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的改革,无疑失之太急。就变法效果来看,则是瑕瑜互见,问题很多。在此稍作剖析。
一番变法,朝廷财富急剧增加,要新建52座仓库来存放王安石敛财所得的钱粮绸绢。北宋财政收支扭亏为盈。
熙宁年间,各地兴修水利设施一万多处,灌溉农田三十六万多亩。其中江苏、浙江一带兴修水利最多,达一千九百八十处,灌溉农田十万四千亩。
在军事上,为了斩断西夏 “右臂”,熙宁五年(1072)和六年(1073),王安石力挺王韶率领军队,在甘肃、青海一带攻击吐蕃,获取幅员两千里的土地。但是,当宋军形成对西夏的包围态势,于神宗元丰四年(1081)和五年(1082)两次进攻西夏时,却两度惨败,军队伤亡六十万人,损失极重。强兵目标并未实现。
王安石的最大问题,是依靠加重集权和政府包办的方法解决财政困境,不可抑制地走上剥夺民间财富的路径。国库倒是一时充盈了,民众却叫苦不迭。王安石的本意是“摧抑兼并,均济贫乏”,也就是打击强势阶层,扶助弱势群体。但各种政策到了官员手中,发生大规模扭曲。结果是,豪强固然受到打击,弱势群体却更加弱势。
熙宁七年(1074)四月,王安石提拔的一个叫郑侠的城门监守官绘制了一幅《流民图》,进呈神宗。郑侠说,他负责看守城门,每天在城门上看到为变法所苦的贫民卖儿卖女,拆屋砍树,流离失所,充塞道路,实在看不下去,于是将这些图景绘制下来,请皇帝圣览,停止实施害民之法。神宗看了《流民图》之后,为之凄然,下诏暂停了青苗、免役、保甲法。对这幅《流民图》,不能简单地扣上“污蔑新法”的帽子,认为不值一哂。变法时期的民生状况,是我们研究王安石变法应该重视的一个侧面。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理财。许多文章高度肯定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最近叶檀撰文指出,王安石理财,短期满足了国库所需,所产生的弊病,造成更为深远的负面作用。从历史上看,政府高度垄断所得越多,对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越不利,越容易形成政府对经济集权的依赖。这正是王安石变法真正的悲剧所在。
即以今天中国的发展来看,30年来取得突出成就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从小岗村包产到户所开启的进程来看,在于政府逐步退出,渐渐放松对经济的严厉管制,选择市场经济的大方向。这就使民众挣脱了束缚,社会上蕴藏的活力也得以迸发,从而创造出增长的奇迹。这个方向,与王安石致力的途径正好是相反的。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