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名宰相,还是一位在中古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文人。谢安一生从政二十多年中最为突出的功绩是使东晋中兴,组织以谢氏骨干谢万、谢玄、谢琰为核心的“北府兵”,击败了北方少数民族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的南侵,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在他的功劳和权力上升到巅峰时,遭到司马氏王室的排斥,不久抑郁而死。死后初葬南京,到陈太建十一年(579)长兴县令谢夷吾将谢安墓迁葬在三鸦冈(今林城镇太傅庙村)。谢安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下面记述他为官时的一则故事,引发我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只要我们打开电视机,就可看到形形色色的广告;一些商家、厂家不惜花巨资,请大明星出场推销商品,这叫“名人效应”。殊不知这一招的首创者,就是一千六百多年前时任宰相的谢安。
太元初,谢安入掌中枢后,东晋政局稳定,而渐趋中兴之势。谢安在朝中的声望日高,来求他、看望他的人也多。因为谢安是一位性格温和、宽厚,乐意接近下层群众的人,他虽居高位,但没有侯门深似海的威严,也没有睥睨一切,将有求于他的人一概拒之于门外。他当了宰相后的一年初夏,一位被贬官的、曾在广东中宿县任县令的老乡,在回家途中特来京城看他。谢安接见了老乡,知他千里迢迢从荒蛮之区来看望自已,一定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关切地问他,有没有回去的路资呀?老乡直言相告:“囊中羞涩,只有蒲葵扇五万。”谢安听后不作任何回答,便从老乡那里抽出一把中号蒲葵扇,随身使用。南京的夏天,热得较早,京城里从上层士人到普通百姓,看见当朝宰相谢公在悠闲地摇着蒲葵扇,遂竞相效仿,一时间南京城里的扇价陡涨,没有多少时间,那位老乡的五万把扇子销售一空。
这则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首先,谢安有充分的自信,深知自己在民众中享有一定的威望,自己的行为准则,一定能起到影响周围人的效应。果然,不出谢安所料,他在民众的心目中,确实是一位令人仰慕的“明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名人效应”作用。
谢安帮困解厄的方法,是不利用公权力,而是身体力行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一般处理这类问题往往就事论事,你回去路费有困难,便吩咐下人,去拿二十两银子,打发他走路。至于蒲扇吗,自己去想办法。谢安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利用公权力,而是从源头上解决朋友的困境。拿当代人思维:身为宰相,国家的财权、物权掌在他一人之手,为老乡解决点路费和五万把扇子的销路,此乃小事一桩。况且老乡还是个县处级干部呢!为了在老乡面前“露一手”,叫秘书处通知财政部门拨些银两,通知商业部将扇子吃下,问题不就都解决了。谢安虽然是身处专制社会里的一位宰相,但在处理私事时,还是讲究原则的,这就充分反映了谢安在用权问题上的高尚情操。
谢安是位生活俭朴、平易近人、能融合在民众之中的高官。在东晋时期消暑设备虽然没有今天这样先进,但据资料记载,在官府里用冰块、人工拉扇的消暑设备还是有的。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谢安,能舍弃现成的消暑设备,操起蒲葵扇,出现在公众场合,这不是“作秀”,这是提倡生活俭朴、亲民的一个具体行动。试想当今为解决领导干部坐车问题的巨额浪费(全国每年要花费2000个亿),推行“车改”都那么难!在公元六世纪时,身为国家元首的谢安,竟然肯放下架子,操起蒲扇,走到普通百姓当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名人的魅力!
来源:长兴新闻网 作者:谢文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