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字安石,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淝水之战的策划者和指挥者。在士大夫阶层中知名度很高但却不愿做官,为了避开干扰,他一直隐居在会稽东山吟诗谈文。后来在50多岁时才出任东晋皇朝的尚书仆射位同宰相。后来人称之为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后,谢氏家族立下赫赫战功,兵权在握,孝武帝开始对谢氏家族的权力进行抑制。“太平本来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谢安吩咐后辈安分做人,男子汉要四海为家,这样谢氏将军们并不集中在京城建康南京,而是分别驻守在各要塞。
东晋于公元420年灭亡后,中国进入了四分五裂的南北朝时代,谢安的家族也随之衰落,但尚武的精神却还保持着。到第8代孙时有谢略、谢韬兄弟在隋末揭竿起义。因谢氏兄弟与李渊有姻亲关系,因此参加了李世民在晋阳宫组织的“避贼入城”的部队。李渊称帝后,公元621年,谢略、谢韬兄弟随唐军攻占山东,谢略因战场上受伤。留在青州今益都驻扎。
谢略在青州安家立户,到十一世时青州府谢氏族人已逾万。遵循祖训,谢氏后人不但学文,更重视尚武,不管男女,大凡都在启蒙读书之时便要习武,南拳北腿,刀枪棍棒都要学会一点。谢氏族人至今还流传有一段传说,谢安的第27代孙谢简辉在十一二岁时已长得5尺4寸高,胆量和智慧均过人。公元1128年春,金兵一路大军由鄂尔多,金兀术率领攻入山东,沿路烧杀,二月困青州,宋军不战而溃,弃城而逃。金军在入城时遭到青州百姓自发的抵抗,其中谢简辉就打出了谢字战旗,率领谢氏族人迎战鄂尔多的马队。谢简辉指挥少年用弹弓专门射金兵的马和人的双眼,妇女则用辣椒粉和石灰粉包从屋面砸向金兵。成年人用大刀从金兵的队伍中间插入,使其首尾不能兼顾,这样延缓了金兵入城的时间,使大部分的百姓得以逃出青州。后来金兵陷青州,专门搜杀谢氏族人,逼得留在青州府地的谢氏族人改名换姓, 而谢简辉就带了一支队伍和家属背井离乡到了湖北的襄阳定居。
公元1334年谢安的第32代孙谢泽孟从湖北的襄阳迁到桂林市西郊田心村现齿轮厂的后面,见《谢世家谱》。迁徙原因有多种说法,一是说谢泽孟另寻发展;二是说谢泽孟在襄阳犯了王法;三是说慕名来桂林;四是说当时桂林一带有不少壮族谢姓人,是这些壮族谢姓人请谢泽孟来当教头的等等。
元代“朝廷在茶洞置屯军2086人,并设千夫长2人,百夫长17人,每位士兵‘授田六亩,计四万二千四百八十有奇’。士兵一面种田,一面进行军事训练”。《临桂县志》1995年版其中有一千夫长就是谢泽孟的胞弟谢泽基。
元朝灭亡后,茶洞屯军有的返回老家有的就地安家,谢泽基就在茶洞广置田产。现在茶洞乡坑头村的谢姓大部分都是谢泽基的后代另有一支系是从南丹迁来的壮族谢姓。
在明朝的成化年间约1465至1487年谢安的第37代孙谢捷举家迁到两江镇的洲村定居。
谢捷是谢泽孟的玄孙,到了成化年间,田心村的谢姓人家已发展到170多人。谢捷兄弟有5人,他为次子。老三叫谢福,谢福跟人去了南洋,先在吉隆坡,后来到了加里曼丹。一直到鸦片战争前还与族人联系,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便断了联系。
谢氏族人自迁入桂林田心村后,在明清两个朝代中共中了武举7人,并且都有所任职,为国戍边,其中谢廷璨曾升安顺总兵。
清代谢氏族人在康乾年间又从洲村迁了一部分人到五通一带定居,至今有两江镇的瓦事片、黄村、两江街等,渡头乡的新立宅,五通镇的兴隆街、水牛塘、中街、街头、塘边村,中庸乡的宅山村,宛田乡的中江村等,人口逾3千。
谢安的后裔在抗日战争中也以武胆闻名。中庸乡的宅山村是日本鬼在321国道临桂路段驻扎的据点之一。宅山谢氏族人不怕日寇的残暴,首先枪毙汉奸韦三,接着杀死鬼子4名,又在黄姜枪杀鬼子小队长,偷袭鬼子的弹药库,搞得鬼子无计可施。有一次鬼子抓住了谢先寿谢安的第51代孙拷问,谢先寿趁鬼子稍为分散注意力,施展了一套南拳扫倒两个鬼子。等鬼子醒过神来,谢先寿早已跑得没有了踪影。谢先寿今年已90高龄,说起打日本鬼子的事他还记忆犹新。
谢安的后裔在解放后仍注意习武,据统计,参加过解放军的临桂谢氏族人有221人之多。现在正在解放军中服役的有57人,还有1位是将军。谢安在临桂的后裔已传到积字辈,为54代孙。在中庸乡宅山村的谢氏祠堂现已改为文化室大门联上还书有:尚武东山发祥南国。想当年谢安隐居东山尚武,十六个世纪过去后,他的后裔在新中国才真正得到发祥,不管是南国还是北疆。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