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枣核》教案



2、文中踏访后花园的内容是最能表现旧时同窗的思乡之情。

大声地朗读是让学生读通、读顺文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字词的障碍。自行扫除文字障碍和概括文章内容是应该一贯坚持的基本训练。交流文章的主体部分则为深入把握文本做好铺垫。

 

 

 

 

 

 

 

再读课文

品读细节

理解

 

1、齐声朗读⑦——⑩小节。

2、圈同窗家后花园中哪些景色是最富有家乡特色的?

(1)古人以青青杨柳作为牵绊游子、抒发离愁的象征性植物。如“羌笛何许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和杨柳有关的内容?(2)莲花是能消除人间疾苦的圣洁之花,又象征着纯洁的心,如杨万里的送别诗中就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哪些诗文中写莲花的洁净、高雅?(3)展示一组北京北海公园、厂甸、隆福寺、总布胡同的照片,再回到文中描述“我们家北海”的文字进行对照。

3、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后花园,旧时同窗还想增加哪一景?这几颗枣核承载着一份怎样的感情?能不能圈关键词句体会旧时同窗的情感?

4、引导学生产生困惑,为什么如此思念祖国和家乡,生活条件又很好,却不回祖国寻根呢?

介绍《枣核》的写作背景。1979年2月,即出访美国的前半年,中国作家协会正式为萧乾平反,确认1957年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实属错划。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经过这20多年的坎坷磨难之后所面临的神州大地,一方面是生机勃勃,另一方面又是百废待兴,国门重新向世界打开。萧乾带着他老新闻记者的深刻洞察力(萧乾曾是在西欧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抓住国人在美国的现代社会生活及其心态,引发人们审视每个异乡人都难以割舍的民族情结,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极具见地和创新的,是站在了民族与发展的高度上提出的思考。

1、朗读

 

2、圈后花园中反映同窗的思乡之情的细节(1)“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2)“坪中央有个睡莲池”(3)“我们家的‘北海’”。调动自己的积累,交流这些及具象征意义和中国韵味的事物,体会同窗的思乡之情。

3、抓住文章第①——④段,交流自己的感悟。尤其是几个关键词句,如 “殷切”、 “托”、“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可以让学生读读品品,更加自然地领会旧时同窗对枣核的珍视,从而体会到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朗读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读读品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指导学生重视朗读。

2、生活的一切都由细节组成,文章亦如此,看似平常的细节蕴含着智慧的光芒,看似简单的细节,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借助细节拓展文化知识,也借助细节让学生理解同窗建后花园的用心和作者构思的苦心。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一个富有深意的主题的方式值得借鉴。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细细揣摩关键词句的意味,这种品味语言的阅读方式应当掌握,并将其灵活运用在学习当中。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枣核的分量豁然开朗,枣核虽小,但在文中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将游子之心和故乡之土紧紧连在了一起。

4、文章是在特定背景条件下的产物,抓住突破口,解开这个情结,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海外游子那颗滚烫的中国心。

 

 

 

总结归纳

在特定的背景下再看这篇文章,我们是不是发现那几颗枣核所包涵的依恋故土之情很不一般?作者萧乾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文章以小见大的手法可见一斑。

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热情。

课后作业

1、多年以后的作者最近又想起和这位旧时同窗通信,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呢?(100字左右)

2、自选题:(1)学唱张敏明的《我的中国心》或者费翔的《故乡的云》(2)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枣核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枣核》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