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
|
|
|
|
(1)运用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知识,分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积极意 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新老改革试验区三大变化中蕴涵的哲学道理。(10分) (3)当前,成渝改革实验区面临着农村教育与城市相比发展滞后的问题。面对这一难题,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建立和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 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的理由。(10分) 39.(60分) 根据材料和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我国某省轮廓图,图中A处四周河流上闻名的物质文化景观 是 (2分)。其主要功能有 (2分) (2)简要评价右图中A处河流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6 分)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现代中国农村的“第二次革命”。 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革历程十分曲折。 1977年11月,安徽《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规定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四川也制订了《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答应和鼓励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非凡肯定了四川农村不少地方已经实行的“定额到组、评工到人”的办法。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答应“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但强调“不许包产到户” 。几乎同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神情隐秘而带悲壮地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我赞成政策要放宽……有的可以包产到组, 有的可以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随后,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会议纪要。对“包产到户”的性质作出了新的解释,“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 1981年底,全国农村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2年的中心“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 “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铺开,“大包干”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农村最“热”的词。 根据《四川日报》2008年9月12日版组编 (3)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从文革结束到1982年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小岗村的做法为什么在当时得不到肯定?(4分) (4)与改革前的农村经济体制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带来农业经营方式、产品分配形式、产业结构怎样的变化?(8分) (5)你怎样看待这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8分) 材料二 农村改革30年来一共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 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这步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三步,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推进这步改革,完善行政治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必将能巩固第一、第二步改革的积极成果,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6)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实践的知识分析阐明我国为什么要不断深化 农村改革?(10分) 材料三 2008年10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 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要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必须紧紧抓住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这个重点,就能把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就能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全会认为,新时期我党及时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是正确的。 此前,在制定《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中共中心总书记胡锦涛就曾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广泛征求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在认真听取意见并作修改的基础上,国务院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提请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讨论通过。 (7)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熟悉。(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A
| A
| A
| A
| D
| B
| B
| D
| B
| C
| A
| B
| B
| C
| D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D
| B
| D
| B
| C
| C
| C
| C
| C
| B
| B
| B
| D
| B
| A
| 31
| 32
| 33
| 34
| 35
|
|
|
|
|
|
|
|
|
|
| D
| A
| D
| B
| D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36.(36分)
(1)(10分)①陆域条件:一般是说建港的地方 地形平坦 有利于港口设施的建设(2分)②水域条件:又分两种:1是筑港条件(比如有淡水供给)2是停泊条件(比如水宽,深 适宜抛锚) (2分)③城市依托(比如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贸中心) (2分)④经济腹地(比如长三角经济区) (2分)⑤不利条件(一般是河道的淤积) (2分)
(2)(10分)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特点是:0-14岁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最小;15-30岁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较大;31-40岁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小与15-30岁的比重;41-64岁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最大;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大于0-14岁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3分)(人口年龄结构呈多峰谷相夹的形态)(3分)
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年龄分布不合理(人口年龄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1分)中老年人口比重大(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1分)青少年人口比重小(劳动力不足);(1分)社会负担重。(1分)
(3)(8分)上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教育设施、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答出两项即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大(2分) 给上海带来的问题: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2分)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2分)③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分)
(4)(8分)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2分)冬季低温少雨。(2分)灾难性天气:台风、暴雨、洪涝、大风、雷暴、龙卷风、大雾等气象灾难的影响。其中台风、暴雨时常造成巨大损失。(4分)(举两例即可)
37.(32分)
(1)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内在精神动力,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力量的伟大。
(3)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重视公共意志,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4)A、美国独立宣言提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从而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
B、独立宣言还以社会契约论为武器,要求北美殖民地反英而独立。
C、根据三权分立学说,1787年宪法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D、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人民主权”说。
(5)约法规定: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D、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E、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F、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6)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8.(32分)
(1)①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给予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和同等
权利,可以保障全体居民机会均等、身份平等地参与经济生活。(4分)②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有利于协调和处理经
济中出现的各项矛盾,维护公平竞争。(4分)③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打破了城乡封锁,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城市和农村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4分)(考生假如四个特征全答出或答出其中三个特征都可以给满分。)
(2)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从改革目标上看,成渝改革试验区已经由
老试验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如用“熟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分析也可给酌情给分。)②事物的矛盾具有非凡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在我国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置的改革试验区要试图解决的问题和工作重点也不相同。(3分)③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国家给予新试验区更多主动权,鼓励其在体制机制和要害环节上创新,而不是一味予以扶持,是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和更加注重内因的表现。(4分)
(3)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接受教育的权利。农村中
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较低导致了部分适龄儿童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政府必须创造条件确保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5分)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意旨的执行者,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积极履行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5分)
39.(60分)
(1)都江堰(2分) 防洪、浇灌(2分)(填一个即可得分)
(2)有利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分)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2分)雨热同期;(2分)A处河流下游为成都平原,地势平坦,(2分)土壤肥沃;(2分)浇灌水源充足,浇灌便利。(2分)不利条件:旱涝灾难频繁,(2分)光照不足。(2分)
(3)从答应实行包工到组、联产计酬,反对包产到户发展到同意包产到
户。(2分)认为不符合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原则,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2分)
(4)经营方式方面,从集体生产到分户自主经营;产品分配方面,从平
均主义到自负盈亏,在保证国家和集体的前提下自主支配产品,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产业结构方面,从较单一种植走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兴起,农业趋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8分)
(5)适应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全面
振兴,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兴起而且产值逐渐超过农业;为农村致富和逐步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分)
(6)①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社会关系的
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能促进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改革就是要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的内容使之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分)
②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就是要改变那些与生产力
不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改变农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治理体制和活动方式,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分)
(7)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4分)中国
共产党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决策,是科学执政的体现;(2分)中国共产党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广泛征求党内外各界意见是民主执政的表现;(2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策被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上升为国家意志,是依法执政的表现。(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