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X >> xin >> 辛弃疾 >> 正文

 

辛弃疾创建飞虎军

两宋的长沙,群贤汇集,名流毕至,星斗灿烂,蔚为大观。至南宋中期。又有一位著名人物来到长沙,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自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人。在长期的诗词创作生涯中,辛弃疾继承苏拭豪放的词风,以强烈的爱国激情、豪爽的英雄气慨和多样的艺术风格,把宋词引向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因而在宋代词坛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了崇高的声誉。
  不仅如此,辛弃疾还是一位著名的抗金将领。弱冠之年他便组织了一支2千多人的抗金队伍,投入耿京领导的农民抗金义军。耿京被叛徒谋害后,辛弃疾率50骑直闯5万之众的敌营,将叛贼张安国当众处置。然后鼓动万余名士兵反正,长驱渡淮,奔向南方。
  可是文武双全的国之栋梁,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此后赋闲家居的岁月,耗去了他20多年的宝贵光阴。另外的10多年虽仕宦于外,但是偏安江左的南宋当权者只让他回旋于远离战场的地区,也不让他带兵作战,仅授以州郡之位或监司之职。
  然而,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期的辛弃疾绝不尸位素餐,庸庸碌碌。凡是他仕履所及之地,不论为官时间的长短,总都有一番建树,无论治军、治民都声誉卓著。
  l179年(孝宗淳熙六年)春,风华正茂的北国词人辛弃疾,风尘仆仆奉调来湘,担任湖南转运判官。当年秋天,又改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在任期间,最为人们所乐道的是为南宋王朝建立了一支当时最精锐的地方部队——飞虎军。
  辛弃疾来潭州抚湘之前,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诸路,曾多次爆发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事件。外患未弭,内忧不绝,作为南宋统治阶级一员的辛弃疾忧心如焚。为此他上书皇帝,在剖析了致“盗”的原因以后,认为必须“讲求强盗之术”,并建议让他在湖南创建一支新的有战斗力的地方部队。
  辛弃疾的建议获得了南宋政府的批准。辛弃疾欣喜若狂,并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建军行动。他选择五代马殷在长沙的营垒的故地,建造新的营房,并限期一个月内完成。在修造营栅的时候,适逢秋雨连绵,所需的20万片瓦无法烧制。辛弃疾下令全城居民,两日内每家供送20片瓦。凡送足瓦片者可得钱100文,以致各家各户送瓦者络绎不绝,所需瓦片如期如数凑齐。铺砌道路需要大量石块,辛弃疾又下令调集全城在押囚犯,到长沙城北的驼嘴山去开采,并规定将根据各人开采的数量作为减刑的依据。为此,囚犯们个个争先恐后,凿的凿,抬的抬,所需的石块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备齐。
  与此同时,辛弃疾抓紧招兵买马。他采用了四方罗致的办法,从各地原有的地方部队中选拔,从各路旧有将帅人员中物色,妥为安置配备。一时间各方人才云集长沙,大家都慕辛弃疾之名,愿为之效劳。几十天功夫,长沙城内便立起了营帐,树起了“飞虎军”的旗帜。新建的飞虎军共有步兵2000,骑兵500,都是壮健勇武之士。辛弃疾还派人到广西产马的地方,以5万贯钱买回了500匹战马,并请广西的安抚使司每年代买战马30匹,以作补充之用。
  然后,飞虎军开始了严格的训练。操演场上,竖起了“兵营重地,闲人禁入”的牌子。辛弃疾亲自坐镇,督同操习,严申军纪,扰民者轻则罚,重则格杀勿论,并勉励将士忠君爱国,报国雪耻。
  辛弃疾在创建飞虎军的过程中,曾受到枢密院不少人的阻挠。他们一方面劾奏他聚敛民财,一方面以枢密院下“御前金宇牌”,命令他立即停建营房。辛弃疾接到金宇脾后,不仅没有停工,反而加快了工程进度;竣工之后,他才把经营过程、经费来源、开支情况,一一写明,连同飞虎营寨的图样,向朝廷启奏,使反对派无懈可击,皇帝也释然于怀。
  辛弃疾创建的飞虎军和当时广东的摧锋军、福建的左翼军一样,同属厢军,即诸州之镇兵(地方部队),遥隶于南宋朝廷的枢密院和审前步军司,近则专听湖南安抚使的节制调度,一方面备战时之需,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湖南的统治。飞虎军士气旺盛,英勇善战,大有辛词“壮岁族旗拥万夫”的气概。飞虎军队是当时沿江各地方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队伍,维持了三四十年,成为南宋中后期维护湖南政治局势的军事支柱。金人称之为虎儿军,闻风丧胆,十分畏惧。
  辛弃疾潭州抚湘期间,除了创建飞虎军外,在整顿乡社、弹劾贪官、兴办教育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还下令荆湖南路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辛弃疾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辛弃疾创建飞虎军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辛弃疾——《木兰花慢》
    辛弃疾——《满江红(二)》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满江红(三)》
    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水调歌头(三)》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水龙吟》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
    辛弃疾——《鹧鸪天》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故居寻常巷陌风流在
    辛弃疾——《鹧鸪天》2
    辛弃疾——《念奴娇(二)》
    辛弃疾——《永遇乐》
    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辛弃疾——《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
    辛弃疾——《感皇恩》
    鹧鸪天
    辛弃疾——《丑奴儿》
    辛弃疾——《摸鱼儿》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祝英台近》
    辛弃疾——《青玉案》
    辛弃疾——《菩萨蛮》
    辛弃疾——《祝英台近》
    辛弃疾——《喜迁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水调歌头》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词二首
    辛弃疾
    辛弃疾——《太常引》
    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破阵子 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摸鱼儿的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徐俯——《卜算子》
    京剧《辛弃疾》:历史与审美的呼应
    《西江月》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摸鱼儿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
    辛弃疾的作品
    【作者小传】辛弃疾
    辛弃疾——《摸鱼儿》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辛弃疾——《粉蝶儿》
    辛弃疾——《武陵春》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辛弃疾——《醉太平》
    辛弃疾为何钟情上饶山水
    辛弃疾——《沁园春(一)》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踏莎行》
    辛弃疾——《千年调》
    辛弃疾——《永遇乐》
    辛弃疾——《沁园春》
    辛弃疾——《虞美人》
    辛弃疾——《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八声甘州》
    辛弃疾——《忆王孙》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千年调》
    辛弃疾的"论持久战"
    辛弃疾——《鹧鸪天》1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词两首课文研讨
    辛弃疾——《念奴娇》
    辛弃疾——《水调歌头(二)》
    辛弃疾——《辛弃疾-水调歌头(一)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水龙吟》
    辛弃疾——《虞美人·赋琵琶》
    人杰词龙辛弃疾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最高楼》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摸鱼儿》
    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与营盘街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说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生不逢时的辛弃疾
    宋词大家——辛弃疾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
    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
    辛弃疾——《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
    辛弃疾——《青玉案》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
    辛弃疾——《虞美人》
    辛弃疾——《山鬼谣》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满江红》
    辛弃疾活捉叛徒
    老当益壮辛弃疾
    京剧《辛弃疾》:历史与审美的呼应
    历史风云人物——辛弃疾
    诗酒大侠辛弃疾
    驰骋壮志,抒写悲愤——辛弃疾《破阵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摧刚为柔,销魂断肠 ——辛弃疾《摸鱼
    辛弃疾-虞美人·用前韵送杜叔高
    《辛弃疾词鉴赏初探》课堂实录
    辛弃疾(1140 - 1207):著名爱国词人
    “金戈铁马”满堂彩泉城名士《辛弃疾
    辛弃疾研究综述
    兴农活商的辛弃疾
    读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营盘街上的悲情英雄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