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思:过了一段之后,学生回忆起这篇文章能记起什么,或者说他们收获了什么?我忽然变得心里没有底。
课堂不是我们自己的,学习应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如何让他们自己习得才是真正重要的,不是给他现成的知识,可是如何有效培养他们通过自己感悟获得知识的能力呢?
在这个班,我尝试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可是发现不是任何课型任何篇目都能用这样的模式。
语文课该怎么上?
短短40分钟的一堂语文课,如何寻求其有效性。
我陷入了沉思。
或许,我应该抓住某一点讲深,讲透,或许会更好。就如这篇文章,假如就说明顺序这一点而略其余可能效果还会好些。
我太贪了,所以注定我反而失去。
另外,语文学习或者说文章阅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预设性太强,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我不断地抛出问题,一有学生回答正确我就马上推向下一个环节,这样,忽略了其他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上我做的不够好。
这堂课,我讲得多了,学生互动少了。那么,如何在短短40分钟里有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呢?具体了说,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使学生愿意参与讨论交流学习活动呢?
面对本单元的下一篇文章,我需要做什么?
评点:老师整体驾驭教材和课堂能力较强,能以流利的思维和语言,引导学生一环扣紧一环的对课文进行有节奏的品味和理解,教学过程严谨而有序。不足之处是学生自主学习氛围不够,课堂上基本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几乎没有,老师讲的过多,学生的思维基本上是顺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这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另外是教学过程忽略了朗读这一环节,语文教学应尽量让学生从读中感、读中悟。
原文标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反思 - 教育档客 jydoc.com 原文网址:http://www.jydoc.com/article/986799.html 上一页 [1] [2]
|