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敬畏先贤




  敬畏法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国家要乱套。遵纪守法看似受到约束,实际是维持了公共秩序,而人类的生存是离不开秩序的。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很多犯罪都是从小偷小摸起步的。频繁的违反纪律,会习惯成自然,进而由量变到质变。每个人都敬畏法则,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敬畏师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口耳相传的千年祖训总有它的道理。敬畏家长,把父母的嘱咐放在心上,你会少犯许多错误,少走许多弯路。敬畏老师,把谆谆教诲记在心上,你会得到更多收益。敬仰高人,会生出见贤思齐的力量。敬人者,人恒敬之;畏人者,人亦畏之。
  敬畏爱情。有首歌里唱道:忧郁是友情交往中的那份胆怯;深沉是排遣不出的一种寂寞;潇洒是会玩、会学而又天真活泼;理想是光“想”而她不“理”你的一个个诱惑;爱情是易燃、易爆、向往而又害怕的一把火。既然把爱情比喻成火,就意味着有利有弊。而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爱幻想又爱冲动,如果这时不能处理好友谊与爱情的关系,则会被“火”燎着。因此,敬畏爱情才能避免游戏人生。还是把纯洁的爱情留给将来成熟了的你吧,这样才能让青春充满美好的回忆。

常怀敬畏之心

总在孩子们的文章中读到”个性张扬”这个词语,他们把无所顾忌,无所羁绊,想到就说,想到就做认为是对这个词语的最好诠释;他们沾沾自喜于他们这些90后所处于的这个及其宽广及其包容的世界,他们觉得他们要做的就是向前冲,至于结果,那还不是目前他们要考虑的事情.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幕幕令我们瞠目结舌忧心忡忡的场面.

班里曾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是由外班转来的,过程很曲折,家长托了很多关系费尽了心机终于如了他的愿,本以为从此他会努力向上奋起直追回复从前的神威,然而,他并没有做到自己所承诺的,致使父亲盛怒之下大打出手,最终调至别班。肆无忌惮地玩了近两个月后,又想回来,于是他母亲放下脸面和尊严,又托人说情恳求乃至哭诉,为着孩子的又一番承诺极力努力着争取着……我看着泪流满面的这位可怜的母亲,不知该说什么才能敲醒她理智的思维。其实,孩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纵容,好多父母在孩子犯了错后常做的不是引导和帮助,而是帮忙逃避,致使孩子越来越像脱缰的野马,离正途越来越远,他们天真地认为,无论跑多远,怎样与目的地背道而驰,最终总有父母来收拾残局,在他们的心里,还没有什么是靠父母的力量达不到的,他们在父母的保护下过得太安逸随性了,他们不肯也不愿相信他们的要求也有不能满足的时候,他们凭借离家出走或自我伤害逼迫着父母竭尽能力,他们从不停下来反思或者不能深刻反思,就这样渐渐地把该担负的责任也都抛给了他人。

这几天,又出现了一起这样的事情。学生W最近屡次犯错,让他的父亲和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都头疼不已。W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由于家长工作忙疏于管理,成绩始终处于下游。上学期一次打架事件让他的胆量徒增,于是,出现了以前不曾出现的想象,与老师公然顶撞,不服老师批评背着书包冲出课堂,在晚自习上说笑打闹被值班校长抓住等等,我与其家长商量好给他一次教训,让其深刻反省,写好了两份检查,并言明是最后一次,如有再犯就调出班级。然而,不过三天,他竟又借着送有病的同学回家的机会去网吧逗留了三个小时,晚上6点才回到学校。于是,家长也跟着食言找出种种理由恳请再给一次机会。看着家长除了恳请别无他法的样子,看着孩子无视父亲尊严的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我真是说不出的悲哀,为家长更为孩子。

有些孩子陷入早恋的泥潭,尽管反复陈明厉害,依然执迷不悟,成绩的急速下滑,父亲的叹息,母亲的眼泪,老师的劝导都通通抛掷脑后;有些孩子耽于玩乐,眼看有些科目听不懂了竟索性放弃,依然优哉游哉;有些孩子把另类挂在嘴上,把黑头发染黄,涂上睫毛膏,穿上时尚衣,与一些无业青年过从密切,自认为潇洒自由……

在这里,我不想指责家长,我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也无可奈何,这其中有着诸多的社会因素,我只想说说孩子们: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谁也代替不了,在人生最关键的青年时期,你们怎么走,走什么路决定着你们的一生。你们有着父辈所欠缺的勇气,冲劲和自主精神,这是你们的优势,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是否有益是思的前提,在每个人的心里,都要有一条界限,该做的去做,不该做的就不能去做,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不要突破规定的底线,一旦突破了底线,没了改过重来的机会,就把自己的一生都毁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用它来规正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行为,让我们能沿着一条虽坎坷不平却能看得见光明的道路前行。

常怀敬畏之心

现在,很多我们不愿看到、听到的消息,频频冲击我们的视觉、听觉。比如,个别领导干部贪污腐化的消息,禽流感、疯牛病蔓延的消息,海啸、飓风、沙尘暴肆虐的消息,等等。在痛心和无奈之余,我想到了保持敬畏之心这个话题。

人,是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敬畏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信念。这种态度和信念是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教训中得来的,是从科学认识的不断积累和“纠错”中得来的,也是从人与自然长期相处的生命体验中得来的。有了敬畏之心,人生就如同野马有了缰绳之约束而不会任意飞奔,洪水有了河堤之束缚而不会到处泛滥。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应敬畏什么的人是可悲的。

敬畏法律。法律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法律之于人正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之于汽车,虽然它不时要我们停车等候,但保证了道路的畅通和我们的安全。一个人如果无视法律,行为就容易出轨,甚至惹上牢狱之灾。“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句俗语并没有道理,事实上因胆小而“饿死”者少而又少。在法律法规面前,还是胆小点为好。

敬畏规律。敬畏规律的目的是掌握规律、利用规律。要敬畏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比如,我们党提出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律;敬畏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我们党总结了国内外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敬畏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只有敬畏和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才能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敬畏自然。人类是自然之子。如果人类对自然进行无度的开发,大自然就会反过来报复人。人类在利用自然获利的同时,应谨慎行事,不要随意在自然的“肌体”上涂抹人的意愿,防止对大自然过度开发。因此,我们要减少日常生活中对高资源消耗品的使用,提倡简单、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

敬畏舆论。不管是谁,都要面对社会的舆论与别人的评价。为人是否诚实,处事是否公道,大家自有公论。因此,应该把社会舆论和别人的评价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照自己,看看脸上有没有污点、品行上有没有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心存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无论做官为民、做人做事,都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从而使个人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世界更加美好。

上一页  [1] [2] [3] [4] [5]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字的敬畏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敬畏先贤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