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综合 >> 高考文科综合 >> 正文

 

[组图]高三文科基础调研试题

查询文科综合的详细结果
高三文科基础调研试题

本试卷共75题,全部是选择题,每题2分,满分15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考试用时120分钟。

1.在家电超市,一台37英寸的国产液晶电视机标价为6900元。这6900元是

①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体现 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体现 ③现实的货币   ④观念中的货币 ⑤商品价值的体现  ⑥商品使用价值的体现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2.在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但价格上涨或下降都不会背离价值太远,价格总是以价值这个轴心上下波动。这是因为

A.商品价格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政府会进行干预

C.人们购买力有限,涨的太高会无人购买 D.价格和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3.2008年1月,黄华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5年来,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和税收分别占全省的四成和近三成,广东内、外源经济并进共荣的“双轮驱动”态势良好。这表明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 B.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正在遭到削弱

C.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民营经济比公有制经济更加优越

4.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协调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说明

A.消费对生产具有决定作用 B.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相决定 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5.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必须坚持______的基本战略,坚持_____的原则。

A.“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兼顾效率与公平

D.“面向世界”与“博采众长”相结合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6. <<中国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务委员会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一府两院执行人大决议的情况,要向人大报告。这说明

A.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

B.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7. 近几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指出,中国要“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今后中国发达了,也永远不称霸。中国坚持“和平崛起”是由

①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决定的

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 ④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

8.今年年初,应温家宝总理的邀请,12名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基层代表,出席国务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这体现了

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政府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C.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D.公民有向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意见的权利

9.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动。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俄新社评论说:“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④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要害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自学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 D.语音和文字水平

12.截至2008年2月12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已突破93万,城市志愿者报名人数已超过108万,远远超过历届奥运会志愿者报名人数。志愿者都表示,愿为北京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爱国主义精神永恒,内涵不变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中华民族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3.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 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的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这一事实说明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 自然界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15.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存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聪明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熟悉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16. 2008年春节前夕,我国南方发生了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导致多个省份交通和供电中断。春节后,抗灾重点由应急抢险转入全面恢复重建工作。这说明的辩证法道理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之所以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是因为

A.价值观对人们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

B.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

C.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D.社义荣辱观是想问题、办事情根本出发点

18.“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方永刚”三个字成为今年4月份“流行语”排行榜榜首。他说:“人活着就要尽责,就要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方永刚的事迹表明( )

A.有价值的人生是不考虑个人利益的 B.衡量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社会舆论

C.社会给予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一位的

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内容

19.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多发展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在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20.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C.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D.倭寇骚扰和沿海人民对明清统治的反抗

2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下列哪些思想主张在今天不再适用?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节用而爱人” ③“因材施教” ④“贵贱有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④

22.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23.在中国近代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的运动是指

A.国民革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4.对于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前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B.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一战期间外国资本主义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D.1912-1919年间,西方国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25.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持久抗战作出了贡献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彻底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2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⑤②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27.“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答应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①建立人民公社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③发展乡镇企业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的召开是在

A.印度 B.印度尼西亚 C.新加坡 D.埃塞俄比亚

29.诗人爱伦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的光荣在政治上表现为

A. 法律体系的完备 B. 哲学思想的成熟

C. 民主政治的发达 D. 杰出人物的汇聚

30.近代西方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的平衡和谐的是

A.洛克和孟德斯鸠设计的三权分立机制 B.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

C.天赋人权学说 D.人民主权说

31. 有历史学家发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广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轻易接受新事物 B. 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32.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终形成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 B.资本主义扩张性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 D.它是一种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33.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 1 \* GB3 ①打电话拜年 = 2 \* GB3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 3 \* GB3 ③坐飞机旅行 = 4 \* GB3 ④网上聊天

A.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B.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C.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4 \* GB3 ④ D.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34.《共产党宣言》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这一使命由空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十月革命 D.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5.下表现象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是

1970年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5.3

5.2

14.6

5.3

100%

A.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

B.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丧失

C.对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造成巨大冲击冲击

D.美、日、西欧经济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36.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

①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 ②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

③世界形势趋向紧张 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7.右图所示地区,此时的太阳高度约为

A.0° B.30°

C.60° D.90°

38.右图所示地区,最有可能受到哪种自然灾难的影响

A.寒潮 B.沙尘暴 C.台风 D.旱灾

某年1月中旬后期,受冷空气影响,广东省出现了一段相对偏冷期。据此结合右图回答39-41题。

39.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40. 在这一降水过程中,广东省部分地区降了冰粒,出现了冻雨、雨夹雪天气。该天气主要出现在广东省的

A. 西部地区 B. 北部地区 C. 东部地区 D. 珠三角地区

41. 该严寒天气对广东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湛江地区的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树受灾最严重

B.粤中、粤西地区冬种蔬菜受灾最严重

C. 珠三角地区高速公路因路面结冰,被迫封闭分流

D. 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老人等患者就诊的人数增加

42.读右图全球水循环模式示意图,长江口四周海区夏季盐度较低,从水循环角度去分析,对其起影响作用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湖泊数量和湖水总面积季节变化图。读图回答43~44题。

43.导致该地区湖泊数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A.人类大量围湖造田

B. 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

C.人类大规模引湖水浇灌

D.植被景观的季节变化

44.该地区湖泊不断减少的状况,将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水汽增加,提高降水的频率

B.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更易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C.地下水位下降,河流补给困难

D.扩大可利用耕地的范围

45.在全球六大板块中,图中H地所属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46.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47.在辽阔漂亮的原上少见树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草原地区

A.土壤层较簿 B.人类垦殖活动剧烈

C.温度较低,抑制了树木生长 D.大陆性气候特征较为明显,降水量较少

图是西北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48--49题。

48.对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A地区

B.棉花生产是B地形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C.C地形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

D.D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

49.近年来,图示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葡萄和啤酒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与其经济和生态的合理性无关的因素是

A.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优势

B.增加地面植物的覆盖,减轻风沙危害

C.减少粮食生产中过多地对水源条件的依靠

D.当地居民有喜好吃葡萄喝啤酒的生活习惯

50.下列四图,是对某地区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给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据下列图表回答51--52题。

每十万人文化程度与第四次人口普查比较表

A

大学程度

154%

B

高中

39%

C

初中

45%

D

小学

-4%

E

大于65岁人口

1.3%

51.对E栏的说明,错误的是

A.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社会问题逐渐严重

B.老年人口增加很快

C.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

D.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原因

52.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开始转向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回答53--54题。

53.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A.信息传递 B.交通建设 C.市场营销 D.农副产品

54.长三角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六大城市圈的共同特征是

A. 便利的海运 B.暖湿气候 C.平坦的地形 D.丰富的矿产资源

5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中的物体有的静止,有的运动

B.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观察结果一定是相同的

56.关于摩擦力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

D.静止的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可由平衡条件求得

57.氢气球升到离地80m高空时从上面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高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方向,则物体从掉落开始至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80m,100m B.-80m,100, C.90m,180m D.-90m,180m

58.关于质点的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肯定是一种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可以是速率不变的运动

D.曲线运动可以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59.起重机以1 m/s2的加速度将质量为1 000 kg的货物由静止匀加速地向上提升,若g取10 m/s2,则在1 s内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

  A.500 J B.4500 J C.5000 J D.5500 J

题60图

文本框:  60.如题60图所示,质量为M的“∟”形物体,固定在水平面上,物体的AB部分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BC部分是粗糙水平面,将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物体的A点静止释放,沿圆弧面滑下并最终停在物体的水平部分BC之间的D点,则:( )

A.滑块m从A滑到B的过程机械能不守恒

B.滑块滑到B点时,速度大小等于

C.滑块从A运动到D的过程机械能守恒

D.滑块滑到D点时,滑块的內能增加了mgR

题61图

61.一束带电粒子(不考虑重力)以某一初速度与电场方向成一定的夹角入射匀强电场,如题61图所示,其运动轨迹不可能的是

A.a B.b

C.c D.d

6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 C

C.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        

D.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6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C.实验室可用NaOH 处理NO2 和HCl 废气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6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易发生加成反应 B.常温下乙烯易发生取代反应

C.乙酸乙酯是高分子化合物 D.乙醇可催化氧化可生成乙醛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

B.X2 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0,则X在第三周期第ⅡA族

C.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

D.KOH碱性比NaOH弱

66.在下列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A.2Na 2H2O===2NaOH H2↑ B.2F2 H2O===4HF O2↑

C.CaO H2O===Ca(OH)2 D.Cl2 H2O===HCl HClO

67.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 、K 、SO42-、HCO3- B.Cu2 、K 、SO42-、NO3-

C.Na 、K 、Cl-、NO3- D.Ag 、K 、SO42-、Cl-

68、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Al片改成Al粉

69.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千差万别,与此无关的是

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B.氨基酸的连接方式不同

C.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70.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直接导致

A.染色体数加倍 B.同源染色体数加倍

C.DNA数加倍 D.染色单体数加倍

71.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乙醇提取色素

C.在观察线粒体分布实验中,使用健那绿染色,细胞能维持一段时间的活性

D.在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蛋白质

72.以下选项中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依次与右图中①、②、③相对应,其中错误的是

A.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

B.核酸、DNA、核苷酸

C.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D.脂质、固醇、维生素D

73.番茄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为显性。控制这两对 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亲本为AABB x aabb,得到子二代 2400株,则理论上新类型有

A.150株 B.300株 C. 900株 D.1500株

74.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A.第二营养级 B.三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

75.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能促进细胞对血糖的利用

B.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糖尿病是由于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

2008年花都区高三调研试题

文基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D

B

B

D

B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B

A

B

A

D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D

B

A

D

B

B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B

C

C

C

D

C

C

B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D

B

B

B

C

A

D

D

D

B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A

B

B

C

B

D

B

B

D

B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B

C

C

D

B

D

C

D

B

C

71

72

73

74

75

D

B

C

C

A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文科综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高三文科基础调研试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文综月考试卷
    高二级月考文科基础测试题
    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中毕业班文科综合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高中毕业班文科综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
    高中毕业班 文科综合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高三期末测试文科综合卷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下学期第八次同步测试
    高三年级第七次文综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下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调研考试试卷2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质量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教学质量检测2
    高三文综模拟考试测试(一)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二)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文科 综合能力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模拟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下调“两率”创新练习
    高三文综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测试题
    高三文综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综第2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第八次文综月考试题
    高三级第三周文科基础周测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诊断性检测
    高三级文基测试题(三)
    高三级文科基础第四次测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阶段质量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第五次月考试题2
    高三文科综合第五次月考试题
    高三 文科综合第五次月考
    高三文科综合第五次周练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第七次周练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阶段质量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高三年级文科基础周考题
    高考复习9月月考文科基础试卷
    高三文综模拟考试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统一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素质测试
    高三文科综合第四次阶段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第四次月考试题1
    高三文科综合第六次月考试题1
    高三文科综合第六次月考复习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六次月考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高中文科综合复习精品热点专题
    高中文科综合2月份百题精练
    高三毕业班文科基础2月月考试题
    高三文综第六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综合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复…
    高三文科综合二月月考试题
    高三下期入学考试文科综合题
    高三文科综合教学质量检测1
    高三文科综合教学统一质量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复习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抗震救灾总结预测
    高三文科综合复习测试
    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科复习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十四校联考模拟试卷
    十七届三中全会政史地链接及创新练习
    高三文科综合二月第七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温家宝访问欧洲四国复习
    高三级文基测试题(二)
    高三年级文综2月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文科综合诊断考试
    高三年级文科综合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年级文科综合下册第一次调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期末考试2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期末统考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期末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三月联考题
    高三文科综合一模复习试题
    高三文科基础第二学期周练试卷(三)
    高三文科基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文综第一次大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级第四周文科基础周测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
    高三文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测试题
    高三文综上学期第4周综合科测试
    高三文科综合第七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能力试题
    高三 文科综合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测试题(二)
    高三文科综合测试题(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地理部…
    高三毕业班文科基础考试高考模拟
    高三毕业班文科基础第四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综聚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三周…
    高三级文基测试题(二)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天府名校四七九模拟精编文科综合能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福建)评析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春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部…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地理部…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地理部分
    地理试题(江苏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地理部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高三文科综合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