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出处】 宋·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鉴赏】 王安石晚年罢相后,闲住金陵钟山。由于政治上的压抑,他的诗词作品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谈之中。在这首词中。在这首词中,作者把六朝的兴衰历史看成是人生“一梦”,而当年王朝知名人士的事业也成为历史陈迹,由此而引起自身的感慨。以往经历的旧事不值一问,人世间的往事犹如流水一般消逝,时光不会倒流。这种消沉的情绪蕴含着复杂的心态。作者以闲游排除居后的孤寂之感,也是借咏史抒发内心不甘改革失败的愤恨难平的心绪,寓悲壮于闲谈之中。 【原诗】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出处】 宋·王安石《茅檐》 【鉴赏】 这两句诗是王安石描写山水的名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一句,写绿水的柔婉;“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写青山的雄壮。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一溪流水护卫着田野,好似围绕着一片绿意;两座青山面对着房屋,犹如推开双门便送进了满山的苍翠。 【原诗】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鸟不啼山更幽 【出处】 宋·王安石《钟山即事》 【鉴赏】 正因为听不见鸟的啼叫声,所以整座山显得更为幽静了。南北朝的王籍有一首“入若耶溪”诗,吟出这样的句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首诗的写法,与王安石诗不同,读者不妨加以比较、体会一番。 【原诗】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啼山更幽。
一言为重百金轻 【出处】 宋·王安石《商鞅诗》 【鉴赏】 王安石实行政治改革,当时的顽固派和理学家对他百般攻击和污蔑,指责他“尚(重视、提倡)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王安石写这首诗辩驳。原诗的驱民:指驱使、管制人民。今人:指当时顽固派。非:非难、指责。商鞅:先秦法家,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先从取信于民的措施去执行,成功进行了变法。依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变法之后,新法公布时,为了让人们相信秦朝的革新措施,商鞅下令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柱,声明谁能搬到北门,赏十金。人们感到奇怪,疑惑,没有人敢搬;后来商鞅又宣布:能搬者,赏五十金。后来有个人把大木柱搬到北门,商鞅果然赏给他五十金。于是广大群众都相信商鞅的话,认为他推行新法,言而有信。令:叫、让。政:政策、法令。这首诗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管制百姓在于信诚,言出必行。商鞅就言行一致,以实现诺言为重,以百金为轻。本诗表现出王安石对商鞅的高度赞扬,也间接反驳了反对他新政的政策敌。“一语为重百金轻”这句诗是用来说明:言行要一致,言必行,行必果。 【原诗】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人生失意无南北 【出处】 宋·王安石《明妃曲》 【鉴赏】 作者有感于王昭君(就是明妃)的可怜身世,不禁叹息人生有着太多不如意的事,而这些不幸是不论南北到处都有的。原诗是说:阿娇被汉武帝冷藏后宫,王昭君被嫁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