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已播完。大结局部分,提到了张居正的死因。编剧似乎有一个结论,张居正是万历皇帝害死的。比如,万历皇帝嘱太医下反药、送海狗肾、不许其自行寻医等等。看了这一段,心里有点堵。这有点误人子弟啊。戏说历史,即使是电视电影,也还真不能搞到“戏弄”的地步。
关于张居正之死,正史记载相当简单。《神宗本纪》只用了“卒”字。《张居正传》则述:“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四阅月不愈,百官并斋醮为祈祷。”什么病,没说;万历皇帝经常询问病情,并不惜血本为其医治;百官都为其祈福。实不知,电视剧描写万历皇帝明目张胆加害张居正的依据是什么。遍寻正史野史,也着实找不到类似的说法。
申公以为,对张居正,万历皇帝虽有心厌之、却绝无胆敢加害之。虽说,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有怨恨,这是事实,明史说万历“心颇嗛保、居正矣”。张居正和冯保两人,对万历皇帝而言,就是两位管教严格的长者,其心目中的威严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慈圣训帝严,每切责之,且曰:‘使张先生闻,奈何!’于是帝甚惮居正。及帝渐长,心厌之”。万历皇帝怕张居正怕到这个程度,也是少见的。一个大伴,一个首辅,加上慈圣李太后,构成了万历朝前十年的基本权力格局,至于万历皇帝,顶多就是一个摆设而已。这个权力“铁三角”,至少在万历八年,还可以决定万历皇帝的政治前途和政治生命。万历皇帝心里不爽,也顶多是心里想想而已,他是断不敢有任何的表相流露的。也就是说,只要张居正活着,那怕还有一口气,万历皇帝就不敢有一丝的不敬。
此外,万历五年“夺情事件”之后,张居正的权力达到顶峰。说是首辅,其实是一个摄政的地位。史书用一个词,叫“威柄之操”。当时,张居正的威权,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用人如此,整人亦如此。没有他张居正不敢做的事。他张家的家奴游七,甚至都可以入官。万历皇帝,他几乎可以不放在眼里。连皇帝要用点钱,他张居正不仅可以逐条驳回,还要严辞教训一番。张居正生病之后,依然大权不放,但凡重要的事项,仍由他一一批复。同为辅臣的张四维都不敢以阁僚自称。差不多病到快不行了,张居正还在安排潘晨等人辅政接班,不愿其大权旁落。可以说,尽管有人“益恶之”,对张居正之病幸灾乐祸,但此时之张居正,仍然权力在握,可以决定任何人的政治前途。他决不会像电视剧所说的那样,任由万历皇帝和那个叫张鲸的太监摆布。有一个细节更可笑,张居正的结发老婆从湖北老家赶来,居然被锦衣卫挡在门外。这怎么可能??
关于张居正的死因,野史有不少说法,可以参考。
第一种说法,张居正死于痔疮发作。痔疮是肛门直肠部位的常见病,发病率高,中国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疮的原因:长时间坐或立、过量饮酒、过度性交、缺乏运动等。据说,张居正的死,则是一次“痔疮手术”。他曾请名医动手术割除痔疮,结果动完刀,居然再也起不来床了。野史有说,称张居正奏疏自陈病情。比如:“臣宿患虽除,而血气大损,数日以来,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还比如,张居正在《答上师相徐存斋三十四》中说:“贱恙实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贵府医官赵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日来渐次平复,今秋定为乞骸计矣”。痔疮不致于致命,但动手术却可能致命,依当时的医学外科水平,显然是有可能的。明史专家郦波教授也是同意这种说法的。也有今人据此怀疑,张居正可能是死于直肠癌,也是猜想而已,不足为据。
第二种说法,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明代笔记小说,都有类似说法。张居正生活不检点,这是事实。尤其是夺情事件之后,张居正有很大变化。史说其“自夺情后,益偏恣”。有传说,张居正有姬妾四十余位。为应付此事,张居正大吃春药,其中包括名将戚继光曾进献“海狗肾”和美女(注:明史称戚继光“操守不如”)。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八申时行传》说:“(张)得之多御内而不给,则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而脾胃不能进食。”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干脆说:“昔张江陵相,末年以姬侍多,不能遍及,专取以剂药,盖蓟帅戚继光所岁献,戚即登之文登人也。药虽奇验,终以热发,至严冬不能戴貂帽。百官冬月虽承命赐爰耳,无一人敢御,张竟以此病亡。”据说,张居正死时“皮肤燥裂,如炙鱼然”,就是纵欲而亡的症状。这一说法,认同者较多。明朝中叶,朝野上下确实纵欲成风,引为时髦。几任皇帝,都因此而亡,服红丸,淫幼女,引为时尚。真是上行下效,民风大坏。一部《金瓶梅》,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成书的。
总之,张居正死了,死于其自身原因。他的死因,与万历皇帝八竿子打不着。作家熊召政如此编法,估计是出于主人公正面形象塑造的考虑。大明公仆,当然不能死于纵欲过度这样的烂事儿。
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心中的畏惧感才真正消失(帝甚惮居正)。他先试探着从冯保下手,抄家并谪其回南京,然后又在张四维等人的帮助下,迎合野朝上下对张居正专权横行的怨恨,狠狠地清算了张居正。
呵,予观张居正最后十年,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有此下场,也在情理之中。此乃后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