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ang >> 王安石 >> 正文

 

王安石悲剧何在

—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江西临川)人,21岁考中进士,曾任鄞县(宁波鄞县)知县。任职第二年,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王安石把仓库里的存粮借贷给农民,约定秋收之后加少量利息偿还,这是后来实施青苗法的个人经验。鄞县任满之后,王安石在地方和中央官场转了一大圈,积累了从政经验,也体验了官场弊端。中年王安石,由于在经学和文学方面的精深造诣,名满全国。

  嘉三年(1058),王安石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他说,宋王朝内外交困的原因在于诸多法度措施不对头,必须改革。如果再不改革,就有可能被农民起义推翻。文章传开,王安石获得广泛赞誉,却没有引起老迈的仁宗重视。

  嘉八年(1063),仁宗去世。英宗继位,英宗只当了三年多皇帝也病逝了。神宗继位之后,于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见王安石,王安石写了《本朝百年无事扎子》上奏。在这篇改革文献中,王安石陈述了北宋自太祖开国以来的五朝施政情况,抨击了“累世因循末俗之弊”。他说,不论是吏治、军事,还是农业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百年来之所以没发生动乱,是碰巧老天帮忙,不然早就出事了。

  这番话正中神宗下怀,熙宁二年(1069),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第二年又任命王安石为宰相。从此展开了长达16年 (1069—1085)轰轰烈烈的变法,史称熙宁变法。

  王安石理财的是与非

  吸取范仲淹从政改入手陷入被动的教训,王安石改革是从经济即 “理财”切入的。他的理财重点,是贯彻神宗最关心的“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

  一、均输法。当年七月颁布。

  京师每年需求物资如海。过去主持物资供应的发运使,只是刻板命令各地购买物资运到都城,这就是“输”。丰年时,物价低不能多买;歉收时,物价贵又必须办足。等货物运到京师,常因不合需求,削价抛售,而朝廷内外所需,又要另行搜刮。每逢京师有什么特殊需求,发运使和各路官员就加大税收,用以采购,商人趁机抬价,结果农民负担加重。

  均输法大大增加了发运使的权力,让他总管东南各路税赋收入,有权掌握各路物资状况,调剂使用各路资金,“徙贵就贱,用近及远”。在物产丰裕、价格便宜的地方就近购买,也可以把剩余物资卖到物价高的地方赚钱。王安石拨出500万贯(穿钱的绳子,每贯1000文)钱和三百万石(一石等于十斗)米,作为采购周转经费。均输法把地方供奉变成了中央采购。

  这个法的初衷之一,是收回商人把持的“轻重敛散之权”,归于政府,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发运使衙门成了巨无霸式的国家采购和销售的垄断机构,其弊病更甚于民间商人。官方采购价格常常是扭曲的,往往是大大高于市场价格,不是贵的不买,不给回扣不买,以至于拨付的周转经费连本也很难收回,其间产生无数行贿受贿。总之,官方强力垄断干扰了市场运行。这些弊病,当时苏轼等人就指出来了。均输法后来没有实行下去。

  二、青苗法。当年九月颁行,这是争议最大的一个法。

  这个法规定,把过去为备荒而建立的常平仓、广惠仓(政府储备粮库)的粮食作为本钱,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贷给农民,称为青苗钱。夏粮秋粮成熟后,农民偿还时加利息20%。每年贷两次,利息总计为40%。这是政府代替富人向农民发放抵押贷款。本意是减少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政府也能增加“青苗息钱”收入。

  然而,官僚机构在全国推行青苗法却产生不少弊病。

  首先,年息40%并不低。各地山高皇帝远,执行的时候还擅自加息。当时全国地方官当中,真正能做到公字当头执政为民,伏下身子为老百姓着想的有多少人?恐怕比例很少。有名目来了,还不借机捞一把?打着改革的旗号多收钱,人们并不陌生。当时宿州(安徽宿县)发青苗贷款,官府将库存的一等绿豆每斗折价为75文,二等72文,“比时价高大”,就是说比市价贵。通常状态下,新粮上市的时候,价格会低落一些。两相比较,青苗贷款折价越高,农民还贷压力越大。当时陕西,农民在初春向官府借贷一石陈米,还贷时要新的一等小麦一石八斗七升,“取利约近一倍”。史载,有的地方农民偿还的利息最高的竟高达青苗法规定的35倍,逼得农民宁肯向富户借高利贷,也不敢向政府贷款。不少官府放青苗钱时,开饭桌请借钱人吃喝,有的甚至“令妓女坐肆作乐以蛊惑之”。为何如此?是北宋地方官要办公共食堂或促进大众娱乐吗?

  其次是手续繁杂。过去向富人借贷,双方讲好就行了,现在要填写申请,等待审批,还贷手续也很嗦。跟官僚部门打交道,向来如此。农民不识字,每道手续都求情托人,额外花费不少。而且贷款和还款额度完全由官吏来写,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农民只有吃亏。

  第三,王安石给各地下达贷款指标,地方官只好摊派。富裕农户不需要借青苗钱,也强迫他贷款。为什么?政府要赚利息。青苗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安石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王安石悲剧何在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登飞来峰 诗词赏析
    宰相王安石故居 半山园
    儒家的忠烈和奸佞--毁誉千年王安石
    风雨苍黄王荆公:熙丰变法里的王安石
    王安石的官品
    解密:靖康之耻与北宋之亡都是王安石惹
    史可为鉴:王安石变法反而助长贪官污
    宋神宗与王安石的远大理想
    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古诗词名句好句(王安石)
    【作者小传】:王安石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诗词
    王安石年谱
    王安石变法内容
    王安石生平大事年表
    王安石终生不纳妾只有一妻 美女投怀送
    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性格缺陷造成人生悲剧
    王安石“青苗法”实施中政府的角色
    王安石
    王安石自称节俭不洗衣服和脸 因瘟疫而
    王安石冷对“马屁精” 以阿谀奉承为耻
    王安石变法 帮了腐败的忙
    都是王安石惹的祸 耐人寻味的变法
    是谁造成了靖康之耻:千古一相王安石
    元日诗词赏析
    王安石与南京
    性情怪异的王安石
    王安石的“政绩”观
    王安石“拗相公”的悲剧
    王安石的红"囍"字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南京将军山意外发现王安石父亲和长兄
    千秋岁引诗词赏析
    泊船瓜洲诗词赏析
    元日 诗词赏析
    春夜 诗词赏析
    北山诗词赏析
    书湖阳先生壁诗词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诗词赏析
    王安石位高权重 为何无绯闻
    浪淘沙令诗词赏析
    王安石的幸运与不幸
    入塞诗词赏析
    题西太一宫壁诗词赏析
    渔家傲诗词赏析
    钟山即事诗词赏析
    菩萨蛮 诗词赏析
    梅花 诗词赏析
    桂枝香诗词赏析
    渔家傲诗词赏析
    出塞诗词赏析
    【宋】王安石 桂枝香
    【宋】王安石 千秋岁引
    王安石简介
    自相矛盾的王安石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王安石的文学和政治
    郊行诗词赏析
    王安石的逸闻趣事
    王安石变法
    改革帮了腐败的忙:王安石变法不愿看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成果简介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绝世奇才王安石:另类得出类拔萃
    王安石:千古凭高,漫嗟荣辱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