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南日报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31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均未得到采纳。在各地任上,他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病卒于此。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辛弃疾作品 出版及题材创作
辛弃疾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其精神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风格大致如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显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一向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除了各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小说、故事及儿童读物如《金戈铁马》黄河出版社的《辛弃疾》等,还计有电影、电视剧《辛弃疾铁血传奇》及剧本3部。今年2月初,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以辛弃疾为题材新创排的河北梆子《长剑歌》再次公演受到欢迎。此外,还有京剧2台,其中为正由济南市京剧院排练的,为纪念济南籍历史文化名人、南宋词人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将于5月23日亮相的京剧《辛弃疾》。
辛弃疾影响在海外
辛弃疾和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推崇,也得到海外学术界的重视。日本明治时代的词人森槐南写词感系时事,格调激越,宗尚辛词作风,并在其所著《森槐南词话》中赞赏辛词“乱头粗服,落落自豪”,大力揄扬。现代学者小川环树写有《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北村信男有《辛弃疾词二阕》,村上哲见有《思维的人和行动的人——朱子和辛稼轩的交游》等论文。 在欧美地区,中国词学研究是受人注目的学科。词在西方国家单独面世,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就有辛弃疾的作品译著,同时,其传记也已面世。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罗郁正出版了有关辛词的专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华裔学者叶嘉莹所撰《论辛弃疾词》长篇论文,对辛词作了全面而精彩的分析。
在苏联,中国词人的作品译成俄文者以辛弃疾为最多,出版的单人选本和收入多人选集的已见10种。最早的译品是国家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中国古典诗歌集》第3卷中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等二首词,由戈鲁勃科夫译。著名汉学家巴斯曼诺夫致力于辛弃疾诗词的译介工作,1959年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宋代诗词集》,他为该书翻译了27首辛氏诗词;他自己翻译的《梅花开·中国历代词选》收辛词68首。1961年他还注释出版了《辛弃疾诗词集》并作序流传甚广。外国学者称颂辛弃疾是最优秀的中国古代作家之一。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