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字的敬畏

《字的敬畏》是冀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文选自乔传藻关于写作的文集《文学的眼光》。文章篇幅较长,意蕴深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深深的热爱之情。在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由逐渐了解到最终敬畏的过程:小时候乡俗的影响——老人们关于“敬惜字纸”的告诫;后来自己读书的体悟——感受到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文章的结尾,作者不禁感叹到: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本课相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着太多的难点难以突破。一千多字的课文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篇幅是比较长的。而且本文的好多句子既长又绕嘴,还有很多难懂的词,这样一来,学生很难正确流利的读下来。读就成了第一道难关。第二自然段中学生们很难仅凭一段文字就能理解乡俗中蕴含的对汉字的敬重。等等类似的难点文中就有四五点之多。因此建议教学前先进行充分的预习和相关难点的分散。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敬畏”的是什么,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2 通过朗读、默读、诵读等活动使学生感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实现在语文课堂上的“读”占鳌头,以读促悟。

3 力求实现语文课堂有效的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电脑幻灯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2 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说说“敬畏”是什么意思?一般你会敬畏些什么?

师总结:一般我们敬畏的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是具有强大力量的事物。那么小小的汉字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敬重呢?他又敬重汉字的什么呢?

二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的结构。

1 看课文回忆: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了对汉字的敬重的?(乡俗和读书)

2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乡俗的影响,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读书的影响?(2——4、5——8)

三理解2——4自然段,感受乡俗带给“我”的对汉字的敬畏。

1 思考:“我”对汉字是先产生了敬重还是先产生了畏惧呢?你是读了哪句话体会到的?(结合第2自然段理解)。

2 听着老人们的告诫,望着化为青烟的字迹,“我”心中会想到些什么呢?(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结合“神圣”一词,体会作者对汉字的敬重。

3 指明带着敬重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

4 过渡:此时我对汉字的敬畏还只是一种模糊的意识,它来自乡俗对自己的影响。但正是这种模糊的敬畏,让我对汉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萌生了探寻方块字奥秘的向往。从此,我就一步步走进了汉字的世界,开始了读书探寻的历程。

四精读5——8自然段,体会作者敬畏的是什么。

1 指名分段读这一部分,思考:在这一部分,作者通过什么讲述了自己在读书中探寻的收获?(了解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渗透写作方法)

2 读第五自然段,理解作者体会到的汉字“呼风唤雨”的本领。

(1)默读写读《聊斋》的这一自然段,思考:读《聊斋》时的感受让我发现了方块字的什么奥秘?边读边想,把有关的句子勾出来。

(2)结合学生的谈话和文中写的读《聊斋》时的感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方块字能呼风唤雨。引导学生感受《聊斋》带给人的恐怖的气氛。

(3)指名有感情地读第5自然段。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字的敬畏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字的敬畏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