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
|
|
|
|
①西方文化的传入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人们社会观念的变化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⑤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18.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学校课题小组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时,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 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19.汤姆同学惊异的发现:欧洲的有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对此,你最接近本质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 C.两者有过历史联系 D.两者有过从属关系 20.针对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原子弹将日本两座城市夷为平地的惨剧,爱因斯坦在1948年世界知识分子和平会议组委会上,指出:“通过痛苦的经验我们懂得,理性思考不足以解决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深入研究和灵敏的科学工作对人类经常具有悲剧性的含义。”对这段文字的最确切的理解是爱因斯坦 A.反对广泛应用各种科学技术 B.告诫人类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 C.告诫人类滥用科学技术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D.认为科学研究总具有悲剧性 2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美苏对峙削弱了实力 ②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③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2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答应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 B.都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都主张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3.从人类文明纵向演进的过程来看:由采集狩猎时代到农业社会的渐进,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嬗变,由工业社会到信息时代的飞跃,其总体趋势特征 ①文明从低级向高级,从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展 ②文明中心或主流文明呈空间转移的变化特征 ③文明发展在时间上呈周期拉长的延伸性特征 ④在主流文明的时代模式下文明呈多样性特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阅读下面的汇率表,不考虑其他因素,表中汇率变化的影响是
①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 ②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 ③有利于我国公民赴美国旅游、出访 ④有利于美国对中国增加直接投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 中国的民营企业有个现象:辛辛劳苦打下基业以后,迅速向其他行业扩张,热衷于多元化经营,变成上至“原子弹”,下至圆珠笔,无所不生产的企业,结果很快使企业走向衰退。这一现象给我们的教训是:要使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 A.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要依靠科术和治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C.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D.不能做“全”做“大”,只能做“精”做“专”
A.会导致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B.反映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变化 C.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 D.表明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能满足 27.中心一号文件指出:“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国家增加农业补贴的原因是 ①农业是无盈利行业,不能用市场来调节 ②财政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③农业,非凡是粮食,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④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浙江省委常委集体上网对话网友。网络两端,省委领导与广大网友敞开胸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有利于 ①为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方便人民行使监督权利 ②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③坚持民主执政,为人民执政 ④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为此必须 A.提高各民主党派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B.加强党对民主党派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领导 C.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各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 D.保障政协这一国家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职能 30.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说:“人大工作是集体有权,个人无权。”这主要是说 A.人大代表只有说的义务,没有做的权利 B.只有广大人民才是国家权力直接行使者 C.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实行统一集中制 D.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心电视台2008中国十大经济人物评选揭晓,最关注的年度经济人物大奖授予了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总经理斯泽夫和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回答31—32题。 31.斯泽夫和陈光标两人的共同特点是,不仅在经济上作出了杰出贡献,更感人的是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道德风貌和崇高的企业社会责任。这样的活动 A.展示了经济人物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 B.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C.表明不能再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先进企业的标准 D.说明树立道德模范是我们评选先进企业家的目标 32.在地震面前,陈光标身在灾区救灾40多天,捐钱献物上亿元;斯泽夫在灾后第四天,率领幸余的员工,顽强地在废墟上恢复生产。他们的行为表明 A.企业家在碰到灾难时必须捐钱献物 B.企业家必须以创造财富为第一己任 C.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体现、继续和发扬 D.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以民族传统美德为重点
A.实践是不是熟悉的来源 B.实践是不是熟悉发展的动力 C.实践和熟悉何者起决定作用 D. 实践和熟悉的辩证关系问题 34.受世界金融海啸影响,面对我国经济下滑,国家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但明确指出,这四万亿投资不得进行低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复建设,着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强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哲学依据在于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联系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5.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有一次闪耀。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发展自己才能,提高个人素质 B.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C.追求个性解放,哪怕一次闪耀 D.放弃个人利益,铸就永恒的人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 36. 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8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1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甲地的年陆面蒸发量数值范围为 ▲ 。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10分) (2)指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图8时出现的一处错误,并说明判定的依据。 (12分) (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据此简述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 (8分) 37. 阅读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
![]() 材料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图9) 材料二: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效益变化图(图10,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较耕地面积减少越快,农业劳动力效益增幅就越高,反之则低。) 材料三:沿海地区部分省区农业优势指数图(图11,农业优势指数是指某省域的农业产值占该省GDP比重。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农业在沿海具有比较优势,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农业在沿海不具比较优势,其值越高反映了该省农业实力及其在地区经济中的贡献能力越强。) (1)试描述1978~2005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6分) (2)海南省是我国沿海地区农业贡献能力最强的省份,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2000-2005年与1996-2000年相比,浙江省农业劳动力效益增长的变化情况及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自1978年以来,浙江省农业优势指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5)假如你到河北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试分析可能导致农作物单产减少的自然因素。 (8分) 38.(2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一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材料二: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然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治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存在时间短暂”的秦帝国“这些制度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4分)并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1912年“帝国结构”被推翻的含义是什么?(2分)促使这种“帝国结构”结束的因素有哪些?(3分) (2)元朝在中心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3分)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4分)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3分) 39.(3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具体考察了金融对工业革命的刺激作用后指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工业革命早期使用的技术创新,大多数在工业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术革命既没引发经济持续增长,也未导致工业革命,因为业已存在的技术发明缺乏大规模资金以及长期资金的资本土壤,便不能使其从作坊阶段走向诸如钢铁、纺织、铁路等大规模的工业产业阶段,“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John Hicks,1969年),这也是文明古国中国、印度、欧洲大陆强国法国、海上强国西班牙等相继败北的根本原因。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英国“金融革命”的实质是什么?(3分)它与工业革命有怎样的关系?(2分) 材料二:从1870年起,英国等工业国家积累了大量资本,导致对海外的资本输出,给国际关系增添了新的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纽约股票交易所一举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易所;同年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而在历史的同一瞬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1913年,美国人均GDP首次超过英国)。这三个事件发生在历史的同一瞬间,这一发人深省的历史事实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在现代经济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高度的协同性,也证实了资本市场在美国超越欧洲列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大量资本输出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分)一战前后美国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二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材料三:美元霸权是美国构建超级大国的一块基石,国际关系学专家罗伯特·吉尔平将其与核武器的作用并列起来:“美国霸权的基础,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和它的核威慑力量扩大到包括了各个盟国……美国基本上是利用美元的国际地位,解决全球霸权的经济负担。”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元全球霸权地位是如何确立的?(4分)其主要影响是什么?(4分) 材料四:在国际贸易中,美元虽然仍是主要计价货币,但以欧元计价并统计有关数据的做法越来越普遍。从国际计价单位的职能来看,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货币与欧元建立了联系汇率制……就外汇交易市场增长情况而言,欧元是最有活力的货币。 ──以上材料均引自《金融霸权与大国兴衰史》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欧元发展对美、欧各有什么影响?(8分) 40.(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l0月8日,中共中心、国务院、中心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胡锦涛指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1)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12分) 材料二:自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欧盟在中国遭遇危难之际向中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但2008年中国与欧盟关系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英文《中国日报》1月23日报道认为:首先,中欧经贸摩擦增多的同时,双方的合作也一直在不断扩大。其次,在应对全球新型挑战、地区及全球热点问题等方面,中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欧相互借重和合作的需求日益上升。再次,中欧合作机制日益健全、成熟,对中欧关系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保障作用。合作仍然是中欧关系的主流,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从实践和理论上分析“合作仍然是中欧关系主流”的理由。(10分) 41.(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金融海啸摧毁“华尔街神话”,世界经济也随之陷入二战以来最深的衰退。在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时,中国经济没有逃脱。从指标看,上半年乐观,下半年紧张。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2008年经济的总体评价是: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温家宝总理指出,2008年,非凡在下半年,我们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践证实,中心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使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稳定了局势。 (1)试用哲学知识分析我国2008年的经济运行状况。(12分) 材料二: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经济下滑,从2008年下半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调高出口商品退税率;千亿规模减税;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居民购房;降低住房交易税费;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范围;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暂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放开贷款限制;加大对小企业贷款扶持;多次下调存款预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心财政拨付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作用。(10分)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指出: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国务院组织制定了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将去年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进一步具体和丰富;二是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3)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如何才能贯彻实施一揽子计划的调控措施。(8分) 文综参考答案 地理部分
36.(30分) (1)(10分)400~500mm(2分) 南方年陆面蒸发量大,北方年陆面蒸发量小(或陆面蒸发量自南向北减少)(2分) 南方年降水量大(雨季较长),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含水量大),纬度较低、气温较高;(3分)北方年降水量较小(雨季较短),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含水量小),纬度较高、气温较低(3分) (2)(12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应该为下降)(2分) 由于(自然原因)此时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2分)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水源不足;(2分) 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2分)地下水开采量增大,(2分)所以地下水位逐渐下降。(2分) (3)(8分)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2分)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2分)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4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7.(26分) (1)(6分)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围绕50%上下波动,第三产业比重相应上升。(6分,每一产业描述正确给2分。) (2)(4分)地处热带,气候条件优越(气候高温多雨、生长期长);对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商品化农业发展较快;国家政策支持。(4分,答出2点给满分) (3)(4分)增幅变快(2分),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较耕地面积减少更快。(2分) (4)(4分)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分)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2分) (5)(8分)河北省因春季降水量少,升温快,导致蒸发量增大,形成春旱;地处华北平原,有些年份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强),雨带长期停留在北方,易形成洪涝灾难;地势开阔(平坦),受冬季风(冷空气影响)影响,常出现寒潮、大风和沙尘暴等灾难性天气。(任答2项,因果各得2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历史部分
38.(22分) (1)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的任免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皇帝把握用人权;(2分)郡县制和中心系列官制的推行,地方的权力都集中在中心、相权得以限制,皇权得以加强。(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统一)(2分) 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分) 君主专制的强化、外国的侵略、社会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3分) (2)元朝在中心设置中书省、宣政院,地方设置行省。(3分)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3分)原因:蒙古统治者人数少、得不到中原人的支持;(1分)强制中原人改变生活方式;(1分)思想上没有提倡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1分)阶级矛盾尖锐。(1分) 本质问题: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落后的文明很难征服先进的文明。(3分) 39.(30分) (1)实质:为工业革命积累资金,形成深厚的资本土壤。(资本市场)(3分) 关系:“金融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2分) (2)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世界工厂)。(2分)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2分)一战初期保持“中立”,同交战双方做军火生意,大发横财。(2分) 观点:在现代经济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高度协同,资本市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分) (3)确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2分)美元与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确立美元的霸主地位。(2分) 影响:①积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2分) ②消极:适应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为美国全球霸权奠定了基础。(2分) (4)影响:对美:挑战美元霸主地位;(2分)对欧:欧元的启动将有效地消除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交易费用,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的经济发展。(3分)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3分) 政治部分答案
40.(1)(12分)①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2分)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4分)②抗震救灾的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统一。(1分)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升华,能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5分) (2)(10分)实践上:双方合作在不断扩大;在应对全球问题上,中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双方合作机制日益健全、成熟。(3分)理论上: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加强合作。(2分)②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合作的决定因素和重要因素。(2分)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是多方面合作的基础;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使合作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3分)(如在理论上从其他知识回答理由,酌情给分) 41.(1)(12分)①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08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经济有其受拖累的一面,也有主动和稳定的一面。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经济的调整和运行状况明显好于各国,有希望最先走向复苏;但受国际环境和国内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尚需时日。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是争取主动,稳定局势的有效措施。④解决问题要抓住重点和要害。面对经济下滑,适时抓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说明我国的调控是及时、正确、有效的。(每条中原理或方法论2分,说明2分,小计4分,讲清三条即可。如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等其他哲学知识来说明,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10分)①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1分)面对国内经济下滑,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或减少市场消极作用的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分)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分)上述多项宏观调控措施直接惠及民生,在经济困难时期国家让利于民,保障民生,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努力。(2分)③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分)宏观调控就是对经济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区别对待,统筹兼顾,力求经济的各环节、各方面优化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3分) (3)(8分)①必须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能,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和完善两大规划。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服从中心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关注人民的切身利益,贯彻落实好两大规划中涉及民生的项目。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依法行政,保证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顺利实施。(每点2分。只答书本知识,不结合材料,最多给6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