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ang >> 康有为 >> 正文

 

辛亥革命时期康有为“渐进民主”的政治思想

梁启超指出:“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指康有为)为首。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重君权,……先生之议,谓当以君主之法,行民权之意,若夫民主制定,则期期以为不可,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12]这段话清楚表明,康有为提出的完美的民主制度,并非立即能实现的,必须先经过向统治者要求民权,逐步建立君主立宪的阶段。为什么要这样呢?康有为提出两点理由:第一,社会的发展只能循序渐进,不能躐等、超越。他认为,“思入无方,行必素位”[13],理想可高,行事必须因时。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次序进行的。从政治方面讲,每一世都有其相应的政治制度,帝制适于据乱世,君主立宪适于升平世,民主共和适于太平世。社会的发展及政治制度的演变,都只能按此次序进行,人为的抑阻或助长都是有害的,按康有为的说法即是:“为治有序,进化有级,苟不审其序,而欲躐级为之,未有不颠蹶者也。”[14]当时中国正在从据乱世向升平世转化,故只能变君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而不能实行共和。第二,中国人民尚未具备做共和国民的资格。康有为认为,中国人民在专制统治下几千年,受专制之毒已深,且民智未开,民众尚未有行民主的资格。在此情况下,急求较高的政府形式,与维持失去效用的过时制度一样危险,因为“乱世民智未开,必当代君主治之,家长育之,否则团体不固,民生难成,未至平世之时,而遽欲去君主,是争乱相寻,至国种夷灭而已。”[15]因此,在争得民主的过程中,最理想的方式是利用现有的君权,通过变革,确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必须坚持,但考虑到既存势力与环境,改变的方式又必须是缓慢平和的。

利用君权,就要保皇。从戊戌出亡,康有为即提出了“保皇”的口号。1899年7月,他在加拿大成立“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又称“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简称保皇会,英文名中国维新会;此后,他即以“保皇”作为团结组织群众进行各项活动的一面旗帜。那么,康有为的保皇思想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第一,反对那拉氏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康有为说:中国积弱,“皆由西后一人不愿变法之故。”[16]而且“时那拉后与守旧派正谋危光绪,故保皇云者,当时抗那拉氏之谋而言。”[17]戊戌政变,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禁,那拉氏、荣禄等顽固派执掌大权,他们对内镇压维新派和革命派,对外投降卖国,因此以归政皇上为旗号,反对那拉氏的反动统治,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第二,为了继续依靠皇帝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康有为说:“观从古变法之举,皆出于大有为之君。……未见无英武神圣之君,而能成变法立治之规模者”[18]。“试观各国开议院之难,英、法皆君民相争,杀人如麻,百年而后定,俄国则争数代,至今未得。(吾)皇上躬欲开之,绝无位之心,但以救秘从众为念,此真尧舜之主也。若有全权行之,三月而成规模,三年而有成效,十年而中国大强矣。”[19]第三,挽救中国的危亡。康有为拟的《保救大清皇帝公司例》明确规定:“今同志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救黄种为主。”[20]“若使皇上复位,新党辅改,中国才可保全,人民必可乐利,此可以戊戌百日之效而推之也。”[21]总之,康有为的“保皇”即与旧时的“尊君”不同,也与单纯地维护“清朝”有别,他是要通过“保皇立宪以达民权自由之旨”[22],即是使君主专制政政制变为君主立宪政制,从而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1900年唐才常自立军起义,一方面宣称“决定不承认满清政府有统治中国之权”,“要创造新自立国”,一方面又力主“请光绪帝复辟”[23];这个看来自相矛盾的宗旨,实则正是体现了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的真正思想,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光绪为首的英、日式的君主立宪的新国家。这个国家可以称为“清朝”,也可以称为“中华”,但无论怎样称呼,它都与原来的清朝君主专制政体,发生了质的区别。当然,康有为把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无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那只能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同时,他以“保皇”来对抗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那更是错误的。

否定一切形式的革命斗争,是康有为始终不变的思想。戊戌时期,他即以变法作为抵制群众革命斗争的一种手段。戊戌政变后,他逃亡日本,毅然拒绝了孙中山关于联合起来共同开展革命斗争的建议。当民主革命运蓬勃兴起之际,他于1902年迫不急待地发表了《与同学梁启超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和《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两封公开信,以种种理由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前一封信中,康有为集中反对各省革命自立的主张,说什么“吾居印度久,粗考其近代史,乃得其所以致亡之由,即诸予所日慕之望之之自立也”,[24]中国各省如果摆脱清政府而宣布自立,则必具印度之后而亡国。在后一封信中,他指出:第一,革命非一国之吉祥善事。法国革命,“大乱八十年,流血数百万”;中国古代的农民革命,亦无不“流血成河,死人如麻”;况今之枪炮远非古代之刀矛可比,如实行革命,必“使四万万同胞死其半也。”第二,在列强加紧侵略的形势下,中国如举行革命,“内乱相残”,犹如鹬蚌相持,渔人得利,终必招致列强的干涉而灭亡。第三,以起自边地、无新式枪械、缺乏训练的革命军,与合全国之力、有新式枪械、训练有素的官军相杭,革命“必败灭,必无成”。况“革命未成,而国民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是故真有爱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第四,满洲、蒙古与汉族皆为同种;政治专治是延袭汉、唐、宋、明之旧,非满洲独创;满汉早已平等,“汉人爰者匹夫可以为宰相”;在这种情况下,革命者开口必攻满洲,是“大怪不可解之事”。况且皇族中尚有舍身救民的光绪帝,只要“皇上一复辟,可立行变法自强,立与民权议政,立与国民自由自主,诸君可不稍俟之。”[25]当时,在清王朝已成为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严重障碍的历史条件下,革命派毅然掀起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的反清革命斗争,无疑是正义的,进步的,康有为站长在革命派的对立面,坚决反对革命,则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他反对革命的观点,则暴露了他无视群众、害怕暴力、害怕大动荡、害怕帝国主义的极端软弱性。

在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保皇派内部分化加剧,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宣告破产的前夕,为了抵制革命,推动正在兴起的立宪动动,1904年,康有为开始了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广泛而深入的考察。在此期间,他以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历史使命感,以“考救政治,比较中西”为“专职”[26],以“遍尝百”的神农自许,对各国的文明果实,“左捋右撷,大嚼横吞”,“考其性制色味,别其良苦,察其宜否,制以为方,采以为药”,希图用此“神方大药”,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康有为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辛亥革命时期康有为“渐进民主”的政治思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康有为: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
    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与梁启超之间的恩怨
    戊戌变法
    康有为
    【创刊:与康有为完全无关】
    《康有为》:康同薇与康同璧
    康有为梁启超派人刺杀慈禧未遂内幕
    康有为连累儒学蒙冤
    康有为 “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
    揭秘:康有为死前七窍流血 因对抗日本
    百年回首 功过难分清的康有为
    【阵亡:康有为玩阴谋反被人玩】
    康有为
    齐白石、康有为书画亮相山西 参观者流
    康有为戊戌变法中“围园杀后”密谋
    康有为
    康有为进京兜售“变法提案”遇挫
    清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诞辰
    康有为晚年隐居:构筑别墅尽情纳妾游
    康有为故居屋檐塌陷 下雨时房间漏水严
    康有为“大海潮音,作狮子吼” 改变梁
    戊戌变法中的康有为:欲谋大事而惜身
    只见过光绪一次的康有为是戊戌变法领
    光绪皇帝与康有为的“戊戌密谋”
    康有为的书生意气
    康有为热衷名利 为名利曾建议慈禧继续
    儒学衰微时代的儒学大师康有为
    康有为建保国会 拒绝李鸿章捐款惹是非
    【分裂:汪、梁之争与报纸的康党化】
    康有为并未领导公车上书
    言重于行 学胜于政的传统名士康有为
    因个性激进 康有为擅自发动“围院”之
    后合法性时代的儒家制度化重建——民
    坚持“虚君共和 ”是康有为参与复辟的
    从传统角度出发探源康有为保皇思想
    从历史的巨人到历史的侏儒的康有为
    全盘欧化风潮中的传统文明守护者康有
    既是“圣人”也是“庸人”的康有为
    康有为不是戊戌变法的领袖 对光绪并无
    坚持己见 言行不一又迷信风水的康有为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