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u >> 吴三桂 >> 正文

 

吴三桂

最近,纪连海老师在百家讲坛又评讲了历史人物吴三桂,在他精彩的讲述下吴三桂的形象充分显现在我面前,我赶紧从网上下载了一本《吴三桂大传》,一口气读完后,我不禁为这个悲剧式人物感到惋惜。   
  吴三桂出生在辽东中级军官吴襄家里,17岁时为救吴襄,率家丁二十人冲陷阵中,鼻梁被砍伤,人们都说他忠孝。   
  吴三贵在身为总兵官的父亲和舅舅祖大寿的帮助下一路高升,很快在三十多岁时当上了团练总兵,后随他的老师洪承畴参加松锦之战,单骑逃回,崇祯皇帝将他降职一级,但很快官复原职,而他所率的关宁铁骑3万人也成了驻守在关外最后一支队伍,掌握这京师的命运,皇太极几次发给他劝降书他都不屑一顾,崇祯大喜,封吴襄为御营提督。   
  不久,李自成攻陷北京,而此时吴三桂还在勤王的跋涉途中,打败了叛军唐通,退回山海关后,曾一度言说要降大顺政权,后因父亲被捕,爱妾被辱,勃然大怒,演了一出“六军恸哭俱白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好戏,连清败李,有千里追击李自成,杀的顺军大败,李自成被逼到九宫山下被地主武装杀死,吴三桂为清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吴三桂大败李自成后又作为先锋一路追剿李定国,孙可望等,最后将永历政权一战击溃,永历帝被迫躲入缅甸,后被缅甸政权献给清朝后处死。   
  清政府为表彰吴三桂的战功决定封吴三桂为亲王,并让其代管云贵一切大小事务,当时吴三桂是第一个被封亲王的汉人,除吴之外,只有尚可喜死后才被封了一个挂空头衔的亲王。   
  不久,一向宠信吴三桂的顺治死了,而刚即位的圣祖年纪尚小,他对平西亲王吴三桂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顺治帝封吴为王并让其全权管理云贵事务,实际上是履行在山海关时对吴的承诺 ,即裂土封侯,而年轻的康熙哪里知道这些,康熙的想法只是想把吴三桂在云贵的一切特权收回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他就毫不客气的把吴三桂治理云贵一切军政大事的权利受了回来,并胆大妄为的削弱吴三桂的兵权,吴三桂当然心怀不满,可怀念先帝爷的旧恩,不好发作。   
  又过了几年,尚可喜提出让其子尚之信袭爵,康熙不同意,而是让尚可喜全藩撤到辽东去。吴三桂与另一位藩王耿精忠一起上书撤藩,其实是客气一下,没想到康熙却“恩准”了,这下把吴三桂可给气坏了,于是愤然起兵,很快就控制了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四省,而耿精忠也起兵响应,于是福建全省沦陷,尚之信起兵于广东,康熙颇倚重的孙延龄起兵于广西,郑经从福建登陆,王辅臣几乎占领了陕西全境……叛军声势浩大,甚至长城以北都有支持吴三桂造反的人,这时候吴三桂正在饮马长江,他的谋士们都建议吴三桂趁此时机挥师北上,直取北京,而一向勇猛善断的吴三桂这时却犹豫了起来。原来,吴三桂唯一的儿子吴应熊不肯同吴三桂一起反叛,仍孤身留在北京,吴三桂想借自己声势浩大要挟康熙遣回吴应熊,自己就放康熙一马,划江两治。   
  但康熙根本不怕,他立即斩了吴应熊,派兵去守荆州,吴三桂受此打击,心神恍惚,更无了挺进中原的勇气,只是令吴应期率七万精锐守岳州,自己的女婿引七万人马守长沙,自己亲自将兵六万驻于衡州,王屏藩率一部分人支援王辅臣。   
  康熙立即得到了宝贵的时间调兵遣将,他首先把军队派到危险最大离北京最近的山西战场,王辅臣寡不敌众,被迫投降。又在福建厚集兵力,打垮了实力雄厚的耿精忠,赶走了势单力薄的郑经。   
  现在,吴三桂的两个得力助手和几十万军队都被康熙吃掉了,他对前途越来越感到渺茫,是降还是战,他不知何去何从。   
当然不会了,很快,吴应期逃离岳州,长沙孤掌难鸣,吴三桂间内忧外困,心力交瘁,加之年纪已大,一着急一上火,就见顺治爷去了。他手下将帅见大势已去,纷纷倒戈,吴世蟠被他的姑父们劫持到云南,不久,清军兵临城下,守门将士开门投降了。   
  吴三桂起兵叛清,大致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主观的,以三桂为代表的原明朝一大批将吏,摇身一变而成为新朝的权贵、创建新朝的元勋。他们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他们看来,从清朝新主人那里得到的福贵、权力、地位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与清朝的关系并非是休戚与共,鱼水交融,真正地融为一体,而是一种类似主顾的关系,他们受顾于清朝,自然要获取合理的报酬。而一旦停止这种报酬,如像对吴三桂等人那样,完全剥夺其利益,他们就会翻脸不认人,不惜孤注一掷,铤而走险。他们对清朝将损失掉什么,毫无痛惜之意。他们从半路加入了这个政权,没有跟清朝结成那么深的关系。为保护政治上与物质上的特殊利益,是吴三桂悍然起兵的主观原因。   
  
  其次,从客观方面说,吴三桂起兵,有着广泛的甚至深厚的社会基础,这是推动他前进的基本动力。他在云南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东西南北“在在鼎沸”。既然他反叛朝廷,何以如此得人心?这是因为刚刚建立起全国统治的清朝并未得天下之欢心,广大的汉族各阶层人民不喜欢这个朝廷,他们宁肯由本民族的强人来统治,也不愿接受关外一个异民族向自己发号施令!清兵南下屠杀过成千上万的汉人。前事不远,人们记忆犹新,那种亡国遗恨不会在短期内被消除。新来的统治者,清朝的封疆大吏,地方官府,并未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光明,相反,想法鱼肉百姓。旧恨新仇,激起人们怒火中烧。他们响应吴三桂起兵,正是这种不满和愤怒的总爆发。这一点,圣祖也认识得很清楚,他说:“吴三桂初叛时,散布伪札,煽惑人心,各省兵民,相率背叛,此皆德泽素未孚洽,吏治不能剔釐所致。”。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之一。因此,吴三桂的行动,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至少说,在一定时期反映了汉族大多数百姓的愿望。进而言之,吴三桂本人的利益,跟汉人的利益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已降清的将吏纷纷倒戈,百姓纷纷参军参战,在很短的时间,把清朝置于空前孤立、空前危机的境地。这场战争,从狭义上说,是清统治集团内部集权与分权之争,亦是加入清政权后而形成的原明将吏集团同占主导地位的满族贵族集团的权利之争。从广义上说,是汉民族广大人民拒绝接受清朝统治的斗争,也是明末农民抗清斗争的继续。换言之,它是明末抗清斗争之滥觞和余绪。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吴三桂反清带有鲜明的民族矛盾和斗争的政治色彩。因为发动和领导这场斗争的,既不是普通农民,也不是一般的士人,却是原明的显官,当今显赫的亲王,他的部属骨干也都属于统治阶层的人物。他们同清抗争,不过是为一己集团的利益,并利用了人民的抗清心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吴三桂起兵还不能说成是“起义”、“抗清”的正义事业。无论是吴三桂,还是耿精忠、尚之信及其有关联的一群人,无一例外地都是寄生的腐败的集团,他们还保持着原明的某些腐朽习性,力图维护以往的旧制度,保持着他们政治上经济上特殊权利。在他们的王府范围,实则带有农奴制的特征。不言而喻,以吴三桂为首掀起的政治动乱,最终不可能给人民带来好结果。广大人民群众中途抛弃了他们,原因即根源于此。   
  
  但是,战争具有一种伟力,它能把那些用行政命令而无法消除的陈规旧迹一扫而尽。吴三桂发动内战,以巨大的力量冲击了清朝统治者强加给人民的某些不合时宜的枷锁,并打破它的统一,使之在新的基础上再统一,调整和修改以往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政策,实行新的政策。无疑,这些都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样,圣祖倾全国人力物力来进行这场战争,最终消灭了吴三桂等各个政治与军事政权,在中国土地上,彻底铲除了明末以来所形成的腐败的封建官僚兼地主的军阀集团,拔掉了植根在封建制度上的一个毒瘤,这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以此看来,这场内战的爆发和持续一段时间,并不是一件坏事。当然,任何战争都会产生很大的破坏力,招致生命与财产的巨大牺牲和损失。这是无法避免的,若从长远看,从社会的发展看,付出某种代价,以损失和牺牲换来社会的进步,也是值得的。   
  
  吴三桂以失败告终,是很可悲的。他本来有胜利的可能性,至少说可以划长江或黄河为守,历史就会重新出现南北朝对峙的新局面。这种情况并未出现。主要问题是三桂在军事上没有取得稳定的胜利,而所取得的胜利又没能巩固下去。军事的失败,又根源于三桂的战略思想的错误。他从云南出兵,以闪电的速度直进至长江南岸,如果他能乘清兵未集,迅速渡江,进至黄河流域,截断清朝东南的漕运,号召黄河以北原明朝降官降将倒戈;进而再带动人民群众响应,将置清朝于极端孤立又措手不及的困境中,如势有可能,就进逼京畿,将迫使清朝统治者北迁,或许被逼回关东老家,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三桂没有这样做。他最大的失计是,驻足湖南而停止进兵,从而使清军集结,圣祖调兵遣将,从容部署赢得了时间。他在军事上陷入保守主义,消极防守已得阵地,部队的锐气一落千丈。而圣祖则采取稳住长江防线,顶住湖南吴军的军事压力,从其两个侧翼展开进攻,各个击破后,再集中全力对付湖南的吴军。这个战略击中了三桂的要害,可惜他至死不悟,听任清军的分进宰割!等到三桂死后,吴应期提出北进计划,为时已晚!   
  而随吴三桂起义的将士们则作了殉葬品,圣祖将被俘或投诚的吴军都采取了极其严厉的刑法。圣祖及其统治集团这样做,实则是对已放下武器的投诚人员的一次血腥镇压,是一次胜利者对失败者的疯狂报复。圣祖的政策和行动,最深刻地反映了清朝封建统治者的阴险和刻毒的本性!以此而观察圣祖前后言行,所谓“仁慈”何在?为何前“慈”而后狠?只能说明一个道理,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和欺骗,而不受道义的约束!   
  
  圣祖屠杀手无寸铁的人,株连无辜,又使幸免一死的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世世代代遭受苦役,而永世不得翻身。三桂的藩众除被处死之外,不管官吏,还是士卒都被流放边地。东北是主要流放地。康熙末年,据“羁官”于辽东的王一元所见,沿途看到许多站丁,蓬头垢面,生活极苦,问及他们,都说原是吴三桂的部属,被发来塞外充站丁苦役。一些佐领一级的将官也同士卒一样地位,不过,这些士卒还保持着以往习惯,称他们为“老爷”。   
     
  哎,吴三桂,只不过是个对权力热爱,不甘寂寞的小人物而已。可他却干出了几件举国震惊的事情,这说明他还是有一定胆识和魄力的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吴三桂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吴三桂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从降李到汉奸:1644年吴三桂的悲剧和
    中国历史名人简介--吴三桂
    假如吴三桂打败康熙
    “吴三桂龙床”现身
    吴三桂堂侄墓三大悬疑 碑上只留"岁仲
    北京平西王府开发商遭吴三桂后裔索赔
    吴三桂堂侄墓存三大悬疑 碑上只留“岁
    从降李到乞兵:1644年吴三桂的悲剧和
    吴三桂私造钱币之谜
    吴三桂降清并非为红颜?
    吴三桂勇猛赛张飞 万军中轻骑救父
    回首吴三桂献山海关
    吴三桂令儿媳痛苦一生的真相
    明朝的吴三桂为什么要投降清朝?
    曹雪芹家族发迹的秘密
    昌平“平西府”并非吴三桂府
    吴三桂反清始末
    吴三桂生平简介
    历史事件——吴三桂衡阳称帝
    吴三桂简介
    吴三桂简介2
    清灭南明绍武、永历政权之战
    吴三桂有与众不同的变节理由?
    吴三桂新传 光看简介就知道这书很雷人
    那些有故事的史人们·清(一) 吴三桂
    吴三桂和老道士
    背黑锅还是叛徒 吴三桂冲冠一怒真是为
    吴三桂为何引清军入关
    历史上真实的吴三桂
    吴三桂降清——陈圆圆与李自成合力造
    是谁逼反了吴三桂?陈圆圆只是个“导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垮李自成后想迎崇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是为父亲?
    吴三桂的命运和悲剧
    李自成进京后速亡做了什么错事
    奇闻:竟是吴三桂创建反清组织"天地会
    吴三桂的信:为何冲冠一怒
    吴三桂起兵反清
    撤“三藩”逼反吴三桂 康熙是否操之过
    吴三桂借清兵的历史典故
    吴三桂降清多争议
    浅析营销管理中的“吴三桂”现象
    年吴三桂抗清真实事迹
    是是非非的吴三桂
    吴三桂为何当不成皇帝
    先降李自成后降清:1644年吴三桂的悲
    巴里坤的吴三桂后裔
    吴三桂有与众不同的变节理由?
    被吴三桂和李自成轮番糟蹋的陈园园下
    浅析吴三桂的铸钱利用通宝
    吴三桂可算是历史上真正的男人
    吴三桂的无奈,乱世找“组织”很不易
    吴三桂引清军真相:冲冠一怒不为陈圆圆
    史上最狠泄愤奇招:吴三桂骸骨分尸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路攻明
    吴三桂以一敌万 大汉奸勇猛超越张飞
    打下江南半壁江山:吴三桂选择为何还
    吴三桂降清帮了李自成
    奇闻:竟是吴三桂创建反清组织"天地会
    是谁逼反了吴三桂?陈圆圆只是个“导
    吴三桂
    为何冲冠一怒 吴三桂给父亲的信
    吴三桂在衡州称帝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山海关
    揭秘:吴三桂降清是死里求生 并非为红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