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字的敬畏》教学反思:

《字的敬畏》教学反思:                             

                            赵庄小学   海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采用了一明一暗两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即以“字是值得敬畏的”为暗线,以“为什么字是有生命的”作为明线。其间运用多媒体手段,想象与文字相结合,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字的敬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悟,探究与体验,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从中感受文字所创造的奇迹。最后结合填空句式进行课堂反馈,有总结有升华,深刻理解汉字为什么是有生命的,从而体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否落实。

在具体的环节设计上,我采用了以下几种突出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

如在第五自然段中,我抓住“呼风唤雨”一词,让孩子们把感悟融入到情感朗读之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通过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促情,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文字创造的奇迹,去体会文字呼风唤雨的本领,去欣赏文字带给我们的或喜或忧或敬或畏的丰富情感,才是对汉字真正的理解!

至于有的老师提到的关于用惊心动魄的音乐对《聊斋志异》

的情景进行渲染的提议,至今我依旧无法苟同。既然字能让我们感悟到情境的神秘、恐怖、身临其境,为什么还要蛇添足呢?即使孩子们通过文字无法感悟到位,这也只是时间与阅历的问题,借助音乐帮助感悟,不但不能达到汉字的魅力,相反会削弱它的神奇色彩,突出音乐的本领,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呢?

2、与阅读积累整合中,对汉字产生敬畏,理解它的生命所在。

例如:第八自然段的研学中,让孩子们仿照课文中的“翠”、“风“、“雨”列举同样含蓄的汉字。有的孩子说:一看到“暖”字就仿佛春天如约而至;有的孩子说:一看到“雪”字,就让他想到了寒冷的冬天;有的孩子说:一看到“黄”字,就让他想到了皇帝,想到了祖国……我想这已经是一个10岁孩子对伟大的汉字最完美的诠释了。

面对如此晦涩难懂的文章,让一个个只有10岁的孩子理解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之为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每一个成人看过这篇文章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吗?未必吧。哪怕学生只明白了汉字的一个特点一个方面,我们就不能无视他的理解感悟能力。

3、板书的设计突出汉字的精髓。

记得全国优秀教师吴正宪老师来我镇讲课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节课应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始,还应有个令人回味的结尾。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课文内容,在最后的教学环节,将板书连缀成为这样一首诗:

                字的敬畏

•            敬惜字纸乡俗在,

•            文化传承敬畏来。

•            诗歌曲赋藏意蕴,

•            含蓄生命皆热爱。

最后我想谈谈我的一点想法。许多老师认为语文课应让朗朗的读书声在课堂上久久回荡,对此我并不否认。因为“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不过语文课通常要用2——3课时才能完成,可能每节课的培养重点不同,所体现的读的方式也存在迥异。

对于本课时而言,仅仅让学生通过读能理解汉字背后让人体味到的东西吗?讲解与引导,朗读与感悟应齐头并进!语文课不仅仅是指导朗读的课程,它的最终目的应是理解与感悟。朗读是理解与感悟的形式,而感悟与理解是朗读的实质。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字的敬畏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字的敬畏》教学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