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综合 >> 高考文科综合 >> 正文

 

[组图]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测试题

查询文科综合的详细结果
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300分)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填入相应的答题卡中。每小题4分,共140分。

读右图(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完成1~2题。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相对准确的是 ( )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2.与60°N四周相比,60°S四周不具有的地

理特征是 ( )

A.等温线更加平直

B.气压更高

C.年降水量更加丰富

D.风速更大

图2

2007年10月21日起,10余起山林大火肆虐图中某地,已造成数十人伤亡,近百万人被疏散。读右图回答3--5题。

3.火灾发生地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长达

( )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2小时

4.下列关于火灾发生地所在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该国南部 B.该国东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C..该国温带海洋气候面积广大 D.该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5.下列四幅图能反映火灾发生地气候特点的是 ( )

32°

35°

36°

100

100

500

300

Q

R

M

L

L

300

500

500

700

300

31°

600

200

400

400

200

200

100

400

SHAPE \* MERGEFORMAT

A

B

C

D

右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6—7题。

6.导致图中L地与Q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

因可能是 ( )

A.纬度位置

B.离海的距离

C.地形

D.植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右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

为昏线的顶点,B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74º24'N,150ºE),完成下列8-9题

8.C点位于北京的 ( )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9.根据图中信息,判定此时北京的时间是 ( )

A.5月21日左右22点

B.6月22日10点

C.12月22日14点

D.12月22日10点

右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读图并回答10—11题。

10.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达到一年

中极值的是 ( )

A.白昼长度 B.正午影长

20081006

C.大气温度 D.降水量

11.图中所示地点大致纬度范围为 ( )

A.0°~23°26'N

B.0°~23°26'S

C.>23°26'N

D.>23°26'S

12.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13.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题。

图1春秋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对比图1图2,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 ( )

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秦修万里长城

14.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是 ( )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15.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6.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17.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定,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18.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国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熟悉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19.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滇王之印”的印文。该印是 ( )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治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20.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 ( )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白马寺

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2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23.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 ( )

A.日本 B.印度半岛南端 C.波斯湾 D.欧洲

24.猪肉贵了、馒头小了、方便面加价了。2007年以来,以猪肉“领军”的食品价格全面上涨,轮番冲击着百姓敏感的神经。2008年初的雪灾对CPI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消息,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CPI的持续高速上涨 ( )

①会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③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④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人民五有”新要求时指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据此回答25—26题。

25.全体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根本途径是 ( )

A.发展经济,扩大经济总量 B.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经济结构

C.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减少农业的比重

26.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 ( )

A.努力降低能耗 B.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C.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D.实现经济量的扩张,做大经济总量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法出台后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

和谐稳定,必将产生深远影响。读右边漫,要解决公平

问题我们应该 ( )

A.在经济领域要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

B.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C.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相等

D.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教育部公布2008年3月至明年7月,在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认为:中小学里面进行京剧进课堂,是根据我们新课标的要求,是弘扬民族文化要求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据此回答28—29题。

28.教育部的做法,是在履行 ( )

A.保卫人民民主与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D.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29.通过京剧进课堂,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普遍性与非凡性的关系 B.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C.实践是熟悉发展的根本动力 D.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0.2008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安家瑶在向大会上交的提案中建议尽快停止使用“中华”、“中南海”这样代表国家、民族形象的品牌商标。因为明年1月1日前,中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约国,在烟盒正反面至少30%以上的位置明确标明烟使用有害后果的健康警语或警示图形,如“腐烂的肺部、骷髅的头像、漆黑的牙齿、腐烂的脚板”等可怕的图像,这不利于维护我国的民族形象。香烟商标的使用对民族形象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说明 ( )

A.我们可以人为的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B.我们必须正确的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C.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这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国推行政府机构改革,将成为未来几年我国改革的主旋律。完成31—32题。

31.我国将进一步整合国务院所属机构,逐步向大交通、大文化、大农业、大环保等“大部制”模式过渡。大部门机构改革是 ( )

①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完善 ②更好实现政府职能的要求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④满足国家和公共利益的举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应先从中心政府起步,然后延伸到地方政府。因为 ( )

A.下级政府由上级政府产生,受上级政府监督

B.我国实行单一制

C.中心要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D.我国正在建设法治国家

33.美国CNN在报道我国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时称,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对维持经济增长和减少浪费至关重要,预计这次的改革不仅能削减大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更能将政府部门转变为一个“以服务为职能”的机构。这说明我国国务院机构改革 ( )

A.将使公共服务职能成为我国的基本职能

B.将更好地落实对人民负责原则

C.将使我国变为全民性的国家

D.将更好的实行对国家的领导

34.右图是2007年4月26日诞生的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

瑞霭”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火炬上还使用了源于

汉代的漆红色。朵朵“祥云”漂浮在纸卷状的金属棒上,渗透着

“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内涵。“祥云瑞霭”的设计,表明( )

A.客观条件限制着意识作用的发挥

B.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C.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超前反映是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35.孵化了多年的巨型“水立方”终于破壳而出。“水立方”在奥运会结束后将通过低票价与高补贴相结合来体现“人民性”。其运营所需资金,除了自营收入、社会赞助外,主要都来自于政府补贴,由中心财政和北京市财政共同出资。对此熟悉正确的是 ( )

①政府的补贴属于货币政策

②政府的补贴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③政府的补贴表明财政应促进科教文卫事业

④政府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6.。分析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36分)

(1)曲线P表示一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20℃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请判定陆地上此等温线是向P1还是P2方向弯曲,海洋上此等温线是向P3还是P4方向弯曲,并说明理由。(8分)

(2)请阐述该国大陆各方位降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10分)

(3)分析阴影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该国政府为减缓其影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4分)

(4)在国际市场上,该国居首要的农产品是什么,其发展该类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0分)

(5)图示地区所在国商业和贸易中心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区位因素有哪些?(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今农民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

——摘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农,天下之本也。”(《汉书·景帝纪》)“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汉书·食货志》)

《史记》载:汉高祖把田租减为“什伍而税一”,文帝时减为三十税一,中间还免除田租l2年。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三国时期,诸葛亮认为,“此堰(即都江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专置“堰官”加以保护。

周明生在《中国古代宏观经济治理研究》一书中说:汉武帝时为推行代田法,让赵过创制了两种新田器(耦犁和耧车),并使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乡里富有经验的老农,来“授田器,学耕种养苗状”。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隋文帝时为救荒始建社仓(又名义仓),宋代的董熠全面系统总结了前人有关救荒的政策和措施,写下了专著《救荒活民书》,为封建国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救荒之策”。

材料三 废井田而兼并起,于是强者日富,弱者日贫,豪霸日兴,殆不可遏。

——摘自《历代名臣奏议》卷68《论抑强状》

在古代社会,农业民族拥有相对稳定的生活,也拥有比较安全的生命保障。但正因为如此,农业民族的人口增殖速度极快——远远超过了其他文明,一个本来地广人稀的地区,一旦被开发成为农场或种植园,不到一百年时间,就已人满为患。

——摘自邹牧仑著《乾坤再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农耕社会的民生状况。(1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民生问题主要推行的方针、采取的措施。(1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古代社会困扰当权者的问题主要有哪些?(6分)

38.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然而,消费不足非凡是农业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目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消费能力不足;农民的消费结构构存在问题,在有限的收入中,除去基本生活支出和再生产投资外,农民支出的很大部分用于了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支出,制约了农民其他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   

材料二 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政策措施1  

中心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2008年达到5625多亿元,并全部取消了农业税。  

政策措施2  

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政策措施3  

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压疗救助制度。  

材料三 针对农村消费不足的状况,国家还出台了“家电下乡”的政策。财政部、商务部决定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开展“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试点工作。政策规定,根据试点地区的农民消费水平,试点产品的价格彩电不超过1500元、电冰箱不超过2000元、手机不超过1000元。此间三省农户购买指定厂家的产品,可领取由中心和试点地区财政以直补方式给予的销售价13%的补贴。目前,该政策已在试点地区全面展开,2008年底前可望在全国铺开。届时以县乡为主的家电市场容量有望达到2300多亿元,不仅刺激农民消费,也可拉动整个社会的消费。 

(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说明“家电下乡给予财政补贴”对农民消费的积极影响。(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政府为什么要出台这些政策措施?政府是如何行使职能解决农民消费问题的?(14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的政策及这一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哪些辩证法的哲学道理?(10分)   

39.读某河流域地区图,回答问题(60分)

SHAPE \* MERGEFORMAT (1)右侧两图是该河流域范围内的气候类型,它们的特点有哪些相似点?(4分)该 河流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可能出现哪种水文现象?(2分)

(2)该河流经的国家目前森林面积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到2010年可能上升到三分之一, 你认为该国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要求回答3个方面即可)(6分)

(3)该河流是哪两大地形区的分界?西侧地形区广布沼泽的原因有哪些?(8分)

(4)接合史实说明先秦至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20分)

材料一《淮南子•主术训》载: “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糜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置罩不得布于野。獭未登鱼,网置不得入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彀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

材料二 古代中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商朝、西周的时候,人们就懂得了在农业种植中施用木灰和绿肥;到战国时期,国家已有正式的法律条文,约束乱砍滥伐的行为;历代都对山林实施国家治理经常封山育林。  

材料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结合材料,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5)以古鉴今,古代保护生态的各种做法对当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有哪些哲学启示?(8分)  

(6)工业企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主力军。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企业该做些什么?请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12分)  

  

参考答案

地理

1.C 2.B 3.A 4.B 5.C 6.C 7.D 8.A 9.A 10.B 11.B

20081006

36.(1)沿P1、P3曲线描绘。沿P1弯曲,是受大分水岭走向(山脉走向)影响所致,沿曲线P3弯曲是受洋流(暖流)影响所致。

(2)从北、东、南部向西部和中部逐步减少。

东部:受季风和海上吹来的东南信风的影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和地形的影响降水多。

北部: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南移,降水较多。

南部:冬季受西风带北移影响,降水较多。

西部:受副高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中部:距海较远,受副高影响且受东部大分水岭山脉的阻挡,降水稀少。

(3)淡水不足 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

(4)羊毛 气候暖和,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丰富,草原广阔,无大型食肉动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5)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适宜 交通便利

39.(1)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少、但相对湿度较大。出现“凌汛”现象。

(2)主要措施应该有合理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制定一定的法规限制砍伐量,并有计划地逐年有所下降;适量进口木材;研制新的木材替代品;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的环境意识等。(除前面两点外,其它只要合理任意一点均可)

(3)叶尼塞河以东是中西伯利亚高原,以西是西西伯利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上之所以沼泽广布,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二是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三是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所以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历史

12.C 13.C 14.C 15.B 16.C 17.D 18.A 19.D 20.D 21.D 22.C 23.B

37.(1)农耕社会的劳动主体是农民,他们徭役负担重(五口之家,服役者二人)、收成低(百亩之收不过百石)(4分);

生活艰苦(四时之间,亡日休息),生存艰难、倍受压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4分);

地位低下,非常脆弱,常陷入破产境地(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4分)。

(2)重农方针(2分)。 措施包括减轻田租;兴修水利;推广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工具;救荒以稳定人心(12分)。

(3)土地兼并、人口增殖(6分)。

39.(4)共20分

A.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提出了“仁”的思想,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4分)

B.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得到发展。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暴民”、“虐民”;荀子具有唯物的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6分)

C.秦朝时期,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打击。(4分)

D.西汉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需要,被统治者确立为统治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6分)

政治

24—30DACDDB 31—35CCBBD

38.(1)购买指定产品领取财政补贴,可以激活农民的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4分)优化农民消费结构,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4分)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分)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它的工作宗旨和活动原则,所以各项政策措施是制定从根本上反映广大群众的意愿和利益。(3分)

②履行经济职能,增加农业投入,取消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履行文化职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让农民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减少农民的教育投入;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合作医疗,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减少农民用于看医支出,从而促进农民的其他消费。(9分)

(3)这一活动的开展首先选择三省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开,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非凡性之中,并通过非凡性表现出来的原理和抓典型、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5分)  

这一活动的开展刺激农民消费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体现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5分) 

39.(5)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的基本规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分)用正确价值观指导人们的行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2分)  

(6)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制定和落实节能减排的措施,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3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获得有效利用;(3分)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3分)改善治理,提高企业经营治理水平,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技能,做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3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文科综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测试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文综月考试卷
    高二级月考文科基础测试题
    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中毕业班文科综合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高中毕业班文科综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
    高中毕业班 文科综合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高三期末测试文科综合卷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下学期第八次同步测试
    高三年级第七次文综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下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调研考试试卷2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质量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教学质量检测2
    高三文综模拟考试测试(一)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二)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文科 综合能力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模拟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下调“两率”创新练习
    高三文综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测试题
    高三文综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综第2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第八次文综月考试题
    高三级第三周文科基础周测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诊断性检测
    高三级文基测试题(三)
    高三级文科基础第四次测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阶段质量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第五次月考试题2
    高三文科综合第五次月考试题
    高三 文科综合第五次月考
    高三文科综合第五次周练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第七次周练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阶段质量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高三年级文科基础周考题
    高考复习9月月考文科基础试卷
    高三文综模拟考试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统一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素质测试
    高三文科综合第四次阶段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第四次月考试题1
    高三文科综合第六次月考试题1
    高三文科综合第六次月考复习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六次月考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高中文科综合复习精品热点专题
    高中文科综合2月份百题精练
    高三毕业班文科基础2月月考试题
    高三文综第六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综合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复…
    高三文科综合二月月考试题
    高三下期入学考试文科综合题
    高三文科综合教学质量检测1
    高三文科综合教学统一质量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复习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抗震救灾总结预测
    高三文科综合复习测试
    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科复习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十四校联考模拟试卷
    十七届三中全会政史地链接及创新练习
    高三文科综合二月第七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温家宝访问欧洲四国复习
    高三级文基测试题(二)
    高三年级文综2月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文科综合诊断考试
    高三年级文科综合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年级文科综合下册第一次调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期末考试2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期末统考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期末检测
    高三文科综合三月联考题
    高三文科综合一模复习试题
    高三文科基础第二学期周练试卷(三)
    高三文科基础调研试题
    高三文科基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文综第一次大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
    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高三文综上学期第4周综合科测试
    高三文科综合第七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能力试题
    高三 文科综合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测试题(二)
    高三文科综合测试题(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地理部…
    高三毕业班文科基础考试高考模拟
    高三毕业班文科基础第四次月考试题
    高三文综聚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三周…
    高三级文基测试题(二)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天府名校四七九模拟精编文科综合能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福建)评析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春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部…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地理部…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地理部分
    地理试题(江苏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地理部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高三级第四周文科基础周测试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