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胆英雄山东汉 带湖瓢泉育词龙
——人杰词龙辛弃疾
提要: 辛弃疾 ,北宋著名词人。早年在金治地——山东历城聚兵抗金,以骁勇著称。南归后,入侍南宋朝廷,仕途展转,壮志难酬。四十二岁始寓居上饶带湖十年,专心诗词创作,成就非凡,继而移居铅山瓢泉,直至老死。辛氏下半生缘归上饶,其诗词作品的二分之一强在上饶写就。
公元 1140年 5月 11日,是每个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的人都应该知道的日子。八百余年来,一直被人们称为“人杰词龙”的辛弃疾在这一天诞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的四风闸。这一年,金人吞灭北宋已经十三年了。他出生的第二年即 1141年 11月,宋、金“绍兴和议”成;宋、金以西起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东至淮河中流为界,宋割唐州、邓州全部及商州、秦州之半给金。 12月,民族英雄岳飞遇害。这强烈预示着整个南宋进入到没有英雄同时也不给英雄生存的晦暗时期。当时有人说“今朝廷无元气,中国无生气,士大夫无英气”。某种程度上说,具有英雄人格的辛弃疾真是生不逢时。
一、义旗高举 天马渡江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高祖辛师做过儒林郎;曾祖辛寂做过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做过朝散大夫,知开封府第;父亲辛文郁受赠过中散大夫。辛弃疾年幼时父亲便去世了,他基本上是由祖父抚养成人的。祖父辛赞是个很有男子气的人,具有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对军事地形也很有研究,这对辛弃疾一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他幼年时随祖父在谯县任所,受学于毫州的刘瞻。刘在当时颇负盛名,门生很多,但成绩最好的只有辛弃疾和党怀英两人,双双闻名于毫州的读书界,以“辛党”并称。有一天,两人欲卜仕途前景,结果党怀英获坎卦,辛弃疾得离卦,于是辛弃疾决意南归。其实辛弃疾的南归是早已坚定的想法,不过这次占卜可能更加促成而已。党怀英后来也中了进士,他便留下事金,做了金朝的朝廷大官。迄今为止,这是我们从史料中知道的辛弃疾唯一的同学。“辛党”最后在道路选择上,某种程度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类型。前者以气节自负,后者以苟安为乐。大概在辛弃疾 20岁左右,祖父辛赞去世。辛弃疾 21岁时,时值公元 1161年,金皇完颜亮集 50万之兵,对南宋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北方人民对完颜亮的穷兵黩武非常不满,抗金义旗,遍野皆是。大大牵制了完颜亮对南宋的进攻。 22岁的辛弃疾,这时已长得高大健壮,目光有棱,背胛有负,虽为书生而有武人风采。他单枪匹马,在济南附近的山中也聚集了二千余人,起义抗金,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英雄。
历史上,齐鲁大地是个出英雄的地方。济南,春秋战国时属齐国西部领地。最早乃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开国功臣姜尚的封地。姜尚和齐国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兵战意识、弓刀游侠之气的传统,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山东大汉轻生死重大义的男儿本色。
在当时抗金义军中,声势最大,力量最雄厚的是耿京的队伍。耿京也是济南人,他的起义部队一度达到 25万之众,许多义军队伍都投奔到他的麾下。辛弃疾起义不久,也加入到耿京的集团之中,做了耿京义军中的掌书记,成为 25万人的领导人之一。“壮岁旌旗拥万夫”,常常成为他南渡以后对那段往事悲壮而美好的回忆。
公元 1162年,耿京接受辛弃疾“决策南向”的提议,摆渡过江。刚好宋高宗幸驾建康,当天在行营里接见了青年英雄辛弃疾,并对耿京赐以金带,授辛弃疾右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同意起义军正式隶属南宋政府的领导之下。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辛弃疾等返回山东途中,忽然接报,耿京被义军副首领张安国暗杀,并以耿京的首级换取了敌人济州知州的官位。盛怒之下,辛度疾率五十骑兵,驰马济州。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作乐,辛弃疾出其不意,冲进有五万人把守的兵营,生擒张安国,昼夜兼程,把叛徒解押至建康,交宋朝庭处决。辛弃疾同时代人洪迈在他的《稼轩记》里说,辛弃疾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辛弃疾的机智、勇敢、惊人的魄力和不凡的军事才能,从此为朝野所颂传。
二、雄才稍展 大略难施
英雄南归,壮志非凡。但是,南宋朝廷并没有因此重用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