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也在其中,明白地记载了谢安的生平事迹。眼前这一切似乎隐隐约约印证了扶洲谢氏与东晋谢家的血脉关联。
第二天,记者见到了族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曾经参与编修了1996年的湖南《谢氏通谱》。老人打开通谱告诉记者,“你看这里是谢安,如果从始祖申伯算起,我们是第158代,而谢安是第49代;如果从谢安开始算,我们应该是谢安第109代后人。”记者在这本通谱中看到,扶洲的这支谢家后裔,属东山应德公支脉,在长达两页的谱系列表中,谢安、谢石、谢玄都在其中。
另外,记者又从1984年修的《谢氏族谱》上看到,从申伯开始,谢安、谢石、谢玄,以及娄底至今还保存的清代祖先谢振定的故居等。族谱记录的迁徙过程和家族名人与记者在祠堂的墙上看到的内容形成了印证。
清代谢家老宅有“炕”
在《红楼湘娄文化考》一书中,谢志明提出《红楼梦》荣国府原型是位于娄底金石镇桃林湾村的谢家老宅“乐恺堂”。经过近2个小时的颠簸,绕过一个个小山窝,记者终于在群山包围中找到了这座谢家老宅。
看到有生人来,村民也都很好奇,一些妇女小孩围了上来。记者看到,“乐恺堂”三字写在一张白纸上,贴在大门的正上方。大门进去就是天井,中间有两口长2米,宽1米,深60厘米左右的井,看来有些奇怪,应该有些特别的用途。“这井是用来排水的,你看所有的屋檐都对着这里,下雨的时候,水顺着屋檐流下来,集中到这里。”一个曾经在老宅居住过的女人告诉记者。
老宅如今是这个村专门用来办红白喜事的公用建筑。“这个房子是1678年建的,你看这里还有一块‘太学’的御匾,这300多年来村里每家出钱维修它,这是祖宗留下的东西。”记者看到,在大厅的正上方,“太学”两个字散发出金黄色的光,底漆黑亮亮的,非常大气。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宅子是嘉庆帝师谢振定的老宅,老宅曾有24块匾额,都是皇帝御赐的。可惜的是,文革期间,御匾烧的烧,偷的偷,仅存这么一块了。
一位叫刘梦连的女子陪记者逛了老宅,“我们这个村有400多号人,都是姓谢,长辈们是南京谢安的后人。我刚嫁到这里的时候,都会迷路,感觉这个房子就像迷宫一样。听老人说,这个老屋里还有炕,以前吃饭也都在炕上。不过后来就没有了。”湖南居然也会有炕?刘梦连笑笑,摇摇头,“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可能是因为祖上是从北方来的吧。”
吴三桂妃子和“帝师”
说起老宅的由来,72岁的谢汉华侃侃而谈,他告诉记者,自己家族世世代代都住在这个老宅里,自己生在这个老宅,长也在这里。“听我爷爷讲,这个房子是一夜之间由48个工匠建起来的。在当时,就像是暴发户。”
老人告诉记者,他们是东山应德公支脉之后,第十四代绍芳公,娶妻易氏。绍芳公早逝,易氏受族人排挤,年仅40岁(1661年)时便携子女多人
离家,10多年后在桃林湾与两子共同修建了三进九厅大屋。“太婆一直活到90岁,当年太婆沿路乞讨,一路讨饭到湖南娄底。来到桃林湾看这里民风古朴、山清水秀,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后来,太婆的儿子,一个考取了文状元,一个考取了武状元,太婆就这样发家了。”
太婆是一个传奇女子,她的子孙们也不是泛泛之辈。“据说,当年吴三桂打仗来到这里,躲在附近一个洞里,虽然他已经老了,但相中了太婆的小女儿,娶了她做妃子。”在族谱上还特意留下了这个妃子的记录。
太婆的孙子谢振定也是个厉害人物。“谢振定是嘉庆皇帝的老师,因为是帝师,谢振定不怕当朝宰相和珅,因为看不惯和珅的作为,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怒烧了和珅的车,史称‘烧车御史’。”也许是出于对这位祖先的崇拜,祠堂左边墙上的壁画是御史烧车,和淝水之战正好形成左右呼应之势。
“谢振定父子都是进士,尤其是谢振定一身刚正不阿,但奇怪的是,家里族谱从谢振定儿子之后,他的孙子、曾孙就没有记载了,很神秘地消失了。有人说,可能去了海外,也有人说是被秘密杀害了。”谢志明说。
谢家另一府只剩瓦砾
谢志明说,谢氏祖先遗留下的祖产除了乐恺堂外,还有一府在祠堂附近。两个地方相距几十里路,这一府是太婆的三儿子建造的。
于是记者又来到了谢家另外一府。有意思的是,这个地方叫周家湾,住的却都是谢家后人。遗憾的是,老宅早就没有了,但可以看到类似明城墙上用的砖块,还有老的石柱础、当年用过的石头水缸等。一位老奶奶告诉记者,50年前,这里还有老房子的,后来,老宅就被分给了每一户,渐渐地,每户人就私自改房、拆毁,就成了眼前的模样。
至于为何叫周家湾,老人说,这里原本是明代姓周的一大户人家建的,后来太婆的三儿子来到这里,买下了宅子,就成了谢家的产业。而周家人就此迁走了,这里的村庄也都是谢氏的后裔了。“我们和桃林湾的是同一个老祖宗。我们都到谢氏宗祠祭拜祖先。”不过,记者了解到,不管祖先的光环有多亮,现今的谢家后人都是朴实的庄稼人,种田是主业,为了生计,有很多人都在外地打工。
[链接]
琅琊王氏
今何在
作为东晋的另一豪族,王导的后人今天流散何方呢?“王”作为第一大姓分散在全国各地,似乎很难找到像娄底谢氏这样集中而居又有谱可循的家族群落。
王导作为王氏中望族的一系,上可追溯到周朝,出自姬姓,即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那一支系,后在琅琊(今山东)长期繁衍的子孙后代。
除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琅琊王”一派还出了著名的孝子王祥。天寒地冻之时砸冰下河捕鱼,煮鱼汤给后母吃,刻薄的后母为之感动得流泪。从汉朝到唐朝,据说“琅琊王”中出了92位宰相,现已难以一一尽数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