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透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细数广东土生土长的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享有“自古南天第一人”、“岭南诗祖”等美誉的张九龄是不能不提的一个。
祖籍韶州(今韶关)的张九龄是岭南第一位出任宰相的人。作为开元贤相,他为政有远见卓识,为人忠耿率直,敢于彰善瘅恶,遗风惠及后世。相比于姚崇的通达时变和宋璟的刑赏无私,张九龄更是一个老成务实,勤于政事的宰相。今日广东人的务实想必和张九龄为政的作风不无关系。张九龄之所以得到众多官僚、文士的好评,除了他的功业文章冠盖一代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执政期间正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张九龄在逆境中坚守正道,刚直不阿。他居安思危并能事先洞察安禄山、李林甫等的叛国企图,可惜当年唐玄宗被奸臣所惑,一意孤行。最后张九龄终因奸臣迫害,罢相回乡,离朝不久,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避难西蜀时念道:“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新唐书》亦言:“罢张九龄,相李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可见,如果张九龄的建议被唐玄宗接受,唐朝的历史将被重写。
有学者认为,张九龄的政治成就与他“以生人(民)为身,社稷自任”,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忧患意识分不开。唐开元四年(716年),时任左拾遗内供奉的张九龄献状请开大庾岭新路,后奉命执行。大庾岭新路又称梅岭驿道,是历史上北方与岭南的交通要道,它的开凿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为扩大和沟通岭南与中原的经贸文化联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脍炙人口的佳句,相形之下,它的作者张九龄却往往为世人所淡忘。在唐代诗歌中,张九龄上承陈子昂,下启孟浩然、王维、李白,首倡山水田园派,是一代文宗。《唐诗三百首》前4首皆张九龄《感遇》组诗(另一版本《唐诗三百首》前两首是张九龄《感遇》组诗)。至于张九龄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驯养信鸽之人,恐怕就更鲜为人知了。
张九龄因为长期生活在外,在故乡的痕迹本来就不多,如今遗迹更是所剩无几。在走访张九龄故里的几天中,我们看到,这里的干部和群众已经有意识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遗迹,并试图把张九龄文化和山区丰厚的生态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致力打造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但是限于山区的经济现状,大手笔开发张九龄文化资源遭遇瓶颈。历史文化资源是无价之宝,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停留在保护阶段的历史遗迹才能真正“活跃”起来,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也只有这样,张九龄的风度和英名才不会为世人所淡忘,其文化遗产才会真正福泽后人。
核心提示
祖籍韶州(今韶关)的张九龄是岭南第一位出任宰相的人。作为唐代开元贤相,他为政有远见卓识,为人忠耿率直,被誉“曲江风度”,遗风惠及后世。作为一代文宗,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脍炙人口,在唐代诗歌中,他上承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