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公元前200年一前157年)是高祖刘邦和薄姬的儿子。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立其中子刘恒为代王,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后迁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丞相陈平、太尉周劝和朱虚侯、刘章等粉碎了吕氏宫廷政变,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文帝刘恒进一步废除秦代的苛刑酷法,重视农桑。减少租税,加强边防建设,有效地阻止了匈奴对中原地区的侵犯,保卫了和平环境。
文帝当政的23年间,“宫室苑围、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在厚葬成风的秦汉时代,文帝要求修建灞陵用砖、瓦就可以了,不要用金银装饰,不要大兴土木来修坟,这样可以节省经费,不劳民伤财。对于一位封建皇帝来说,这些都是难得的。至于《晋书索琳传》记载,三秦人盗掘汉文帝灞陵时“多获珍宝”,这可能是他死后,其臣子违其遗嘱所为。
孝文窦皇后,原籍赵地清河观津(今河北省衡水),曾作为“良家子”被吕后选入皇宫。后来,吕后挑选宫女赐与诸侯王,她是其中之一。她原来希望嫁到原籍赵地,主管的官吏也答应了她的请求。但由于一时疏忽,她被分配到代地,无可奈何,到了代地,成了代王刘恒的姬妄,但很受刘恒宠爱。公元前188年,她生了儿子刘启。
刘恒被拥立为帝时,代王王后已死,刘启被立为太子,其母为皇后。窦太后死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 年),与文帝合葬。 灞陵,在灞河西岸,“就其水名,因以为陵号。”
灞陵在汉长陵未央宫前殿遗址东南57里,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隅,即今溺桥区毛西乡杨家圪塔村,群众称为“凤凰嘴”。灞陵“因其山,不起坟,”地面上没有封土。在白鹿原原头的断崖上凿洞为玄宫,其中以石砌筑,坚固异常。
文帝治灞陵“因山为陵”,除了力求“节俭”,更是为了陵墓安全。
有一次,文帝带慎夫人到灞陵,群臣前呼后拥。他看到修筑中的灞陵,不无感叹地说:“以山为陵,用石作停,绝对坚固无比呀!”大臣们都附和说:“是啊”。只有张释之对文帝说:“如果陵中有让人贪婪的宝贝,就算再坚固也会让盗贼有空可钻;如果陵中没有让盗贼想偷的东西,即使没有石停也不用担心被盗!”文帝十分赏识张释之这番话。可见,文帝“节葬”、“因山为陵”,“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目地之一,就是为了“使其中无可欲”,确保安全。
尽管灞陵“不起坟”,但“稠种柏树”于墓上,筑陵园围于其中。文献记载,灞陵“周围三百丈”,大概反映其陵园范围而言。 文章来源: 新国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