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国企背后的问题,破除国企的垄断地位 蒋保信:您刚才说到国企改革,我们知道您历来主张消灭国企,主张完全市场化。 任志强:美国和英国以前也有大量国企,但里根和撒切尔都把它们私有化了。在过去,他们的经济为什么不行?撒切尔改革之后,英国经济是不是上来了?在里根改革之后,美国是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财政盈余而非财政赤字? 就中国来说,朱镕基当年把那么多国企弄掉了,中国经济是不是好了?当年邓小平进行改革时,没有人会想到民营经济是怎样的,那时候连年广久的傻子瓜子都要管制。但到了现在,中国民营经济的规模这么大了,它们安置的人员远远超过了国企,上交的税也超过了国企,结果是怎么样呢?中国没有变坏,而是变好了。并不是把那些国企弄没了,中国就不好了。 蒋保信:国企改革也谈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没有推动,是哪些人、哪些机构在阻挠? 任志强:国资委是阻止改革和致使改革不能迅速推广的重要机构,他们提出要把国企做大做强,其实就是利益问题。他们就想垄断,还不把钱交给国家,也不把钱交给老百姓。我们的国有企业,到目前为止上交了多少利润? 凡是能让市场做的,就都交给市场,市场做不了的,才由国家来做,这是各个国家的基本原则。但我们国家不是这样的,因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还没有全部被铲除掉。如果把剩下这部分国企都取消的话,市场可能会更好。 蒋保信:民间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左派)反对国企私有化,很担心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会流失进入私人手中。您怎么看这样的观点? 任志强:我根本就不看。 如果市场完全放开,国有企业就垮了,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国有资产转移不转移的问题。比如说电信行业,假如放开市场,让民营企业参与竞争试试?三大电信巨头可能就垮了。如果银行业也放开,允许民营银行来竞争,一百甚至一千个民生银行出来了的话,四大银行也可能就垮了。何必要总理说,你得降什么费用呢?何必让总理去说,银行要降低利率呢?市场不开放才是主要原因。 干嘛非担心国有资产被转移呢?朱镕基当年关掉的那些国有企业,它们有什么价值吗?赔得一塌糊涂,员工都下岗了,有价值?根本不需要卖国企,就把它撂这儿,完全开放市场。如果媒体全开放,那几家国有媒体能活得下去吗?一家也活不下去。那谁还买它的资产?你以为会有人买? 蒋保信:所以国企改革的关键,是破除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 任志强:假如国企没有垄断地位,完全市场化,它就活不下去了。为什么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那么高,国有企业贷款利率那么低?你要倒过来试试,银行不给国企那么低的贷款利率,而给民企那么低的贷款利率,把高利贷给国企,国企能活得下去吗?能活下去的,可能只有少量。 我们不说国企完全不好,有一些可能也是必要的,但是它不能跟民营企业一样去参与市场竞争,只是作为国家安全或者其他方面的特殊保障,它不盈利都没关系,国家可以贴钱,因为要保障人民的需要。 蒋保信: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最近几年国企有改革的可能性吗? 任志强:现在的发展趋势,还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比较多。比如说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老是做国有企业自身的文章,并没有把国企背后的问题解决。这种理论,就是错误的理论。 蒋保信:朱镕基当年推行的国企改革,到现在还被很多人诟病,因为导致了很多工人下岗,这些人对朱镕基的痛恨是咬牙切齿的。 任志强: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那时候要让民营经济发展,有扶持政策,很多下岗工人都转型了,今天是富翁。如果那些国企不改革,他们不转型,沿袭到现在,也还是穷人。只是有一部分人不适合于新时代,比如知识文化水平低的,年龄稍微大一点的,这一部分人肯定是吃亏了。但对于年轻而有思想的人,朱镕基的国企改革反而解放了他们,他们得到了一部分补偿费用,可以作为后来发展的资本,反而是好事。 佳兆业的问题,是政治问题导致的一个结果 蒋保信:去年12月份开始,深圳的房地产企业佳兆业差点崩溃了,一些观察人士由此认为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可能会破灭,还有一些人会担心房地产行业可能会硬着陆,对此您怎么看? 任志强:你们媒体提的问题,都是人云亦云的表面现象,没有做深入分析。你要看看,香港有个公司也出现过跟佳兆业一样的问题,最高管理者被判刑了,结果却是股票上涨,这还是同期发生的。为什么佳兆业的管理人出了问题,就股票下跌呢?因为制度不一样。在香港的制度下,我把脓包拔了,把病治了,这个公司还是好的。而在中国大陆呢?民营企业如果倒了,所有银行就都撤它的贷款,让它倒,没人想去救它。我们华润的的头头宋林也是在同时期被抓了,为什么他们的股票没跌呢?因为国有企业有背景,银行不抽它的贷款,继续给它贷款。佳兆业的问题,是政治问题导致的一个结果,跟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企业家更关注制度问题,为什么?因为制度决定了企业家的生存余地。比如说,我们前几天去参观了珠海的通用飞机公司,这是他们当年代表国企从美国收购了同类公司的,但现在也面临制度问题,因为中国的空中管制,低空不开放,所以小型飞机是卖不出去的,在中国没有市场。中国政府必须把这个制度放开,才有可能让小型飞机进入家庭,一两百万美金的价格,对于有些需要的人来说,并不是买不起。它去年卖了380多架飞机,但是大部分是销往国外,国内的小型飞机基本上只用于农业和科研,根本没法进入民用的领域。但在国际上,其他国家为什么可以? 归根到底,如果不在制度上进行改革,类似于佳兆业或者其他一些问题,都会变成表面的经济现象,但背后的原因其实和经济没关系。制度问题解决了,经济自然就上去了,制度问题不解决,经济自然就上不去。 其他方面不开放,经济增长只能依赖房地产 蒋保信:有人说,现在政府把房地产当做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为了使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保持在7%左右,必须让房地产坚挺。您怎么看这样的观点? 任志强:我觉得不对。因为在其他制度不开放的情况下,只能靠房地产。但如果把其方面放开,不靠房地产也行。其他方面的改革暂时跟不上,不靠房地产靠什么?因为房地产是和民生联系最密切的,它关系到的产业链非常长。但是如果其他方面开放,比如允许民间投资去开采石油,也许石油投资立即就上来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不就是因为市场开放吗? 中国发展不了,是因为不开放。制度不开放,资源也不开放,比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哪个开放了?假定其他领域都开放了,还用依赖房地产吗?现在只有房地产开放了,只能靠它。 蒋保信:假如开放其他行业,房地产会不会衰落? 任志强:不一定衰落。其他行业开放了以后,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也会同时上升的,用不着你去刺激,它也会上来的,你不管制它就行了,有些东西是相辅相成的。开放了,可能是百花齐放,不一定是你死我活。 蒋保信: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任志强:现在要靠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这种力量是非常薄弱的,今年不行,明年可能也不行。尽管出台了这么多刺激政策,没什么大用。 蒋保信:为什么? 任志强:因为债还没还完,库存还没消化,要有相当一个周期去消化库存和解除债务问题。历史经验就是这样的,2009年初,我们出台了一个4万亿计划,当时房地产投资和房产的销售都是迅速上涨的,但是房价增长的高峰是在2010年而不在2009年,房地产投资的高峰也是在2010年,新开工的高峰还是在2010年。2009年的销售上涨,只是消耗了大量的库存,所以当年的投资上不去。今年也同样,即使今年的销售很好,但也不能转换成投资,投资的高峰应该是明年下半年的事。 我们的GDP计算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按投资增加值计算的,所以我们的房地产投资下来以后,经济就掉下来了。另外一类是按照房租计算的,但中国现在共有房租的增加值非常低,基本上对经济没什么太大影响。而国际上大部分国家计算GDP是以房租为主的,所以对GDP影响不在投资上,而是在房地产租金的增加值上。 从目前来看,中国要想让房地产投资上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说户籍制度问题、土地制度问题等等,这些没有得到解决的长远问题限制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中国的房价没有降的道理 蒋保信:北大的姚洋说,中国经不起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如果房地产崩溃,中国金融市场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危机。 任志强:他说的是广义的房地产概念,比如很多企业把房产抵押,以获取流动资金,这个贷款量是非常大的。房价如果不跌,这部分仍然可以维持,如果房价大跌,它的内部就全垮了。假如房地产垮了,本来这个房子值一千万,银行可以贷给你五百万,但这个房子忽然只值三百万,银行贷给你的五百万就要收回来了,你工厂的流动资金就没了,那怎么办? 蒋保信:从这个角度来说,房价也不能降,是吗? 任志强:对,也没有降的道理。中国经济保持5%-6%很正常,你为什么要让房价降呢?你有毛病啊?黄金本来值一块钱,你非得说它值五毛?我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需要把房价降下来的理由,所有的国家都认为房价降下来,经济就不好,个人收入缩水,财富减少了。你为什么要让它降呢? 有一部分人非常狭隘,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自己买不起房子,就希望房价降下来。严格说起来,天天吵吵闹闹,想要房价降低的,基本上都是自私的,他们根本不懂经济。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哪个国家说要把房价降下来? 蒋保信:您前段时间说,2015年房价会暴涨,如果今年不买房的话,得等到三四十年以后了。 任志强:2015年的年底,房价上涨是确定的。4月份的城市房产涨跌变化已经告诉大家了,少量城市的销售已从负数变成正数了,可能到9月份以后,就从负变成正的增长。这个判断是我去年做的,今年也没有发生变化。现在中央出台了这么多政策,这只能让我的预测更容易实现,但没有这些政策,可能也是这种趋势。 蒋保信:您说今年房价会暴涨,根据是什么?会暴涨到什么程度? 任志强:这根本不用讨论,现在已经很多人在说这个事了。投资下降,新开工下降,土地下降,我的依据就是这个,很简单。稍微有点脑筋的人都知道,根本不用讨论,历史和过去都是这样的。2013年的时候,我说3月份房价会上涨,那时没有人信,但后来真是涨了。我的理由还是土地下降了,开工下降,都是负的,供不应求,肯定会涨。 蒋保信:也有分析师认为中国房价会一泻千里,因为中国未售的住房库存太大,而且富人开始前往美国、加拿大等全球化的都市购买房子了,因为那边有永久性的土地产权和良好的教育、法治环境。 任志强:胡说八道。有点数据概念没有?移民到美国的人,一年也就八千多人,没有办法再有更多人移民过去了。你们查查总数量,移民到澳大利亚的能有多少人?全部移民加起来能有多少?即使移民出去的人都在国外买房了,所有投资加起来也不到三百亿美元,这对中国算什么?中国有八万多亿人民币,相当于一万两千亿美元,流失到国外的才三百多亿美元,算什么?媒体切不可用这种方式去瞎忽悠,我不认为他是分析师。 李腾腾:我看到做土地政策研究的学者说,中国房价过高是因为地方政府把土地价格炒得很高,开发商或者房地产商从政府那拿地的成本特别高,这导致了房价的不断上涨,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您怎么看? 任志强:政府把土地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把土地的收益当做非纳入预算的小金库,本身就是我们制度上的失败,根本就不用讨论。土地价格在房价中占到60%、70%,我们好几年前的报告就提出来了,在08年的两会上,黄孟复专门把这个问题作为正式提案向政府提出来了。毫无疑问,这房地产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没什么可讨论的。 李腾腾:如果放开土地市场的话…… 任志强:要放开的不仅仅是土地市场,还有背后的其他一系列东西。为什么住宅的价格要比商业的价格高?因为对中国政府来说,住宅只能是一次性的投入,后期没有税收。假定我们按照国际办法,以居住地纳税为主,情况就会大有改变,因为以居住地纳税为主,住宅能产生税收,对当地政府来说是好事,它就会抑制房价,不让它涨太高。但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所以地方政府宁愿给你折价,也希望你盖更多的写字楼,因为背后有更多税收。 你们只看一个点是不够的。如果不从制度上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房地产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我们的宏观政策几乎全是错的 蒋保信:现在政府又想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又想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这事能不能两全? 任志强:你说错了,我们现在是把三个事情搁在一起了。第一,是照顾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第二,是利用房地产拉动经济的问题;第三,是要不要用市场化去解决中国的整体经济制度问题。如果要坚持市场化,那就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市场决定价格,房地产就要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和政府的那两个目标都没有任何关系。房价应该让市场决定上还是下,而不是由宏观经济的要求说了算。 我们就是因为把三个东西搁在一块才出了毛病,所以我们的宏观政策几乎全是错的。九龙治水从来都没有成功过,多个目标从来没能全部实现,因为你兼顾的每个目标都不是一致的。 蒋保信:中国怎么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呢? 任志强:在1998年,我们就提出要立住房法,为什么不立呢?老是靠部委的文件和国务院的文件瞎调,调什么调?立法呀。日本是哪年有的?1960年。台湾哪年有的?1980年。人家的经验已经告诉了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去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我们为什么不会学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