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刚刚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张居正》,是湖北作家熊召政历时10年完成的首部长篇历史小说。他以四卷本150万字撰写了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张居正,作品围绕龙袍织造、征税风波、将士棉衣购置、夺情事件而铺排开来。
本版中,我们编发了《张居正》的故事梗概以及其中的精彩段落。
隆庆皇帝临终托孤
隆庆六年春,因长期沉湎酒色的隆庆皇帝朱载垕在一次早朝中突然中风。在隆庆病危期间,宫廷与内阁各派力量围绕掌印太监与首辅的职位争夺展开了斗争。
当时派往广西剿匪的两广总督李延连遭败绩。内阁次辅分管兵部的张居正早就有心将他撤换,但李延是首辅高拱的门生,高拱虽然对他军事上的指挥无能也心存不满,但顾及师生之情,多加袒护。
在隆庆皇帝病危时,广西前线又传来李延兵败的快报。高拱为了羁縻张居正,突然一反常态,下令将李延撤职,而换上张居正的同年好友殷正茂。李延被革职后给高拱写信,言利用军费银两给高拱置办了五千亩良田。
高拱大惊,正好其好友邵方进京,他设计将邵方秘密逮捕,然后深夜探监,向邵方面授机宜。邵方星夜南下,在衡山福严寺后的高明台下将李延勒死,杀人灭口。此时正好有京城太监来衡山为隆庆皇帝祈福,张居正的好友、湖南按察使李义河负责接待。李延死时,李义河立即封锁现场,把其家眷一应圈禁,搜出了那一张五千亩田契。他如获至宝,用八百里加急送到张居正手中。此时,隆庆皇帝已殡天,临终前,他把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高仪召入乾清宫,临危托孤,要他们尽心辅佐幼主、年仅十岁的朱翊钧……
接任首辅遭遇难题
隆庆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朱翊钧登基,是为神宗皇帝,改明年为万历元年。
他就任第二天,下旨令宫中掌印太监孟冲回籍闲住,让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冯保接任此职。圣旨一出,朝廷舆论大哗,与孟冲私交甚好的内阁首辅高拱预感到权位不保,试图驱逐冯保。但冯保深得神宗皇帝生母李太后的信任,加之又有张居正为之谋划。六月底一次早朝,皇上再下谕旨,革除高拱首辅职务,张居正接任首辅。
张居正任首辅初,朝廷政局几乎到了土崩鱼烂的地步,最严重的莫过于国库已经空虚,两京官员的薪俸无法支付。此时张居正采用胡椒苏木折俸。这样一来,高拱留下的死党纠合势豪大户趁机闹事。
京城各大衙门前来储济仓领取胡椒苏木折俸的第一天,锦衣卫北镇抚司粮秣官章大郎听信武官的怂恿,与发放胡椒苏木的户部观政金学曾发生争执,储济仓大使王菘上前解劝,竟被章大郎失手打死。章大郎的舅舅乃是李太后最为宠信的太监,因这层关系,章大郎才有恃无恐。由于他的闹事,胡椒苏木折俸一开始就遇到麻烦。张居正为不让事态发展,命巡城御使王篆设计把章大郎骗出北镇抚司衙门执行逮捕。
整饬吏治推行新政
谁知在推行胡椒苏木折俸的第二个月,礼部仪制司主事童立本因生活无以为计悬梁自尽。以吏部左侍郎魏学曾、礼部右侍郎王希烈为代表的反对派借此大做文章,决定利用童立本的公祭向张居正示威。那几天,前往童府吊唁的官员络绎不绝,局势对张居正极为不利。
谁知公祭时,冯保指使东厂特务在现场偷偷放了火,当场烧死二十多名官员。本来扑朔迷离的局势因为冯保的“奥援”,峰回路转。张居正趁机在两京十八大衙门中推行“京察”,对四品以上官员实行考核,凡昏官与庸官一律裁汰。从此,张居正开始他构思多年的改革,史称“万历新政”。
稳定政局之后,张居正把一些锐意改革的循吏给予重用,安排到各个重要部门。并通过清查皇室子粒田、处理荆州抗税,追查京营兵士棉衣造假事件,大刀阔斧地整顿经济,为国理财。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他不惜得罪权贵。改革虽顺利,但也种下了祸根,这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老父去世搅起纷争
万历五年,万历王朝出现了中兴之象。这年张居正的老父张文明病逝。按明代官制,父母去世须回家守制三年。此时张居正若回家,他所推行的“万历新政”将前功尽弃。神宗皇帝也不想让他回家,提出要他“夺情”。而新政的反对者借此反扑,意欲将张居正逐出京城。围绕此事,朝廷上下又展开了殊死斗争。
神宗皇帝与两宫太后授意吏部尚书张瀚上折劝张居正“夺情”。在很多官员看来,张瀚是张居正“夹袋中人物”。
万历二年,原吏部尚书杨博因年迈致仕,廷推三位候选人由小皇帝裁决。当时无论是资历还是名望,张瀚都稍逊一筹,只摆在第三位。按以往经验,末位的只是陪衬。但这次相反,张居正建议起用张瀚,张瀚对张居正感激涕零,几年来大小事务都向他请示。这次,张瀚一反常态,竟不肯具名上折请皇上准予张居正夺情。一来是因为他认为“夺情”有违孝道,二来也是迫于京城清流官员的压力。
皇帝力保转危为安
小皇上对张瀚大失所望,命令张瀚致仕。如此一来,舆论大哗,以翰林院一帮词臣为首的年轻官员纷纷上折,要求皇上准予张居正回家守制。
上第一道折子的是修撰赵用贤与编修吴中行,两人的奏折对张居正的“夺情”大有攻击之词。小皇上派锦衣卫将两人逮捕,押往午门外栲掠示众。两人不以为耻,神态自若地跪在地上联诗,以明心志。执行栲掠任务的缇骑兵认为他们过于“猖狂”,正要惩罚他们,这时,从看热闹的官员中走出两人——刑部员外郎艾穆与刑部主事沈思孝。两人针对同道受虐,再度抗疏,艾穆当众念他们给皇上的奏折,比之赵用贤、吴中行的奏疏,艾穆、沈思孝的奏疏更为尖刻。
一时间,京城舆论汹汹。张居正只好再次向皇上请求回老家守制。在李太后的支持下,小皇上断然下旨,对上书反对“夺情”的四位官员施以廷杖。行刑那天,缇骑兵将四位“罪臣”押至午门城楼前广场上。当行刑官一声令下,片刻间广场上血飞如雨,四位“罪臣”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死过去。不待他们苏醒,便被拖出紫禁城,送上骡车,一刻不准停留地逐出京城。但就在此时,新科进士刑部观政邹元标又踏着血迹走进午门,第三次递上反对张居正“夺情”的奏折。小皇上几欲下令将他斩首,因冯保一旁解劝,才改旨将邹元标廷杖八十,发配贵州不毛之地充军,并恶狠狠地说了一句:“邹元标之后,有谁再敢反对朕的夺情之旨,杀无赦!”
经过这场风波,张居正再次整肃反对派,又处分了一批官员。此时,张居正的威望也达到巅峰。朝廷政局稳定,国家财力大为增加,朝野一派生机。
铁腕治国毫不妥协
翌年春天,年满十七岁的万历皇帝举行大婚。张居正操办完婚事后回荆州葬父。途中,他前往高家庄拜会下野的高拱,两个既是政敌又是挚友的故人重逢,一见面就有电石火光。高拱虽身在乡野,但对朝廷的动静了如指掌,他说出对去年“辽东大捷”的疑窦。
在荆州太晖山葬父的那天,湖广以及南方各省府的官员,来了约一千多人,这些朝廷命官,一概为张文明披麻戴孝。张居正俯地痛哭时,他当年的朋友,如今已是名满天下的阳明心学的传人何心隐领着一帮学生出现在墓道上。张居正出任首辅前何心隐曾赶到京城向张居正提出治国建议。张居正觉得何心隐虽经纶满腹,却行为偏执,不堪大用。此番相见,何心隐又对张居正语涉讥讽。
葬父归来,张居正回到京师后,立即派员前往辽东调查“辽东大捷”真相,并因此将皇上已颁旨赏赐给有关官员的爵禄尽行追缴。由此,他不但得罪了权贵,更得罪了他的改革计划的执行者。
与此同时,在武昌城中,担任湖广学政的金学曾按张居正的授意,星夜派人捉拿何心隐,将他瘐死狱中。死讯传出,数千学生围攻学政衙门,几欲激起民变。张居正铁腕治国,毫不妥协,借此事件说服皇上,一下子封掉全国七十多座书院……
隆葬归天即遭非议
万历十年,张居正因积劳成疾,死于任上。
早在万历七年,万历皇帝因在曲流馆调戏宫女而遭到李太后训斥,张居正替他写“罪已诏”告示天下,万历皇帝因此记恨在心。
张居正一死,年已二十岁的万历皇帝开始亲政。他设计将冯保逐出京城,发往南京孝陵种菜,然后对其抄家。如此同时,万历皇帝又将张居正执政时处分的官员尽数起复重用。万历十一年,下旨褫夺张居正的所有爵职,并进行抄家。
在张居正去世的周年祭日,薄暮时分,张居正生前所钟爱的红颜知己玉娘和他始终欣赏并刻意栽培的循吏金学曾两人不约而同来到荆州,在张居正的坟前相遇。此时,张居正的坟莹已十分荒凉,两人回想张居正生前的所作所为和死后的凄凉,无不百感交集。
自此,张居正推行的“万历新政”终于夭折。
■精彩节选
张居正说:“如何刷新吏治,仆已深思多年,主要在于治三个字,一曰贪,二曰散,三曰懈。贪为万恶之源。第二是散,京城十八大衙门,全国那么多府郡州县,都是政令不一各行其是。六部咨文下发各地,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没有人认真督办,也没有人去贯彻执行,如此则朝廷威权等于虚设。第三是懈,百官忙于应酬,忙于攀龙附凤,忙于拉帮结派,忙于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忙于吟诗作画寻花问柳,惟一不忙的,就是自己主持的政务。此一懈字,实乃将我大明天下一统江山,变成了锦被掩盖下的一盘散沙。此时倘若国有激变,各级衙门恐怕就会惊惶失措,皇权所及,恐怕也仅限京城而已。所以,贪、散、懈,可以视为官场三蠹,这次京察,就冲着这三个字而来。”
张居正鞭辟入里慷慨陈词讲了一大通,杨博听了连连颔首。五十岁之前,他总梦想出一个圣君能够使出雷霆手段,将这种官场积弊扫涤干净。但久而久之他就感到自己的想法不切实际。“天命”年一过,他总结自己官场经历,竟有那么多公正廉明的官员因不满现实纷纷上折弹劾巨奸大滑而遭到残酷打击,他的一颗炽烈的心也就慢慢冷却下来,灰暗起来。这时候,他只求洁身自好善始善终。现在,听到张居正义愤填膺痛斥官场三蠹,他的久已麻木的正义感又豁然萌生。但仅仅只是一个火花的闪现,旋即又熄灭了。他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严峻的现实使他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叔大,”杨博这一声喊得格外亲切,“老夫很赞赏你官场三蠹的说法,老夫年轻时也说过官场上有三多,即官痞子多,官油子多,官混子多,这三多与你的三蠹,庶几近之。但是,要想去掉三蠹,让长安道上走的官都是清官,谈何容易,不是谈何容易,简直是比登天揽月还要难。”
张居正已注意到了杨博感情上的微妙变化,他想尽量说服这位老臣支持他的改革,于是婉转答道:“难是难,但身为宰辅,如果一味地姑息好名,疾言厉色不敢加于人事,岂是大臣作为!夫治家而使父母任其劳,治国而使圣上任其怨,还能说自己是忠孝之人吗?”
张居正的话句句在理,杨博无从辩驳,只得长叹一声,忧戚说道:“老夫再提醒你一句,你如果一意孤行坚持这样去做,无异是同整个官场作对,其后果你设想过没有?”
“想过,都想过了,博老!”张居正神色冷峻,决然答道,“为天下的长治久安,为富国强兵的实现,仆将以至诚至公之心,励精图治推行改革,纵刀山火海,仆置之度外,虽万死而不辞!”
——选自《张居正·水龙吟》第13回,有删节。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
他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隆庆元年(1567)穆宗即位后,升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不久,又任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上《陈六事疏》,后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神宗即位,居正为内阁首辅,当政10年。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死,赠上柱国太师衔,赐谥文忠。万历十一年,神宗诏夺上柱国太师衔,并夺谥。次年诏令查抄家产,十余口饿死。长子敬修自缢,次子懋修自杀未遂,与弟允修等充军。崇祯三年(1630),还二荫并诰命。十三年,思宗复居正子敬修官,复武荫,并授居正孙同敞中书舍人。 (信报记者 赵明宇/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