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千古名贤张九龄
|
张九龄(公元678——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唐代韶州(今韶关市)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江南籍的第一位宰相,一生中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在几十年的为政生涯中,他勤政为民、务实纯朴、刚正清廉,曾为“开元之治”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受到了后人的肯定和推崇。以下是几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开凿梅岭 广东南雄和江西大余交界之处,万山群列,逶迤起伏,其中有一座巍巍峻岭,叫做梅岭,也称大庾岭。秦皇汉武时期,为了开疆拓土的军事需要,朝廷曾在梅岭山中开辟一条山路。但是,小路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加上多年失修,早已变得面目全非。肩挑背负的山民猎户,步履艰难。特别是那里地处僻静,远离村庄,强人经常占山为王,拦路打劫。因而,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或旅客行商,都必须结伴走岗。否则,连生命财产都得不到安全保障。 唐玄宗开元四年,张九龄向圣上请长假回乡探视年迈病重的母亲,他带了家院张忠和若干军士骑着快马,途径梅岭。他忆起青少年时代赴京参加殿试曾经过梅岭,接昭入朝做官也途径过梅岭,亲眼看到古道上有峭壁,下有深渊,也亲耳听到古道常有人畜伤亡之祸发生,且常有强人劫掠。因此,张九龄心中早就萌发了重修梅岭古道的念头。这次他回到家乡,与病情有所好转的母亲谈及此事,母亲十分高兴地说:“修路架桥,功德无量,为母也曾听说梅岭古道非常艰险,来往不便,早就应该重修。儿啊,你做了官就要为民做好事,不要犹豫。”张九龄的二弟张九皋和三弟张九章,在外地做官,这次也是请假回乡侍奉母亲,听了张九龄要重修梅岭古道的打算,也十分高兴地说:“大哥要重修梅岭古道,这是利国为民的大好事,照顾母亲自有我等分担,大哥只管放心修路便了。” 于是,张九龄在家休假期间,向唐玄宗呈上了开凿梅岭新路的奏折,并派家院张忠和军士将奏折飞骑送往长安。唐玄宗看过奏折之后,大加赞许,朝中文武百官听后也积极支持,认为张九龄此举利国利民,值得表彰。唐玄宗批准了奏折,诏命张九龄开凿梅岭新路,并派一支戍边的官兵速往韶州,听从张九龄调拨使用。 张九龄接到唐玄宗批准重修梅岭古道圣旨后,向韶州刺史、虔州地方官吏韦璩等及乡绅父老通报了情况,号召大家同心协力,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然后,张九龄一边派人张贴开凿梅岭新路、迁坟和招募民工之类的安民告示,一边带领地方官吏攀山越岭,勘测地形,规划线路,作好开工的一切准备。 开元四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张九龄按照当地风俗举行异常隆重热烈的开工典礼和祭祀仪式。司仪高声唱读张九龄亲自撰写的祭文。张九龄主持开工典礼,与地方官吏、父老乡绅行礼如仪;修路大旗和标志族姓的旌旗如海,迎风招展;礼炮齐鸣,声震天地;龙腾狮舞,万众欢呼。典礼完毕,工地上万千民众和朝廷派来的军士立即开展了劳动竞赛,紧张而有序。张九龄与地方官吏一起,到各地视察工地,慰问民工,间或请教能工巧匠,推广经验。有时直接和随从及军士一起劳动。有一次,张九龄来到一处打石场,还向石匠介绍北方父老采用“火攻堰取”的方法,事半功倍。这种方法,就是在石板上架起柴火燃烧,火熄灭后再用铁锤打石,巨石就容易爆裂破碎,从而加快了工程进度。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奋战,大庾岭新路终于被开凿成功。这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南北物资的交流,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均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韶州、虔州两地百姓为了答谢张九龄为民办实事的功劳,特地送了一把“万人伞”给张九龄。张九龄顺利完成任务之后,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表奏朝廷。这时,张九龄回乡侍奉母亲的假期未满,唐玄宗也正在东都洛阳巡视。但是,唐玄宗听说张九龄重修大庾岭新路大功告成,又看了张九龄写的《开凿大庾岭路序》之后,不禁大喜过望,这时也不顾张九龄还在休假,便迫不及待下诏命张九龄即速重整行装,自韶州赶赴东都洛阳,随驾还京。回到京都长安之后,张九龄即被提拔为左补阙(正宰相)了。 张公口案 唐开元十三年冬,张九龄因进谏唐玄宗泰山封禅不可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引起唐玄宗的不满;后来又在用人方面多次与唐玄宗产生不同意见,加深了君臣之间的矛盾。加上大奸臣李林甫的挑拨离间,开元十五年三月,张九龄终于被免去丞相职务,贬为洪州刺史。 张九龄是勤政为民的清官,一到洪州,他便与随从一起深入乡村体察民情,关心民瘼,同时夜以继日地清理积案。他还在狱吏陪同下,亲自巡视牢房。有一次,张九龄来到死囚牢里,看到牢内关押着一位披枷带锁的老人。老人一见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张九龄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千古名贤张九龄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诗歌鉴赏 |
下一篇文章: 张九龄诗全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