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罚得当则百姓顺从。官吏的职责在于治理民众,引导他们向善。如果光靠严刑峻法,只能导致他们暴乱。在文帝坚持下,众大臣都转口说,皇帝对民众的恩德高厚是我们臣下无法相比的。于是文帝颁布诏书,废除连坐法令。文帝在位期间,除了废除连坐外,还废除了肉刑。汉文帝不仅减轻刑罚,而且带头遵守法律。据《汉书·张释之传》记载,汉文帝一次出行中渭桥,有人从桥下走出,使文帝乘车的马受惊而跑。掌管刑狱的廷尉张释之,依法判处此人“罪金”四两。文帝认为处罚太轻,要求重治。张释之回文帝说,法律是为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们轻易改变,就会使人们对法律缺乏信任。文帝终于表示同意,说廷尉做得对。还有一次,有人偷盗了高祖庙前的玉环,张释之按盗宗庙御物之法定为弃市。文帝则以其侵犯皇权要处族刑。张释之问道,现有人盗宗庙就处族刑,假如有人取了长陵的土,那又将做何处理呢?再次说服文帝,文帝说张释之处理得对。再有一次,是太子入司马门不下车,当时任公车令的张释之,追止,不准入殿门,并以法劾不下车为不敬。文帝为此事向薄太后谢了罪,将张释之提升为中大夫。
匈奴对中原的侵扰从战国以来就成为边患。面对匈奴的入侵,汉文帝一方面进行积极防御,一方面对匈奴抱有结盟的诚意。他说,我很不圣明,恩德不能施于远方,致使中原以外的国家不得安宁,远方的民族不能安稳生存,疆域以内的民众劳役繁重,也不能安居乐业。这两个罪过,都在于我的德薄不能远达。他常常为此惶恐不安,为民担忧。他考虑到国家和万民的利益,派出使者去向匈奴单于说明愿彼此抛弃细小的过失,顾全大局,结为兄弟,商定和亲从当年开始。与匈奴和亲后,匈奴并没有信守盟约,又发生了背约入侵。文帝只令在边塞加强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去作战。几个月后,匈奴就渐渐离去了。对于周边的其他民族也是如此,如南越的赵佗,在吕后临朝时自立为南越武帝,因为吕后下令禁止把铁器卖给南越,关闭了从长沙通往南越的关口,使汉朝同南越断绝了往来。于是赵佗就按照汉朝的仪式做了南越的皇帝。文帝即位后了解到赵佗是真定人 (今河北正定),祖先的坟墓都在那里,就派人去给他家修理坟墓,还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维护,又招来赵佗的弟弟,加以优待,报之以德,并派贾谊出使南越,赠以厚礼。赵佗深为感动,立即去掉帝号,向汉朝称臣。由于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基本上采取一不好大喜功,二不炫耀国威的睦邻友好政策。同匈奴、南越以礼相待,兄弟相称,对加强中原人民与周边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增进友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汉代各个时期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和谐大家庭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倡俭廉开言纳谏
开盛世历代风范
汉代时,战国阴阳学派邹衍的“五德终始”星象学说十分畅行,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都认为是“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终而复始的变化,包括帝王兴替。汉文帝也十分信奉这一说法。他即位第二年的十一月底,发生了日食,这本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他却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告诫,他说,我听说天生万民,为他们设置君主,以抚养和治理他们,君主不贤德,施政不公平,上天就显示灾象,加以告诫。并宣布诏令,让大臣都要好好想想过失和不过之处,希望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他,并且向他推举品德贤良和能够直言进谏的人,以纠正过失和不足。这说明汉文帝政治谨慎,虽然他的说法缺乏科学性,那是时代的局限。但有一点天象异常,他就能想到自己是否在治国方面有失策之处是十分可贵的,另一方面他能认识到自己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本人不是圣人,要用众人之才智弥补自己的不足。贾谊给文帝上了一道有名的《治安策》,他虚心采纳,缩小了诸侯封国的地盘,使封国的力量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他还下诏鼓励人们向朝廷提出意见,废除了过去制定的诽谤朝廷罪和传布谣言罪,使大臣和民众都能畅所欲言。汉文帝如此勤于政事,从言纳谏的做法,在封建社会是少见的。
汉文帝提倡节俭,以民生为先的风范也十分突出。他长期驻节晋阳,养成了清廉的品格。文帝在位23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和御用器具,都没有什么增加。有一次,他打算建造一个露台,即现在的凉台,叫来工匠一计算,要花费黄金100斤。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常感到恐惧和羞愧,为何还要建造这样的露台呢?从当时国力财政来说,建造这样一个露台,规模也不是太大,也算不了什么。但文帝觉得过于奢侈,而作罢。他常常穿着粗糙的丝绸缝制的衣服,连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衣服也不准拖地,帏帐不准绣花。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天下大旱,蝗虫成灾。文帝下诏,不准诸侯向朝廷进贡,减少供皇帝享乐的服饰、用具和狗马,以忠厚朴实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生前还留下遗诏,说天下万物只要有生命,就没有不死的。死是天地间的常理,是万物成长的规律,没有什么可悲哀的。为他建造陵墓时,要都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作装饰,不准修造高大的坟墓,陵墓周围的山河要保持原貌,不许有改变。丧事要从简,唁吊只搞三天。后宫中嫔妃和夫人以下的,都送归母家。以便节省人力和资金。一个封建帝王,能这样节约律己关心民生疾苦,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汉文帝去世后,景帝刘启继承了文帝的贤政,继续采取“与民休息”的轻徭薄赋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在文、景二帝在位的39年间,耕地扩大,人口增加,国力兴盛,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富裕小康景象,史称“文景之治”。为以后汉武帝把汉王朝推向我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代,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晋阳走去的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功不可没,值得称道。
□杨瑞武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