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鸣生 >> 正文

 

震古烁今中华飞天 气韵沉雄英雄史诗——评《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

翟志刚等人其实也是今天“新新中国”的象征性的人物,他们寄托了这个国家新的崛起时刻对于自身力量的肯定,对于世界的贡献。我还记得在电视里看到杨利伟在香港和澳门向青少年讲述他航天经历时,那热烈的场面和一双双渴望和钦佩的眼睛。中国人的太空行,不仅证明了中国的崛起,也证明了中国要对于人类的发展有更多的贡献。这既是全球以国家为单位竞争的一部分,更是人类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弥足珍贵的一部分。 
  《千古一梦》是中国航天历史的长卷,也是中国人太空探索历史的真实写照。航天事业既是中国的科技、经济、国防等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航天梦正是我们中国梦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表现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历史,展现中国人的太空梦想,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六十周年的时刻,《千古一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李鸣生的这部报告文学赋予了这段历史一个大气磅礴又饶有兴味的叙述,也为中国人的飞天梦做了一个最近距离和最具真切感的探究和展现。对于中国太空事业的持续关注以及大量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对于大量亲历者和当事人的直接采访,都让人们通过这部作品对于中国航天的整个历史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因此,李鸣生的记录和书写具有相当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本书首先深入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之中,将这个历史的复杂的脉络加以清理和展现。而正是由于这种广阔的背景的充分的展现,才使得中国航天在一个民族经历诸多挑战和困难的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一个位置。在当年冷战的格局之下,中国人一展雄心的航天梦想虽然还没有实现的机会,但其基础却在新中国的发展中得以奠定,“两弹一星”为航天奠定了基础,当年中国人在艰难中也没有放弃航天梦。由于航天比起“两弹一星”具有更加复杂和综合的条件,也更加显得目标高远。一直到了改革开放时代,航天梦才变成了一个具体的计划和具体的方案。李鸣生生动地展开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载人航天相关的讨论和决策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正是三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航天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航天提供了相应的现实的物质和技术的条件,中国载人航天才会有这样迅速的发展。那些争议和探讨的各种不同的方案和设想在今天来审视也可以看到其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无论已经实现和被事实证明可行的方案,还是已经在实践中消逝的构想,其实都丰富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李鸣生从中国崛起的大背景来展开载人航天的历史的壮阔卷。因此具有着高度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场感。他当然写了方案的展开,更写了具体实施的艰难和面对的复杂挑战,也通过大量细节对于中国载人航天的具体发展进行了眉目清晰、条分缕析的展开。在李鸣生这里,历史的大目标和具体细节的把握有了结合,总体性的探索和生活的世态都展开得相当生动。人物的描写和历史的表现都既生动可读,又启人思考。让人在感慨航天人的贡献的同时,对于国家的明智的选择和决策也更添加一份深深的敬意。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有深刻的启示,它说明中国人有足够的勇气和足够的智慧,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心就一定可以实现。中国梦的璀璨的光芒就可以激励中国向着无边的太空求索的同时,也激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中力争上游,为了中国和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为自己和中国争取一份属于中国的光荣。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神舟五号”飞船在 

  圆梦之旅的清醒书写 
  韩瑞亭
 

  在航天题材领域跟踪探求、辛劳耕耘多年的军旅作家李鸣生,以他的新作《千古一梦》,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背后的不寻常的历程。虽然,这部书是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飞天归来5年多以后问世,却依然让人生出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时的那种新鲜的愉悦和激动。 
  李鸣生在他独立开辟的航天题材领域里,已经有了《飞向太空港》等5部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为他带来文学上的声誉,更磨砺了他激情的思维和笔锋。《千古一梦》仍然保持着这位作家以往作品的总体特色,有开阔的视野和对主体事件的宏观把握,有翔实的事象描述和诸多人物繁简各宜的勾,有激情的叙说和理性的思辨。不过,或许由于这部新作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沉淀,却使之增添了更多清醒的历史意识。作品对于中国载人航天这一主体事件的描述,始终置于国际和国内、历史与现实纵横交错的时代环境之下,置于新中国建立以后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社会动态之中,它们既是这一主体事件生成、发展环境的真实呈现,又使这种描述具有相当的历史纵深。作品在展开“神舟”号飞船研制、发射并成功实现载人飞天壮举的重点铺写之前,用较多的笔墨叙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先驱者的艰难探索与早期实践,叙写了这项飞天工程从最初构想到真正启动所经历的30多年起落沉浮的命运。实际上,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初预想,早在1958年就由科学家赵九章提出,而那时苏联的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还没有上天。随着苏美两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频繁发射,不甘于落后的中国航天人也在奋起追赶。从1968年正式建立载人飞船总体设计室,到“曙光”号飞船设计方案的提出,仅仅过了两年。与此同时,选拔航天员、新建发射场的部署也在加紧实施。然而,限于国力的贫弱,科技实力的单薄,尤其是十年“文革”的大折腾,使这项载人航天的早期工程被迫中断和夭折,也令壮怀激烈的先驱者们空洒一把英雄泪。而真正接续起这个航天人的梦想工程,竟又过去了十多年。但飞船设计专家范剑峰们的拓荒之功不可磨灭,那位在军用挎包里装着施工图纸和冷馒头,走遍西昌新建发射场区的每寸土地,又将忠骨埋在那方土地上的工区副主任赵清廉的遗愿,也不能被忘记。先驱者的热泪和忠骨,都应属于中国载人航天的鲜活历史。 
  想必由于带着这种来自生活深处的清醒的历史意识,作品对于中国航天人成功实现载人飞天辉煌壮举的书写,虽然如作家以往的作品那样饱含着激情,但这激情中亦多了一些理性。这种理性的激情,显现于作品在描述中国航天人追求实现飞天梦想的曲折经历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时,对于这群航天人的个人命运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鸣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震古烁今中华飞天 气韵沉雄英雄史诗——评《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