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下图所示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据图完成1—2题。
1.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
2.有关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最大昼长小于1 2小时 B.②地在回归线上
C.③地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D.④地四季分明
读某区域等压线形势图,完成3—5题。
3.在上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 )
A.1020 B.1017.5 C.1015 D.1012.5
4.有关图中四地天气与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地风力大于①地 B.①地天气以阴雨为主
C.③地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D.④地吹西北风
5.该天气系统在甲地消失时 ( )
A.地中海受西风带控制 B.非洲南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南亚盛行西南风 D.南美洲热带草原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读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地面蒸发量
图,完成6—7题。
6.乙地等值线密集,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变化大
B.地势高
C.西南季风影响大
D.位于背风坡
7.甲地蒸发量最大的月份及其原因组合
正确的是 ( )
A.4月——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快
B.6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
角大
C.8月——伏旱天气,受大陆气团控制,空气湿度小
D.10月——受大陆气团控制,空气湿度小
读某种作物在一定光照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量减去呼吸量)和呼吸作用量的变化曲
线图 , 回答8-9题 .
8.夏季晴朗的夜晚下列四地中, 农作物呼吸作用
量最小的是 ( )
A.东京 B.汉城
C.北京 D.乌鲁木齐
9.南京地区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反季 节蔬菜,
春末午后应注重适当通风,其主要原因是
为了 ( )
A.增加光照
B.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 , 提高物质运输量
C.保持适宜的温度
D.增加氧气量
读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
11.关于M、N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M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B.M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
C.N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D.M、N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12.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文化名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回答13—15题。
13.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与时俱进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一成不变的特点
14.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闻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聪明。”这说明 ( )
①中国的传统文化超越时代,具有无比优越性
②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值得人类继续
③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创新
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5.当前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③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④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6.党的十七大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因为: ( )
①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①④
17.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文化建设时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关系是 ( )
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因为 ( )
①教育在综合国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决定地位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外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不断补充
20.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有视觉的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通过博物馆”。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作用, 2008年1月23日 中心宣传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 ( )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
②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③对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发展了农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但也应该警惕部分地方赌博、迷信等不良思想的泛滥。面对各种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主旋律,引领农村文化建设。 在我国农民的文化生活出现多样性的原因有 ( )
①文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④人们的思想更易受外界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八荣八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这说明 ( )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D.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相适应
23.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工程是山东省政府确定的2008年重点抓好“八大工程”之一。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 ( )
①有利于继续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③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4.“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托孤)则霍光、金日(石单);其余不可胜记!”与上述人才兴盛有关的制度是 ( )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5.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26.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7.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放松
28.“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公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以……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听秘书朗读完后,他面色严厉地当众公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是指 ( )
A.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
29.《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视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离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30.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3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碰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32.列宁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33.“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 )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45年
34.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反映了 (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D.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35.“因为他在小说中能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 )
A.《百年孤独》 B.《约翰·克利斯朵夫》
C.《战争与和平》 D.《苦难的历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
36.(36分)由于资源和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
分析下面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1.4万平方千米,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材料二:图15是加利福尼亚州水系及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
(1)读图15,从水系特征分析加利福尼亚州东中西三部分地形格局;从调水工程分析中部地势特征(8分)。
(2)影响加利福尼亚州河流与水形成的地质作用,一是该州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二是该州处于板块运动________(4分)。
(3)试分析加利福尼亚州水资源空间差异的状况及原因(8分)。
(4)试分析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8分)。
(5)加利福尼亚州由原来的粗放型的放牧业发展为现今美国最大的水果、蔬菜基地,其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37.(20分)近二十年北半球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变化较大,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该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这样会导致什么环境问题?(10分)
(2)根据图三和图四回答:①该地区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结合图四谈谈③植被覆盖率增加后对地区小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③图三和图四反映了森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38.(12分)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节能战排,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为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自2007年9月1日起,由中心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中心电视台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宣传,推出了“节能减排我行动”等多个系列报道,努力营造一种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文化氛围。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39.(17分)由中心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心、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晚会于2008年6月28日在北京举行。50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候选人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为之感动和自豪。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有利于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优秀品德,共同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运用文化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国家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依据。(8分)
(2)上述活动的开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何道德启示?(6分)
(3)为了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某中学深入开展“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锤炼高尚品格”宣传教育活动,请你策划一下活动的主要形式。(3分)
40.(23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黑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所学文化与生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网络文化的熟悉。(11分)
(2)请根据我们四周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的“网络文化”行为,运用所学的知识,按照下列步骤制定一份调查报告。
①确定调查目标(标题): (3分)
②设计备选方案(即提出解决途径)(要求至少设计三个备选方案):(9分)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4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马上自动地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预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以及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中共中心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12月5日)
材料二:我们要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础,皆不能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假如在这个时候只是好高骛远,奢言抗日,而不实事求是,除灭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假如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蒋介石对剿共高级将领训词 (1933年)
材料三:(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等同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心军全部或其大部分由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揭破他们的每一妥协、退让、丧权辱国的言论和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统一的抗日战线,订立抗日协定。
——《中共中心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四: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936年)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五: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1)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2)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心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4)果断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共中心给国民党中心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材料六: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8月14日)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看,1933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在不同时期,蒋介石政权对中共抗日主张的反应如何?(6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具体分析中共抗日方针变化的原因。(9分)
(3)材料五和材料六所体现的国共关系对全面抗战初期的战场形势产生了哪些影响?(9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哪些一贯的工作作风?(4分)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工作作风?(3分)
42.选考题(15分)(本大题共A、B两大题,每题15分,请任选其中一道作答。回答超过一道者阅卷时只批改前一道。请务必在答题卡中标明所选作题目的题号。)
A.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在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10%。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明治维新打下的基础开始发挥作用。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陈启元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当地人群起而攻之,说是高烟筒有伤风水,男女同厂有伤风化等。……慈禧太后有一辆法国使馆赠予的轿车,因为司机无法为他跪着开车而置之不用。
材料三:1853年7月8日,美国“黑船”舰队闯入闯入日本横须贺港,在炫耀武力之余,还用电报机、望远镜、钟表、蒸汽机向日本人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当一部小型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起来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与西方的差距。一天夜里,一个日本青年偷偷爬上黑船,要去美国学习。后来,他前往欧洲,具体考察了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回国后,他参与了明治政府的几乎所有经济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从哪些方面给二战后的日本经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中日两国在熟悉上有何差别?(4分)这一差别对19世纪下半期两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B.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们并不否认他的天才和荣誉,但可悲的是如此卓越的天才和巨大的荣誉却仅仅造就了一个人的个人伟大,而不是奉献于造福世界。……他蹂躏法国和欧洲达14年,而没有给他们自由、道德或一种思想。他使世界战栗而未能使之焕然一新。……”
材料二 “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不及被他打倒的王爷贵族们所惯于表现出来的一半……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材料三 “波拿巴(拿破仑)与其他处于他的年龄和地位的人一样,以对道德的漠视和纯粹的自私(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他更严重些)从事积极的活动。他被卷进去的社会危机使强烈的自私表现为无止境的野心。和他必须要与之竞争的人相比,他以大得多的不可比拟的天才与冒险精神,击败了反对他前进的任何东西。这样,他身上的野心较之其他人更为显著,仅仅因为他更为成功。”
材料四 “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
材料五 “不要以为假如没有拿破仑,就根本不会发生拿破仑个人力量和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哪两段材料的评价不合适?(3分)这两段评论表现出在历史人物评论上经常轻易出现的哪两种错误?(4分)
(2)历史的联系是多角度的。拿破仑建立法兰第一帝国,称皇帝,但其性质却不是封建帝国。以评价拿破仑帝国的性质为例,说明评价人物必须联系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综合考虑。(8分)
参考答案
政治部分: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答案 |
B |
C |
C |
C |
B |
C |
B |
B |
A |
B |
C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