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张居正 >> 正文

 

黄仁宇: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给我们的新认识

军事力量直接接触,虽然没有节节战胜,到底闭门自守,仍力有裕如。一直要等到两百年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已经展开的情况下,挟着轮船和新式武器,才能够以技术补助长距离之不及,以极紧凑的组织克服数目上的劣势,使明朝以来所提倡的内向性格和非竞争性的组织,无法存在。我们谈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其基本原因,无非这力量的不平衡。

所以我们指出明朝组织的守旧落后,是针对这种缺点而言。倘使不顾它以后的后果,写历史的人也可以把明朝的社会写得值人赏羡。例如朱明王朝的二百七十六年间,没有一个带兵的将领拥兵造反,读书人一登仕途,中等生活容易维持,其优闲世无其匹,所以晚明文人写的小品,称“冲淡”。但是这和我们的处境相去太远。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赞成传统的习惯,认为外国有的事物,中国不假思索地“古已有之”。西方在这两三百年既有资本主义的成长,中国明朝,也来一个“资本主义的萌芽”。现在看来,以这样题材发表的文字给人印象无非“有好几多人赚了很多钱”。作者既不了解资本主义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那他们搜集的资料也难能与以后发生的历史事物相联系了。

第四,在大历史的观点看来,清朝因袭明朝的成分多,而溯本归原的改革少。所以我们研究中国现代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以追根究底地追究到明朝去。

明朝的覆亡,乃是财政破产,例如1632年(崇祯五年),有三百四十个县欠缴国家税粮达半数以上,其中一百三十四个县全部拖欠《崇祯存实疏抄》(1934版),2,72~89。。这情形不是全国没有担负这赋税的能力,而是因为用兵加赋之后,这国家在技术上已无法管理。原来朱明王朝的财政组织,不以银两为基础,而以实物为基础。税率低、公费少,军队又用卫所制度自己供应一部分消费,一到16世纪,很多地方情形已与朝代初期的情形不同。又苦于没有一种庞大的政治力量,足将全国大规模地改组。其实行“均徭法”及“一条鞭法”都是各地以迁就的态度作局部的更革,不过再度增加最低纳税人的负担,不变更中央法制的形式。这种组织,本来脆弱,而全国银两,总数有限。16世纪下半期张居正撙节公费在内外仓库积银逾一千二百万两,各地即有银根紧缩、物价降低的趋势。何况17世纪初用兵于辽东,银两原应流行于南方,至此搜括使用于极北,而北方不是用银的地带。从熊廷弼的报告看来,各项物资不足,大量银两入境更只使物价陡涨见程开祜编《筹辽硕划》(1620版),44,24。。监察官的报告,也是说明大批银子送到前线,还没有发生功效就立即内流。而西北流寇作乱,更增加备兵筹饷的困难。

明代的文官组织,也达到了无法管制的程度。万历(朱翊钧)的不亲朝,天启(朱由校)的信用魏忠贤,和崇祯(朱由检)的刚愎自用,只更使是非不明,人心离散,造成地方政府质量全面降低的趋势。

满清入主中国,在外方面纠正了明朝的缺点。在华北实行“囤地”,当事者受害,却以八旗代替了明朝的卫所制度,减轻明末募兵供应的负担。用兵于前后“三藩”,军饷浩大,但是银两流行于南方,不与民间经济相冲突。而且明朝的宗室和捐监,一朝罢废,也节省了很多无益的浪费,而大量地肃清了阻挠地方行政的恶势力。17世纪白银又继续不断地流入中国,更造成有利的形势。满清君主以尧舜自期,在政治上有澄清吏治的成就。而他们以征服者的姿态入主,利用“薙发”及“文字狱”的威吓及修明史、征“博学鸿儒”的利诱笼络人心,都有实效。这样一来,在中国体制简单的情形下,各项措施,都打入重点。而康熙帝(玄烨)在1661年(顺治十八年)的江南奏销案大量打击各地区“赖粮”的缙绅,并且又在朝代之初各地修编《赋役全书》,把明末税收上很多不尽不实的地方,经过一番切实的整顿。所以17世纪下半期以后,中国又有新兴朝代欣欣向荣的样子。

然则满清的改革与整顿,纪律与技术上的成分多,组织与制度上的成分少。开国以来各部尚书侍郎满汉各半,康熙帝以1711年的丁额为永久丁额,以后丁田归并,雍正(胤禛)帝执行“火耗归公”在这问题上的最近新著为Madeleine Zelin,The Magistrate’s Tael:Rationalizing Fiscal in Eighteenth Century Ch’ing China(Berkeley,Calif.,1984).,以其收入“养廉”,并成立军机处,使皇帝与重要官员经常接触,对重要事件迅速处理,除了这几项措施之外,我们找不到更多的事例,算是清朝的创举。

而且在社会上讲,清朝人口更多,领域更大,生产力比明朝高,只是它的本质不能够和明朝有重要的差别。它的文官集团仍是以四书五经为精神团结的依归,社会组织仍是以尊卑男女长幼为纲领,上层机构与下层机构的联系,也全靠科举制度维持。鸦片战争时,道光(旻宁)帝对林则徐的指示和驳斥,仍表示中国官僚制度的习惯,真理由上至下,不容辩白。耆英对皇帝的报告,以及后来倭仁反对设立同文馆的奏折,也仍表示传统的内向及非竞争性之所在,不但明与清无异,即汉满蒙也没有根本的差别,因为这些文化的性格是长期历史上的产物,不是民族遗传的产物。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清史全部摈弃不要,从明史就直接跳到民国史?话也不能这样说,当然清史中也有它很多特别的地方,譬如广州的十三行贸易,就是明代所未有;清朝与各边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18世纪以后山西票号在中国金融史也是很重要的节目,这种题材,俯拾皆是,史不厌详,这篇论文开始就已提及。清朝的267年间,必定有很多事故,值得历史学家的考虑,也还可能有若干被作家忽视的情形,将来一朝发现,可以改变我们对历史的观感。没有人敢狂妄地说清史不重要。

只是以目前的眼光看来,中国的秦汉帝国是一个阶段,隋唐宋帝国是另一阶段,而明清帝国已是第三阶段。中国近代史中间有很多的问题,都须要将历史的基点推后,用长远阶段的眼光看,才容易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张居正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黄仁宇: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给我们的新认识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骄横刚愎威权震主:大明宰相张居正悲
    评张居正改革
    模具里的张居正
    著名专栏作家十年砍柴谈张居正与万历
    郦波:张居正是明代政坛的许三多
    评大明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权利生涯:玩弄上司好友于股掌
    《张居正》主创回应质疑:私生活不是
    作为改革家与政客的张居正
    张居正力行改革威权震主 被断棺戮尸无
    读书人皇帝都不喜欢“权臣”张居正
    美化主角引争议 唐国强演大臣像皇帝
    商人笔下的张居正与哲人眼中的张江陵
    将相和:张居正之死与戚继光的尴尬
    张居正:明朝最贪吃好色的大臣
    张居正与万历皇帝
    明朝万历皇帝为何要找张居正秋后算帐
    十年砍柴:从张居正的悲剧看权力的腐
    主人公几乎完美无缺 《张居正》被批高
    “冯保”胜过了“张居正”
    张居正改革的启示
    张居正的清凉界
    张居正:是非荣辱给予一身
    湖北荆州张居正故居竟成“麻将馆”
    张居正 明朝最牛CEO
    改革家张居正
    张居正八旬老母晚年受辱
    “软禁”四年 “剪掉”忘年恋 张居正
    [访谈]“鬼才”郦波为您讲述世间奇男
    资料:熊召政--赚足500万专心做文学
    “救时宰相”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张居正是万历皇帝害死的?
    张居正为何死后被抄家?
    骄横刚愎威权震主:大明宰相张居正的
    <<风雨张居正>>观后感
    张居正:过于严厉苛责的改革家 荧屏错
    天生我材虽有用,世间已无张居正
    张居正如何评价
    熊召政:我找遍所有改革家,最后找到
    张居正性格悲剧:倜傥翰林骨子里的流氓
    巨野发现明清民居群 当地盛传为张居正
    熊召政:不能完全用道德观念评判张居
    张居正性格悲剧
    张居正的权利生涯:当权不过如此
    张居正:生前享尽荣华,死后惨遭清算
    朱元璋的悲剧:明初的制度设计与现实
    资料:大型古装电视剧《张居正》资料
    明代财政小议
    熊召政:我找遍所有改革家,最后找到
    作为改革家与政客的张居正
    郦波:张居正是明代政坛的许三多
    还原真实的张居正
    荆州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剧情介绍
    《张居正》的用人之道之二—-重用循吏
    名臣张居正死后凄凉事:全家被抄爱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