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鸣生 >> 正文

 

让科学精神在文学中传扬

 赖大仁
 长篇报告文学《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以文学的方式书写重大的科学创举,讴歌我国载人航天的伟大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在文学中传扬,成为一部富有史诗品格、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作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无疑是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这部作品以此为题材,以报告文学特有的文体优势,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这一重大事件,真实地记载了这一历史进程,以文学的方式记实写史,其历史和文学的双重意义不言而喻。同时,作者并不仅限于书写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本身,而是更追求通过叙事写人开掘主题,表达思想意蕴。就这部作品而言,其立意既在于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传,更在于为中国人的“载人航天精神”树碑。这种“载人航天精神”,就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是一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国民精神,而这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作品中,这种“载人航天精神”并不是空洞抽象的,它体现在一个个人物的具体行动中,体现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细节中,而这正是作为报告文学作品的感人之处。不仅如此,作品在展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艰难历史进程,讴歌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的同时,还寄寓了作者理性的历史反思,以及对于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其深厚的意蕴启人深思,显示出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报告文学就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载人航天史,表现出可贵的史诗品格。一方面,作品真实记载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推进过程,从“曙光”号飞船研制的艰难起步,到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直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飞天并成功返回,它的每一步推进都记载和展现得十分清晰。另一方面,在这种纵向推进式的展现中,同时又在各个横断面上展开了对这一系统工程的全景式叙写:从党和国家的高层决策,到众多研究部门和生产单位的团结协作;从各级工程指挥员的殚精竭虑,到众多科技精英的呕心沥血;从火箭和飞船的创新研制,到首批航天员的精心培养和艰苦训练,等等,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不仅如此,作品中还不时穿插叙写世界载人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既是一种历史背景,同时也是某种现实参照。将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进程与世界载人航天史交织映衬,更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感和宏阔视野,也更能启人思考。
  作为报告文学,虽然在表现内容上主要是叙写真实的生活事件,但作为文学作品,它仍然要求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一是在史诗般的宏大叙事结构之中,融入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情节和细节描写,披露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穿插了众多工程参与者和当事人的访谈,叙述了他们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他们的真实感受。作品既有真切的现场描绘,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同时其文学性的笔法,又大大增强了可读性。这些都得力于作者自身与航天工程的不解之缘,既有一定的亲身经历,又与许多工程参与者甚至高层人物有非比寻常的交往,建立了非常深厚的人脉关系,因而才能采访深入,熟知细节。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艺术的描写,乃至作者自身也以某种角色置身其中,因此既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真切感,也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显然不是仅凭艺术虚构和想象所能够获得的艺术效果。
  二是作品在人物描写上颇下功夫。很好地处理了叙事与写人的关系,在全景式地叙写和展现中国载人航天重大事件的进程中,描写塑造了一大批中国航天人的群像,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数十人之多,尤其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一重大工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人物,如赵九章、范剑峰、钱振业、王永志、戚发轫、袁家军、任新民、杨利伟等等。对于这些主要人物,既铺垫式地叙写了他们的人生经历,更将他们置于载人航天工程的大事件中,写出他们各自的精神个性与品格。一方面,他们与普通人一样,遇到困难和面临压力时,也会紧张和焦虑;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同于普通人,往往表现出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超强的意志和信念,既执着坚定又宽容大度,彼此理解和妥协,一切都服从于事业的需要。作品中多次写到那些顶尖级的科学家们,在讨论飞船方案或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时的激烈争论乃至争吵,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这并不是出于私利和私情,而是坚守着一种可贵的科学精神。而某种方案一旦确定,原来的反对者也都认真接受并执行。正是在这样的描写中,写出了有血有肉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写出了航天人特有的精神品格,使人感念至深。
  三是作品表达思想的方式也很值得称道。不言而喻,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作者对所叙写的生活事件,具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能否深化读者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思考,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应当说,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为此做出了可贵的努力。从作品的开篇到尾声,乃至叙写事件的过程中,都无不时时在提醒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意识,不断反思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比如,我们的祖先是最先创造美丽的飞天梦想的,为什么我们实现这个梦想却会落后西方世界这么多年?这究竟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不够,还是有更值得反思的原因?再如,美国人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然而在美国的宇航中心所展示的,却是一位美国科学家怀抱着第一次发射失败卫星的铜像,这能给刚刚实现载人航天梦想的中国人什么样的启示?还有,美国人一再声称:“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地球”;克里姆林宫也多次宣称:“控制空间,是赢得战争的先决条件。”他们何以如此咄咄逼人?我们发展航天事业当然是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虽然无意于控制地球和人类,但为了不被霸权主义者所控制,是否应拥有与其相当的反控制的实力呢?如此等等。作为事件报告文学作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叙写事件,然而它如何在对事件的具体叙写中,引导读者深入到事件的背后,自然而然地引发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是使作品获得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大思想力量的有效手段。在这方面,这部报告文学作品同样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鸣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让科学精神在文学中传扬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