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下启孟浩然、王维、李白,首倡山水田园派。今天,韶关正计划在三五年内,使张九龄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有一个大的突破,使之在韶关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
张九龄生平贡献
张九龄(公元678年-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在位期间,张九龄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作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首倡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后代感言
张九龄第41代孙张朝焱:
开发故里 后裔责无旁贷
张九龄在始兴县隘子镇的祠堂最近一次大规模翻修是4年前,是现居东莞的一个后代捐资翻新的。修缮完毕后,这位东莞的后人每年都会回来一次拜祭祖先,修葺祠堂。我在始兴县旅游局工作,据我了解到的信息,政府有关部门也在对祠堂和故居进行规划筹建,张九龄祠堂和故居的保护和翻修都将纳入隘子镇整体旅游开发项目之中。
但资金无法迅速到位,是我们山区旅游开发中面临的首要难题。如果能把那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先富起来的张九龄后裔召集起来,群策群力,相信张九龄故里的发展和腾飞指日可待。
记者目击
往事越千年 曲江有遗篇
【九龄墓地】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张九龄墓位于韶关北郊墩子头村一座山的半山腰上,因历朝均有祭扫,这座山被当地百姓称作丞相山。
沿着一条卵石小路,我们来到山脚处的“张文献公祠”。据介绍,该祠堂为民国八年(1919年)重修坟墓时所建,“文革”期间荒废。1982年韶关市政府重修坟墓时将该祠一并修整,使之焕然一新。祠内墙上镶嵌有张九龄、张九龄夫人、张九皋(张九龄弟)、张九章(张九龄弟)4块旧墓碑。这些碑石可能是民国八年建祠时在土墓前取来嵌到这里的。碑上刻字仍可辨识,只有部分剥落。韶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松南告诉我们,张九龄夫人的墓地就在张九龄墓地稍下处。而九龄弟九皋之墓在九龄墓右面山下,九章墓在左面山下。1978年,该山周围被列为“张氏家族墓地”,1985年8月这里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卵石小路在张文献公祠旁继续蜿蜒而上,至半山腰地势稍平处就见到张九龄墓地。墓宽六七米,高约四五米,墓前呈凹字形,墓碑上书“右丞相始兴伯张文献公墓”,墓的左右两侧有“樵苏永禁,竹帛犹存”的圆形石刻。
据介绍,该墓多次被盗,1960年7月,广东省博物馆组队挖掘时,仅余零星残物,幸存一块很完整的石刻,是为“张九龄墓志铭”,也就是这块墓志铭解开了张九龄诞生年月之谜。因为《旧唐书》和《新唐书》皆称张九龄生于公元673年,而一些民间资料则记载张九龄生于678年。
记者在当地专家带领下,手持电筒摸索着走进漆黑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