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起来的张九龄后裔召集起来,群策群力,相信张九龄故里的发展和腾飞指日可待。 专家对话
原韶关师院教授黄志辉:岭南诗祖应该加强研究
研究张九龄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许多方面还带有现实意义。19 89年3月,韶关市召开了张九龄诞辰131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筹委会收到海内外学者提交的论文120篇,最后选出28篇编辑出版了《张九龄研究论文选集》,其中包含纪念性论文,政治学、历史学论文,文化史、思想史论文,文学论文,经济学论文和考证性、资料性论文等几大类别。这次大会可以说是张九龄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但我认为学术界还没有把张九龄放到应有的位置,以至于一度有人撰文称“寂寞张九龄”。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在2003年出版的《唐诗宋词十五讲》里认为,唐诗以张说为导向,以张九龄和王维为核心,由李白来总结并升华。作为“岭南诗祖”的张九龄应该被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所了解、熟悉。加大宣传力度,把我们广东土生土长的文化名人宣传出去是岭南人义不容辞的工作。
作为旅游城市,韶关应有相对的景点供世人了解张九龄。此外政府方面应该协助成立张九龄展览专馆和张九龄地方研究室。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景全:名冠青史后辈岂能不知
张九龄和赵佗、冼夫人等并称为广东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在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一批文化名人丛书将陆续推出。我正在写的就是张九龄。张九龄在以往被研究得并不多。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其实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不能忽视的人。加上他又是广东人,出生、逝世都在韶关,又有“岭南千年第一人”等美誉,作为岭南后辈,岂能不知张九龄?
也许是由于长期在外当官的缘故,张九龄故乡的遗迹并不太多,但是现在听说韶关要重修风度楼,始兴也已经有九龄步行街、九龄公园等纪念建筑,这是可喜的。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