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著名的 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它的主要内容是:
(一)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那时,升降官员不问劳逸如何,不 看政绩好坏,只以资历为准。故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苟且,无所作 为。范仲淹提出考核政绩,破格提拔有大功劳和明显政绩的,撤换有罪和不称 职的官员。
(二)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当时,大官每年都要自荐 其子弟充京官,一个学士以上的官员,经过二十年,一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 就有二十人。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朝廷,不仅增加了国家开支,而且这些纨 绔子弟又不干正事,只知相互包庇,结党营私。为了国家政治的清明和减少财 政开支考虑,应该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防止他们的子弟充任馆阁要职。
(三)精贡举,即严密贡举制度。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应该改 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 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进 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了。
(四)择长官。针对当时分布在州县两级官不称职者十居八九的状况,范 仲淹建议朝廷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北宋州以上的一级监察和财政区划)检查 地方政绩,奖励能员,罢免不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地推荐和审查,以防 止冗滥。
(五)均公田。公田,即职田,是北宋地方官的定额收入之一,但分配往 往高低不均。范仲淹认为,供给不均,怎能要求官员尽职办事呢?他建议朝廷 均衡一下他们的职田收入;没有发给职田的,按等级发给他们,使他们有足够 的收入养活自己。然后,便可以督责他们廉节为政;对那些违法的人,也可予 以惩办或撤职了。
(六)厚农桑,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范仲淹建议朝廷降下诏令,要求 各级政府和人民,讲穷农田利害,兴修水利,大兴农利,并制定一套奖励人民 、考核官员的制度长期实行。
(七)修武备,即整治军备。范仲淹建议在京城附近地区召募强壮男丁, 充作京畿卫士,用来辅助正规军。这些卫士,每年大约用三个季度的时光务农 ,一个季度的时光教练战斗,寓兵于农,实施这一制度,可以节省给养之费。 京师的这种制度如果成功了,再由各地仿照执行。
(八)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主管部门若有人拖延或违 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另外,还要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 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这样,便处处都没有阻隔皇恩的现象了。
(九)重命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范仲淹认为,法度是 要示信于民,如今却颁行不久便随即更改,为此朝廷必须讨论哪些可以长久推 行的条令,删去繁杂冗赘的条款,裁定为皇帝制命和国家法令,颁布下去。这 样,朝廷的命令便不至于经常变更了。
(十)减徭役。范仲淹认为如今户口已然减少,而民间对官府的供给,却 更加繁重。应将户口少的县裁减为镇,将各州军的使院和州院塥署,并为一院 ;职官厅差人干的杂役,可派级一些州城兵士去承担,将那些本不该承担公役 的人,全部放回农村。这样,民间便不再为繁重的困扰而忧愁了。
《条陈十事》写成后,立即呈送给宋仁宗。宋仁宗和朝廷其他官员商量, 表示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 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
庆历三年(1043年)底,范仲淹选派了一批精明干练的按察使去各路检查 官吏善恶。他坐镇中央,每当得到按察使的报告,就翻开各路官员的花名册把 不称职者的名字勾掉。枢密副使富弼平时对范仲淹十分尊敬,这时见他毫不留 情地罢免了一个又一个官员,不免有点担心,从旁劝止说:“您一笔勾掉很容 易,但是这一笔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器呀!”范仲淹听了,用笔点着贪官的 名字愤慨地说:“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要好吧!”
在范仲淹的严格考核下,一大批尸位素餐的寄生虫被除了名,一批干才能 员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官府办事效能提高了,财政、漕运等有所改善,暮气沉 沉的北宋政权开始有了起色。朝廷上许多正直的官员纷纷赋诗,赞扬新政,人 们围观着改革诏令,交口称赞。但是,这场改革直接触犯了封建腐朽势力,限 制了大官僚的特权,他们对此恨之入骨,随着新政推行逐渐损害他们的利益, 便集结在一起攻击新政。他们诬蔑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结交朋党,他们并 串通宦官不断到宋仁宗面前散布范仲淹私树党羽的谗言。曾作过西北统帅的夏 辣,是个诡计多端的家伙,宰相吕夷简告病退休时,他满心以为凭自己的资历 可以接替宰相职位,没料想在石介、欧阳修的评击下,非但没有当上宰相,连 枢密使的官职也丢了。他恼羞成怒,蓄意报复。于是他让家里的一个使女天天 临摹石介的手迹,等到写得到石介亲笔字一模一样了,便伪造出一封石介写给 富弼的密信,信里说要废掉仁宗。夏辣到处张扬,诬陷改革派阴谋另立皇帝。 于是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宋仁宗虽然对这件事未必全信,但看到反对革新的 势力这么强大,他开始动摇了,失去了改革的信心。到庆历五年初,一年前慷 慨激昂,想励精图治的宋仁宗终于完全退缩,他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解除 了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将他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富弼、欧阳修等革 新派人士都相继被逐出朝廷。坚持了一年零4个月的订历新政终于失败。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