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F >> fan >> 范仲淹 >> 正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边城就是在宋夏交界的前沿阵地修筑寨堡,建立军事据点。范仲俺的
部下种世衡建议,在延州东北二百里古宽州的故垒上筑城。这里地处要冲,右
可屏障延州,左可得到山西的粮食,北可以进图银、夏二州。范仲俺采纳了这
个意见,派种世衡率兵前去修筑,夏兵来争,种世衡就一边作战一边抢修。城
内缺乏水源,他出重金奖励凿井,终于从地下150尺处冒出了清泉,于是取名为
清涧城。种世衡又大兴营田,一年收获粮食近万石,补充了军粮;又募商贾通
贸易,经济上逐渐充实起来。同时,鼓励军队练武习射,把银钱当靶心,谁射
中就赏谁,自此人人能射,终于使清涧城成为延州北面一个坚固的军事要塞。
在范仲俺及其后任的努力下,不仅修筑了新的军事据点,而且还先后修复了永
平、承平等旧寨12处;召回附近逃亡的蕃汉人户,开辟营田数千顷,恢复了农
业生产。考虑到当地百姓远路输纳赋课,过于劳苦,范仲俺还奏请将  城县升
建为军一级的行政单位,让河中府、同州、华州的中下等户,就近送缴课税。
在春夏季节,则调  延兵马来  城这里,就近购食军粮,可以节省3/10的买粮
开支,还不算别的减省。经济的恢复和军事力量的加强,使延州及周围附近的
寨堡十分巩固。夏军私相告诫说:“别想打延州的主意了,现在的小范老了(
指范仲俺)胸中有数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指范雍)好欺负。”

    范仲俺的主张又推行到陕西沿边各路,没过几年,宋在延州与庆州间修筑
了大顺城,在环州和镇戎军间修筑了细腰城和葫芦泉诸寨,打通了各州之间的
道路,摆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一方有警,各方应援,宋军的防守能力大大地
加强了。

    精练士卒,就是采取各种办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皇帝的诏旨中曾规
定了各级将领统率军队的数目,若遇敌侵犯,地位低的军官就带军队先行出阵
抵御。范仲俺说:“战将不选择适当的人,只以官阶高低作为出阵先后的标准
,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于是,他认真检阅了延州的军队,淘汰了一批怯懦
无能的将校,选拔了一批经过战火考验的有才干的人代替他们,他又淘汰老弱
,选择18000名合格士兵,把他们分成6部,让每个将领统率3千人,分别予以训
练,改变了过去兵将不相识的状况,临战时根据敌军多寡,调遣他们轮流出阵
抗敌。范仲俺又积极召募士兵,因为原来守边的大都是从内地调来的已经腐化
的禁军,这批人既不耐劳苦,又因久戌思乡,斗志不高,而从本地人民中召募
士兵,熟悉山川道路,强悍敢战,又因保卫家乡,斗志较强。精练士卒,提高
了军队的战斗力。此外,范仲俺能以身作则,将士没喝上水他从不说渴,将士
没吃上饭他从不叫饿,朝廷赏赐给他的金帛都分发给将士。范仲俺赏罚分明,
奖励勇猛杀敌的士兵,提拔重用立功的将领,对克扣军饷的贪污分子则当众斩
首,毫不留情。这样,在范仲俺的率领下,西北军中涌现出许多像狄青、种世
衡那样有勇有谋的将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
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招抚属  就是大力争取宋夏交界的少数民族--  族。在沿边横山一带散
居着不少  族部落,由于力量单薄,他们在宋、夏间持观望态度,有的曾投靠
西夏,为元昊作过向导。范仲俺一方面筑堡立寨,切断他们与西夏的联系,并
用兵保护他们的安全;另一方面竭力招抚他们,  族酋长来见,范仲俺屏退卫
兵,亲自接入内室,推心置腹相谈。  族人亲热地唤他“龙图老子”(当时范
仲俺的职衔是龙图阁直学士)。对受战争损害的  族人民则拨给空地,发放粮
食、农具等帮助他们恢复生产。这一政策更受到  族人民的拥护。这样,  族
部落纷纷归附宋朝,担任宋军的向导,并出兵助战,有力地支持了宋军。
    通过实施以上的措施,扭转了宋朝被动挨打的局面,使已经破坏的边防重
新又巩固起来。边境上流传着一首歌谣说:“军中有一韩(琦),西‘贼’闻
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仲俺),西‘贼’闻之惊破胆。”而西夏境内由于长
期用兵,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无力战争。这样,双方从庆历
三年(1043年)开始议和,到庆历四年正式达成和议。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
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

                     主持庆历新政    推行政治改革

    庆历三年四月,宋夏局势刚刚和缓,宋仁宗便将范仲淹调回东京,升任为
参知政事(副宰相),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等人一道主持朝政。当时,北宋
的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而行政效率越来越低,军队数量不断增加,但内忧外
患不时爆发,百姓负担十分沉重,国家财政却入不敷出。不少有远见的人担心
封建国家的命运,连连上疏要求宋仁宗进行改革,在严重的危机面前,宋仁宗
三番五次召见范仲淹等人,赐给他亲笔写的诏书催促说:“你们为国尽心,不
必有什么顾虑,凡是急需改革的事,赶快提出来。”并且叫人打开宫中的天章
阁,在条案摆好纸笔,督促他们立即写出改革方案。范仲淹一贯主张改革,以
治理天下为己任。早在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就曾洋洋万言上书朝廷,
提出一系列建议:选择贤明的人作州郡长官,举荐有成绩的人当县令,排除社
会上的游散懒惰势力,裁汰冗员并取缔过度侈费,严密选举制度,培育将帅以
加强边防等。后来他又经常上书,分析民间利病和朝政得失。现在他更觉得责
无旁贷,但他又深知积重难返,他对人说:“皇上对待我,真够信任的了。不
过,事情总有个先后缓急;以往长期安定局面中积累的弊病,决非一朝一夕所
能革除呵!”然而国家的危机如此严重,皇上求治如此心切,时间是耽搁不起
的,于是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范仲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