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心灵鸡汤
——读《毕淑敏散文》
一次在学生的试卷上,读到了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觉得那里面的每一句话仿佛都是从我的心里蹦出来的。我将它读了又读,还在自己地博客里,把它推荐给和我一样的母亲们。后来在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我又读到了她的《学会看病》。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越发觉得她不仅是一位严格的母亲,而且也是一位聪明的母亲。于是,我对毕淑敏产生了兴趣。
读完《毕淑敏散文》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品尝了一碗虽清淡,但且极有营养的鸡汤,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滋养。
第一次觉得母爱也需要学习。我原以为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她是与生俱来的,连动物都会,哪里还要什么学习?可是我错了!与生俱来的只有动物的本能,而这是远远不够的。爱不仅需要学习,还需要钻研,需要切磋,需要反复实践,需要考验,需要总结经验,需要批评帮助,需要阅读需要讨论,需要提高需要顿悟……总之,需要一切手段的打磨和精耕细作的艺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母爱达到其高级阶段。也只有这样她才能高度尊重生命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帮助一个新的生命,走向灿烂和辉煌。而在母爱的初级阶段,她可能不尊重孩子,她把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强加在一个和她完全不同的人身上,甚至到酿成悲剧的那一刻,她还不明白自己对孩子满腔的爱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当然,有很多时候,也的确是出于爱,可正是因为不会爱,反而更深地伤害到了孩子。是啊,“爱是没有天造地设的老师的,爱又无法无师自通。爱很艰巨,爱要我们在时间中苦苦摸索。”
第一次感觉到我也很重要。对于我的父母,我永远是他们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都是独特的一个。我的每一点成功或喜悦,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再像花儿一样从他们的心底绽放到他们脸上;假如我生病了,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假如我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就会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面对这样无法承载的亲情,我怎能说我不重要呢?对于我的伴侣,我们就像混于一碟的两种颜色,已无法分开。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可现在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记忆早已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相互帮助又相互依赖。不能设想,生命中没有了你或我,生活将会怎样。对于我的孩子,我是他至高至尊的唯一,谁也无法替代,我是他最初的宇宙,我是他每次回家第一个要找的人。要是我隐去了,那么年幼的他将会觉得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伤口流血了,谁来为他包扎?肚子饿了,谁来为他做饭……无论在天涯还是在海角,无论是贫穷或是富贵,我都是他永远可以依偎的港湾,也是他今生永远的牵挂。俯对我的孩子,我怎能说我不重要呢?
第一次认真思考孝敬老人。我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我们的四位老人都还健在,而且身体也都还健康。他们不仅能自己照顾好自己,而且还在不停地为我们这些早已是大人的孩子们操劳着。我很满足于逢年过节时兄弟姐妹和他们团聚在一起,那种天伦之乐,那种其乐融融,总是让我觉得幸福又感动。可我还从来没认真想过要怎样去孝敬他们,一是觉得现在还早着呢,另外就是孩子这几年正是我操心的时候,等他们年岁再大些考虑也不迟。原来我是错了,我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原来世上什么都可以等,唯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感谢作者,于我来说,孝敬父母,还来得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