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实录]唯一的听众
|
教学案例 情感体验 ----《唯一的听众》课堂实录 万州区福建小学:曹文娟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 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 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并理解,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等) 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什么?(生答:课文讲了“我”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下……) 师:课文有一段话具体描述了老妇人。请打开书,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来,看老妇人是怎样的人?(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出示: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读出对老妇人的敬仰之情) 师:设想一下,她一天在忙碌些什么? 生:教学生弹琴的 整天忙碌,钻研教材、研究艺术、作报告等 师:那这么一位有声望的教授和“我”在小树林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2—9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生读) 师: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印象? 生答。(这部分主要写了小树林的的环境美、幽静和教授的耐心帮助两个方面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欣赏这美而幽静的小树林。 出示: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生读)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安静、“我”的心情很高兴)我们高兴的读一读。 师:由于在家被认为是音乐白痴(板书)的“我”因找到这样安静而优美的小树林,心情很高兴,找回点自信,认为这是个练琴的好地方,认为能练下去,能把琴练好,所以在小树林里非常自信的拉响了第一支曲子。可结果呢? 生:很差 师:从什么地方知道? 生找出句子并读: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这么难听的音乐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师:这时“我”认为自己的琴声破坏了树林的和谐,破坏了老人的独享,觉得自己还是不行,又一次失去了自信,只有选择——放弃。 师:正当我准备溜走时,老人愿意让我走吗?她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生读)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生读 师:“打扰”是老人在向“我”怎样?什么时候才说打扰?(道歉)说明老人怎样?(非常和蔼)所以要读出和蔼的语气来。1、抽生来读。(如果不好,师教读)2、齐读 师:老人向“我”道歉是为了什么? 生:让我留下。 师:当我明白老人要我留下继续拉琴,但我还是想放弃时,老人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生读)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师:老人真的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生:没有,她惋惜自己耳聋,听不到好听的音乐,她是装聋的。她在给我勇气和力量,帮助我消除心理障碍 师:她这样做又是为什么? 生:挽留“我”。 师:是的,她装耳聋挽留“我”。而我仍觉得是我拉不好琴,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正要离开时,她说:(引读) 课件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她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生:要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练琴 师:要我留下来练琴,是老人的愿望。 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让我们一起读这三句话,体会老人对我的良苦用心。 出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这里要注重朗读) 过渡:老人的语言挽留了我,其实她的神态也一直在告诉我,鼓励我,叫我不要放弃。 师引读: 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的望着我。 过渡: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正是有了这份勇气和信心,以后,每天早晨,我都到小树林去面对我唯一的,耳聋的听众去练琴,每次乐声停下来的时候,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生读) 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什么真不错?这是老人在…… 师:此时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生:老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过渡: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老人的夸奖,来自老人的陪伴。这时她的神态,出示:她一直很平静的望着我。(学生读)这个“一直”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坚持) 过渡:老人这样每天清晨坚持听我拉琴,夸奖我的点滴进步。老人并没指点“我”如何拉琴,而他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许多清晨过后,“我”发觉自己变了,又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这正是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引读:出示: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从老人的表情(微笑),动作(打着)知道我的琴技提高了,那从这深深的潭水……又体会到什么?(老人对我有很高的期望) 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做“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行为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我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我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过渡:在以后的许多场合,我很自信的面对我成百上千的观众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引读):她 再次出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到坐在木椅上,平静的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的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的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我从她的眼神里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我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我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回到课题,那“唯一”是指哪些是独一无二的?这样一位名望高的长者来诱导下一代是独一无二的;老人的教学艺术,给人树立自信的方法是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这样的听众坚持到底是独一无二的。 课堂延伸:课文中的“我”从老人这里找到了自信,从一个音乐白痴变成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都是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人,感谢老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它能把一个人从死亡的边沿线上拉回来,请听: “妈妈”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一直昏迷不醒。 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的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的哀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要看他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也要看他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就答应一声。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住了一根稻草死死攥紧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住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的唱歌…… 直到那女孩完全苏醒过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凉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以拯救一切。” 总结:是啊,护士给了女孩妈妈般的爱,使她获得了重生。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学会一种精神:那就是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你能说说吗?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 帮助、鼓励、关爱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唯一的听众,落雪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课堂实录]唯一的听众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2 |
下一篇文章: 《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