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鸣生 >> 正文

 

震古烁今中华飞天 气韵沉雄英雄史诗——评《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

贺绍俊 等

   《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是一部书写中国载人航天近50年悲壮历史的长篇报告文学。全书42万字,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作品大气磅 
礴,立意高远,将深沉的历史感、理性的科学精神与热烈的诗情融为一体,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中华民族震古烁今的飞天图,被评论家们誉为一部“气韵沉雄的飞天史诗”。作者李鸣生是国内最早书写“航天文学”的著名军旅作家,也是二十多年来唯一坚持“航天文学”创作的作家,已出版了“航天五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风雨“长征号”》《远征赤道上空》。《千古一梦》是他航天系列的第六部。 

  为中国航天事业秉公直书的“太史令” 
  贺绍俊
 

  航天事业无疑是高科技事业,但它更是政治事业,因为航天事业与国家兴亡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与国家形象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航天事业又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事业,从开创起就是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唯有当火箭拔地而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人们才会惊喜地发现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辉煌,心中会陡然升腾起一股民族自豪感。自从神舟五号、神舟七号相继飞向太空,人们迫切希望了解中国载人航天的详细情景。有一位报告文学作家,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他跟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步履,用一支真实客观的笔告诉广大读者,中国航天人已经做了些什么。这位作家就是李鸣生。从1991年完成第一部反映中国航天事业的报告文学《飞向太空港》以来,李鸣生在十余年的时间里相继写出了《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风雨“长征号”》、《远征赤道上空》等四部反映中国航天事业的报告文学。最近,他的第六部反映中国航天事业的报告文学《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了。这些作品构成了李鸣生的中国航天“六部曲”。就我的阅读范围来看,李鸣生应该是最全面最真实最及时地向公众传播中国航天事业的作家。因此,我愿意将李鸣生视为中国航天事业秉公直书的“太史令”。 
  “太史令”是中国传统的史官,中国文化传统历来重视历史的作用,因此史官始终具有一种庄严的历史担当的精神。史官记载了历史真相,让今人仍能了解千百年前我们的故土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最早的一位令我们尊敬的太史令是两千年前的司马迁。他的《史记》被誉之为“千古之绝唱”。李鸣生的航天事业的报告文学写作可以说是在努力效仿他的先辈司马迁的写作精神。他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太史令”,是不辱使命的。 
  实录,可以说是古代太史令们的职业原则,也体现出一种严谨的历史观。李鸣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叙述,最值得推崇的特点也在“实录”二字。如果说李鸣生前面写的几部作品只是各自记录了航天事业的某一阶段、某一战役的情景的话,《千古一梦》就可以说是他航天写作的集大成,他勾勒出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历史轨迹。当一位作家穿越在航天事业这一充满神秘和挑战的历史进程中时,有着太多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文学想象。但李鸣生不受时尚的诱惑,而是追随先贤司马迁们的步履,以实录的方式按照时间的序列,将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过程客观真实的呈现出来。这是最老实的叙述,也是最辛苦的叙述,因为这种实录的方式必须靠事实本身来说话,作者要把握事实的真相,挖掘出点滴细节,就在采访和搜集资料、甄别真伪上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李鸣生作为航天事业的“太史令”,具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他跟踪航天事业35年,当火箭即将升空的时候,他能够零距离地站在发射塔前,但他并没有辜负自己的优势,始终凭着一种责任感,记下了航天人洒下的每一滴汗水,并不失时机地将航天事业的信息传达给广大读者。既然是实录的叙述,李鸣生就不回避中国航天事业的艰难曲折,不回避他们遭遇过的失败挫折,也不回避中国航天事业的薄弱之处,也不抹杀苏联曾经给予过的支持帮助,唯有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最充分最有说服力的信息,才能真正展现出中国航天人的精神本质;因为这种精神本质正是在艰难、失败、薄弱中闪耀出光芒来。 
  报告文学不同于纯粹客观的新闻报道,就在于报告文学强调思想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千古一梦》同样充溢着思想和情感的震撼力。这种思想和情感就这一特点恰好也是从太史令的先贤们那里传承过来的。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太史令”,李鸣生不仅在记录,也在思考,更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其中。有个细节很能说明这一点。李鸣生看到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太累太忙,想让他放松一下心情,就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场电影,陪他一起去看电影。但坐下来才看了二十分钟,一个电话又把戚发轫叫走了。李鸣生写到他将戚发轫送出电影院门口,“我发现他突然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眼里充满了不舍与留恋。”这种动情的细节只有航天人自己才能体会到。 
  李鸣生尽管是以赞美之情记录中国航天事业进程,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思考。他以实录的原则告诉读者,中国的航天事业还落后于其他国家,他更是向读者表达这样的想法:“杨利伟上天,显示了一个民族的空间高度。但一个民族仅有空间高度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思想的高度”。什么是思想的高度,李鸣生说,就是全人类意识的“大胸怀、大境界”,就是杨利伟在太空写下的第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 
  李鸣生的《千古一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大胸怀、大境界”。 
 
  在太空展现“中国梦”的璀璨光芒 
  张颐武 

  众所周知,载人航天正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实力象征。而今天的杨利伟、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鸣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震古烁今中华飞天 气韵沉雄英雄史诗——评《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