(4)①从实际出发,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通过专家咨询,推进决策科学化,体现科学执政。(3分)②通过专家座谈,网上征集民意等形式,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 决策民主化,体现了民主执政。(3分)③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发展当地经济,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市等,体现依法执政。(3分)
(5)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4分)
②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增强企业信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3分)
③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企业经营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一个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3分)
40、(15分)
A.【地理—海洋地理】
(1)3(1分) (2)北海道渔场(1分) 寒暖洋流在此交汇(2分)
(3)低(冷)(1分) 纬度渐高,太阳辐射渐小(1分) 低(1分) 长江入海径流量大,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2分)
(4)北冰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非凡是石油资源;对北冰洋的领土竞争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北冰洋是联系三大洲的捷径,战略地位突出;竞争北冰洋,扩大战略缓冲地带,利于巩固国防安全。(任三点给6分)
B.【地理—自然灾难与防治】
(1)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南方多于北方。(3分)
(2)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故造成危害较大。(3分)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难危害较大;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3分)
(3)建立预警机制;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等。(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6分)
C.【地理——环境保护】
(1)①a;②c;③d(6分)
(2)建发电厂,用焚烧厂产生的热量来发电(3分)
(3)①垃圾主要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②垃圾种类多样,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分类(6分)
41.(15分)
A.(1)推行均田制。国家把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分)
(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以南征为借口,反映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6分)
(3)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4分)
B.(1)体现:①自由、平等、安全是天赋人权;②最高权力属于人民;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
要求: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2分)
(2)三权分立(2分)
(3)①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②为资本主义发展确立了法律规范;③推动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5分)
C.(1)矛盾:①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满汉矛盾);
②中心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少数民族贵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③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者的矛盾。 (3分)
(2)措施:
文化:尊崇孔子和儒家文化,加强与汉族地主的联系 (2分)
军事:平定三藩之乱;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 (3分)
外交:抗击沙俄入侵,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保卫东北边疆 (2分)
颁布“禁海令”,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1分)
(3)重大意义:①维护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4分)
42. (10分)
A.(1)欧盟一体化建设的三大支柱是:经济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司法与内务合作。(3分)
(2)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欧盟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各成员国具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了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它具有超国家性,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其一体化进程已不可逆转。(7分)
B.主审官先后用了求异法、类比推理、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2分)
(1)求异法
甲猪。先不杀死、放在柴草上焚烧——死后口鼻内留有大量烟灰。
乙猪。先杀死 、 放在柴草上焚烧——无此现象。
所以,猪被活活烧死是造成口鼻内有大量烟灰的原因。(2分)
(2)类比推理
猪是生物,被火烧,必然大口呼吸,死后口鼻内大量烟灰,
人是生物,被火烧,必然大口呼吸,
所以,人被火烧,死后口鼻内也会有大量烟灰。(2分)
(3)假言推理
假如人被火活活烧死,则口鼻内有大量烟灰,
这个死者口鼻内没有大量烟灰,
所以,这个死者不是被火活活烧死的。(2分)
(4)选言推理
这个死者要么被活活烧死,要么死后被焚,
这个死者不是被活活烧死的
所以,这个死者是死后被焚。(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