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学杂谈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三店一中 肖新桂】
〖唤醒自我表现自我·珍视学生的言说方式〗 学生起初感知世界具有朦胧性、情感性和生命性,所以在他们的言语里,时常有诗意而模糊的表达;另一方面学生词语的贫乏又无法把他的内心的感知与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我在作文中常常注意学生的不寻常的语句,然后便仔细分析,分辨出这些句子是属于思维不清,表达不清,还是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学生观察世界常常独具慧眼,其语言也常常别有情趣,千万不可只顾句子的规范,而不问灵性、诗性的表达,结果只会轻率地抹杀了孩子的灵性。 我在教《心声》一文后,让学生写了一篇随感。有位同学是这样表达的:你那飘逸的秀发令我羡慕,你那甜美的声音令我激动,你那黑眼圈让人痛恨。最后一句从逻辑上说不合常理。结果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才知道,这位学生是想表达对老师的关心,希望老师别为自己操心,别为学生熬夜。如果一味修改,就会导致写作的“失语”。故此珍视学生的言语方式,能培养学生智慧的灵苗,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福建省福安市第四中学 陈赛萍】
〖鲜活语文课堂的几点尝试·转换教师角色,开启学生智慧〗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教材为中心的“物本”教育,重视对课文的肢解分析,爱好从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到课后练习、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全方位的“拉网式”教学,教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在抽象概念、无用的信息、浪费时间、湮灭兴趣、扼杀想象。而“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这句名言,全然不见。新课标中明确道白:“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能自主阅读,在朗读、细读、速读、集体朗读、分组、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反复阅读中,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比如:《心声》一文的教学,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来完成的。因为这一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侧重于心理描写。如果脱离课文的架空分析,显然会使学生索然无味的。只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吟咏中,披文以入情,才能体味主人公李京京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此,我设计阅读的五个步骤是:第一步:请2~2位学生朗读课文,以达到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第二步:让学生速读课文,以李京京的身份(改变人称)复述课文。第三步: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自己对“心声”含义的理解。第四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程老师内心活动的前后变化,以及你对程老师安排公开课的看法。第五步:重点研读,谈谈自己对课文中用得好的精词妙语的理解,如:“发颤”。这样,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渐悟,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心声,黄蓓佳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心声》教学杂谈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