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自称东晋名臣谢安第109代孙的湖南娄底人谢志明,写了一本书,从民俗风情的角度出发,详细比照了《红楼梦》里的地名、民俗和湖南娄底的风俗人情,大胆地下了这个结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个“美眉”,叫谢三曼;《红楼梦》中贾府的故事就是湖南娄底谢家的翻版,娄底谢氏正是谢安的后人。
东晋谢氏与《红楼梦》,一实一虚,一个是六朝簪缨世家,一个描写清朝豪族集团,本来八杆子打不着,一本书却将两者联系到了一起。尽管书中不乏牵强附会之处,并招致了种种非议,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线索:娄底谢家正是东晋谢安家族从南京迁徙过来的,有现存的族谱和祠堂为证。
因谢家和红楼都与南京有着极深的渊源,快报记者决定赶赴娄底探个究竟,一方面对娄底谢氏进行寻访,另一方面看看谢志明的观点有无实据。红学泰斗周汝昌的弟子、著名红学家严中与记者一同前往参与了这次考证。
巧合的是,严中作为一个湖南娄底人,却是一个坚定的“南京派”,在这次红楼论辩中,他是倾向于故土娄底,还是力挺南京,值得关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位于南京乌衣巷的王谢二族的故居合并在了一处,早已褪去了昔日朱门豪族的繁华。他们的后人流落何方,也成为一个谜。
《红楼湘娄文化考》一书关于红楼梦的种种说法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谢安的后裔有一支迁徙到了湖南娄底扶洲村。谢安的后人真在湖南娄底吗?他们为何放弃南京而到湖南隐居乡间?千百年辗转中,谢氏家族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为此,记者前往湖南娄底扶洲村进行了一番寻访。
谢氏始祖是“申伯”
在娄底扶洲村,记者首先看到了谢氏宗祠。
祠堂青砖黑瓦,牌坊上写着“谢氏宗祠”四个大字。记者注意到,牌坊的右边有一幅淝水之战的彩色壁画。这场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大战发生在公元383年,在这场大战中,东晋以8万之众,大破前秦近百万大军,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都来自这场大战。淝水之战的总指挥就是东晋名相谢安,实施者是他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
“在乡下,哪有人知道淝水之战啊?要不是谢安是我们祖先,我们也不会在墙上画这样的壁画。”谢志明说,这个乡间宗祠是近年修建的,老的谢氏宗祠更是在山窝窝的水库附近,由于水库水位抬升,宗祠被淹了。谢家后裔们就把祭拜祖宗的祠堂移建了过来。不过,建筑的外观、格局,小到祠堂的字、画,祠堂内的供奉物品,都是按照老的谢氏宗祠来建的。
迈进祠堂,里面正好围坐着一群人。看记者进来,其中两位老者从座位上站起来,一个是世代守祠人,一个是族谱的保管人,他们都穿着中山装。老人告诉记者,这个祠堂是娄底扶洲和桃林湾谢家祭祖宗的地方,他们有同一个先祖:申伯。一位叫谢玉坤的老人指着祠堂玻璃柜里的一张画像告诉记者,那位穿古装、神采奕奕的老者就是他们的始祖申伯。
看记者听不懂娄底话,谢玉坤着急地在手上
给记者比画起来。经过艰难的交流,记者才明白,这个始祖申伯,是周朝宣王姜王后的兄弟,他以国舅的身份被封于谢,后世子孙于是以国为姓,称为谢氏。当时周天子的都城在洛邑,谢国的位置正在洛邑的南方,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唐河县之南,因此,谢国又称为“周之南国”,被认为是谢姓的最早发源地。
终于查到老祖宗谢安
“谢安是你们的祖先吗?”记者问谢玉坤。老人摇摇头,表示不是很明白,老人把记者一行带到祠堂的二楼。记者这才注意到,二楼的正中间大堂里,放着一个大约2米高的木柜子,老人用钥匙把柜子打开,拿出一捆书。书的封面很简单,是用现代墨水写的“敏德房”,翻开,里面用竖体字写着“谢氏族谱,修于民国八年(1919年)”的字样。由于历经了近百年,书已经泛黄,有的已经出现了破洞。
不过,记者在族谱中看到“谢家后人于明朝朱元璋对湖南进行屠城时,谢氏从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到这里”的记载。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是谢安的后裔。看记者满脸疑问,谢玉坤又搬出一堆古书。不过,还是没发现和谢安有关的内容。老人着急了:“我们始祖申伯,一开始是河南的,后来迁到南京,谢安怕族人权力太大引起猜忌,于是把族人分到了各地。我们这一支,曾经迁到江西,明代的时候从江西迁徙过来。”
老人说这些族谱保存下来不容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几次转手最终得以保存。老人随后打开了另一间房,墙上大幅的图文资料吸引了记者,靠门边的三幅黑白画,依次写着:谢安、谢石、谢玄。后面,排列着自申伯开始的谢氏家族的名人谱,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