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对疑难问题的点拨、学生回答的评价、教学环节的过渡上,说得较多,明知占时过长却不愿变通不肯割舍,有为做课而做秀的心理,结果导致重点部分没能深度开掘,流于表象,被余老师评课时一语击中——没有想办法把学生带入文本深处去——最终为自己小小的虚荣和功利买了单。
三、引导学生读书的意识淡薄 可能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的缘故,在读书这一环节上没能引起应有的重视。课堂上,当发现学生回答问题不畅、对教材表现出明显的生涩时,不是马上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反复研读,而是一味启发,艰难诱导,既费时又费力。虽然最终也解决了问题,但因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深不透,也就不能对老师提及的相关问题做出更好地有效呼应,导致学习内容无法深入探究,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也正印证了那句话——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而缺憾和问题总是与真实和成长相依相伴的。没有问题的课堂是虚假的,自然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正视问题,不断修正,才能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杨澜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作为本次的参赛选手,虽然我不是最好的,但我认为自己是收获最大成长最快的。在此,我只想跟大家说:如果你想历练自己,就去参加优质课大赛;如果你想提升自己,就对自己的课堂时时进行追问。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学习和反思中更快更好地垒高自己、刷新自己,才能不断充盈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底气——这也是本次大赛带给我的最美馈赠。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