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张九龄 >> 正文

 

[组图]张九龄:曾当过桂州都督的开元贤相

任困难和素质低下以及内外官员流动升迁机会的不公平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个制度性的建议,即《新唐书·选举志》里概括的“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张九龄这一建议切中时弊,很快得到了玄宗的采纳。据《曲江集》记载,张九龄于开元三年五月二十日上书。刚六月就有诏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这是唐代选官制度中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原则,唐中期以后,“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原则转而成为强调中央官行政历练、解决中央官素质缺失问题的重要规定。作为选官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规定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影响之大,延至今天的干部政策。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自己兼任河南稻田使。张九龄,主理朝政,提出以“王道”代替“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指出“民庶,国家之本”,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主张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任用和提拔有才能的官员,罢免贪官污吏。张九龄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唐朝社会出现了吏治澄明、国泰民安、百业兴旺的开元盛世。

  唐玄宗非常赏识张九龄耿直、清正、肃然的风度。每逢朝中推荐官员,常问“风度能若九龄乎?”可见九龄的“曲江风度”影响之深。

  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凶险政情下,张九龄仍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的唐室大臣。他主张制裁安禄山败军之罪,以抑其骄横,认为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张九龄病逝以后,安禄山果然造反。玄宗仓皇出逃,方才痛悔不听张九龄忠言。张九龄还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还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至玄宗反感,终被罢相。

  由于李林甫等人的排挤,开元25年(737年),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此时已是垂暮之年。开元28年(740年),张九龄请假南归扫墓,在家乡曲江病逝,享年63岁。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张九龄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张九龄:曾当过桂州都督的开元贤相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感遇十二首(其四)
    归燕诗
    张九龄:唐朝盛衰的分水岭
    【唐朝·张九龄】曲江风度世无双,字
    张九龄
    张九龄诗鉴赏 感遇(其一)
    张九龄与南海神庙
    《全唐诗》卷四十九 张九龄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
    海内外张九龄后裔代表会聚粤北商议重
    望月怀远
    耒阳溪夜行
    浈阳峡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寂寞张九龄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感遇诗
    珠江文化诗圣张九龄
    张九龄:宰相诗人传风度
    感遇(其七)张九龄
    赋得自君之出矣
    感遇(第七)
    望月怀远
    张九龄与梅关古道
    感遇十二首(其七)
    感遇十二首(其四)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唐朝最有风度的宰相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归燕诗
    望月怀远
    归燕诗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诗歌鉴
    千古名贤张九龄
    大唐诗人——张九龄
    张九龄:宰相诗人传风度 名冠青史后辈
    《归燕诗》诗词全文
    张九龄罢相:大唐盛世的变奏
    唐玄宗为啥不喜欢张九龄
    南粤先贤――古代珠江文化诗圣张九龄
    张九龄故居
    张九龄:大唐名相 风韵久长
    张九龄
    感遇·其二
    望月怀远
    张九龄诗全集
    《感遇》诗词全文
    感遇诗词赏析
    感遇 诗词赏析
    《感遇》 诗词全文
    李林甫挤兑贤相张九龄
    《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
    《望月怀远》诗词全文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诗词全文
    《赋得自君之出矣》诗词全文
    张九龄后裔韶关祭祖
    张九龄押鼠上京城
    唐末诗人张九龄
    张九龄秉公断案
    感遇·其一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